诸 云
(南京理工大学 自动化学院,南京 210094)
终身教育视域下的“学分银行”构建研究
诸 云
(南京理工大学 自动化学院,南京 210094)
当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学分银行”在终身教育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国内终身教育中的“学分银行”建设仍然处于发展初期。为此,文章对终身教育 “学分银行”制度进行针对性研究,并进一步探讨相关的制度构建策略,认为,加快推进“学分银行”制度创新、积极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等,是构建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有效策略。
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信息服务;课程
随着我国终身教育的不断发展,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制度的建设水平也越来越高,逐渐成为大众学习的新途径。我们知道,终身教育是一种引导大众学习的理念,而要实现这样一个宏伟的目标,就需要探索一些方式和渠道。其中,建立“学分银行”,就是促进终身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学分银行制度的建设,不同学习者可以在更多的组织机构中学习知识,并且获得社会广泛认可的学分认证。并且,社会成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灵活选择学习的方式和途径,这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而且还能真正做到高效充分利用学习资源。
由于“学分银行”的制度能够帮助学生进行不定期的学习,为他们提供更加宽松的学习环境,并且在有了“学分银行”制度之后,不同学校之间,以及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沟通交流就能进一步增多,学生的流动、教学和科研的发展也能变得更加容易。因此可以说,“学分银行”非常适合大众化的学习,是实现终身教育重要途径,能够有效实现资源共享。并且,随着时代不断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呈现多样化,传统正规教育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人们需要能够依靠更多非正规教育途径来获取知识。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学分银行”是指模拟银行功能使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地点的一种管理模式,它被认为是终身学习新平台,是在终身教育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教育改革措施。自终身教育理念诞生以来,一些教育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都在努力尝试“学分银行”构建的方式来实现终身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教育部门也对终身教育“学分银行”重视起来。据了解,目前我国已经在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且相关的实践工作也在有序推进。经过近些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建设已经取得很大成就,相关的办事机构也有了一定的数量,这都极大地推动了终身教育的发展。
然而,当前我国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比较明显:
一方面,“学分银行”理论研究缺乏。通常,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建设需要系统的理论作为指导,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仍然比较匮乏。例如,目前“学分银行”中的贷分机制和兑分机制方面,就同时存在着学术上的争议和实践经验的缺乏。而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方面,我国也比西方发达国家要晚,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仍然将处于落后状态。而众所周知,理论研究的缺乏会影响到具体的实践,因此成为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另一方面,“学分银行”实践条件不够成熟。目前“学分银行”在我国的实践十分缺乏,正处于探究的初期。例如,国内仍然缺乏比较权威的“学分银行”认证机构,并且已有的学分评价标准和累计方式也不能正确反映学生的客观学习效果,因此很难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这就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模式都比较单一,教育理念也很落后,因此在教育理念革新方面发展得比较缓慢,在这种条件下,“学分银行”实践条件也就不够成熟,在短期内很难在大范围内普及开来。据了解,目前我国各校自行制定的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制度还比较混乱,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我们知道,“学分银行”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能够推进非正规教育的全面发展,而非正规教育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支持,满足社会的多元化发展需求。但是就目前国内的发展状况来看,“学分银行”在这方面的优势并没有体现出来。
为了更好地构建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体系,我们可以针对“学分银行”制度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尝试以下对策:
1.加快推进“学分银行”制度创新
为了进一步提升终身教育体系中“学分银行”的发展水平,我们有必要加快推进“学分银行”制度创新,为它的发展提供新的帮助。例如,我们可以尝试学分转移制度,努力解决高等学校学生流动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参与终身教育的学生可以通过特定的机构,获得学分转移认证,从而增加学生所获学分的含金量,让“学分银行”更加吸引同学们的参与。
此外,为了让国内大众对“学分银行”有较高的认可度和信任度,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该制度的水平,让它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唯有这样,“学分银行”才能在现实当中变得可行。要知道,“学分银行”不仅是一种制度理念,而且还是一种有效的鼓励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人们参与学习的热情。例如,为了倡导终身教育和学习,我们可以采取高效的“学分银行”制度,并以学分的形式吸引大众的广泛参与,并最终提升终身教育的水平。在这方面,韩国、日本等国家都做出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值得我国效仿。
当然,在推进“学分银行”制度创新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监督和管理,让学生注册、学分审查以及培训机构评估等工作能够不断完善。在条件具备时,我们还可以构建一些必要的服务规则来确保“学分银行”制度的准确执行,这也是构建终身教育学分制的一种有效途径。只不过,在监管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建立必要的组织,为参与其中的学生提供各种信息咨询服务。并且,在相关组织的领导下,参与“学分银行”的学校,可以使用统一格式的文件信息,建立统一学习者学习档案,这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学分银行”的建设。而单从建设人力资源角度分析,“学分银行”会引起人力资源的互补,在“学分银行”构建中不仅需要教师的参与,还需要各部门的协调。
事实上,“学分银行”之所以被许多国家接受,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它有着很强的制度优势,并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鼓励措施。例如,在高校中建立“学分银行”制度,能够保证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时间和地点。当学生通过国家学分认证考试来获得学分,并积累到一定量之后,就能获取相应的学位证书。因此我们可以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院校参与进来,共同推动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制度的建设和发展。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院校内部也必须要进一步完善学分管理制度,并建立跨校协作沟通机制,让第三方质量评审机制能够对院校产生监管和评价的作用,确保学生的学习成果能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2.增强政府管理职能
由于教育事业属于公共服务的范畴,政府必须要负一定的责任。因此,在构建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过程中,我国的教育管理部门也应该做出一定的努力。一方面,教育管理部门要为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提供一定的财政拨款,以进一步增强该制度建设的经费保障;另一方面,教育管理部门也需要认真履行监管义务,并在资格认证体系建设、学分制度建设评估、评价指标选择等方面做出努力,真正推动终身教育的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管理者一定要正确区分主流教育和其他形式的教育,并正常处理好各种教育之间的关系。为此,政府在出台相关法律基础上,可以联合“学分银行”管理委员会制定配套的法规,明确规定出“学分银行”的合法性,保证“学分银行”建设的顺利进行。在开展“学分银行”建设中,需要投入足够的教育经费,同时还需要投入持续维护费用,保证“学分银行”建设的顺利进行。最后为保证“学分银行”建设质量,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评估制度,制定符合当地特色终身教育的评估制度,并在严格监督下执行。
当然,政府为了更好地促进“学分银行”制度的发展,可以通过法律法规等方式,努力减少各高校之间存在的学分互认限制,让 “学分银行”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被大家认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获得学分的机会就会增多,同时“学分银行”的名气也会越来越大,最终将有利于它的发展。例如,我们可以在政府部门的组织引导下,制定一个“学分银行”管理框架,将其作为示范项目,把整体教育体系纳入其中。在法律法规的严格约束下,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定位才能更加准确,各项工作才能有序进行。
3.积极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
当前,国内外在“学分银行”建设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的实践经验,如果我们能够认真分析和总结这些经验,那么这必将对我国终身教育中的“学分银行”制度建设带来较大的帮助。事实上,在终身教育理念下,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展“学分银行”建设,并取得很好的成绩。例如,学分互认系统在欧洲的出现,就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进程。之后,加拿大、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都积极投身实践,试图在教育体系中建立新型的“学分银行”制度。根据国内外发展经验,国内在构建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体系的过程中,需要有政府的引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这些好的发展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由于构建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体系必然会对我国现行教育体制带来很大的冲击,因此,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院校作为切入点,然后在不同学历教育类型之间开展学分互认,兼顾多方利益,保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借鉴韩国的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经验,学员自身诚信以及认证机构的诚信等可记录的内容,要求颁发机构经过国家审核认定,并严格遵守管理委员会规定进行操作。并且,在条件具备时,我们还需要建立“学分银行”管理服务系统,让它发挥起支撑性的作用。具体来看,“学分银行”管理服务系统可以包括管理委员会、理论研究人员以及门户网站等内容,如果我们能够由政府组织成立“学分银行”管理委员会,并以省广播电视大学为基地,负责“学分银行”的建设,那么整体的“学分银行”建设工作就能全面开展起来。总之,在建立“学分银行”制度的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分析借鉴国内外“学分银行”建设的经验,做好相关的理论研究工作,这非常有必要。
4.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
除了上述策略之外,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也是构建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体系的主要策略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最为基本的前提。我们需要在政府的引导下制定整体的发展规划,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必要的规范,这样才有望收获很好的成效。在构建“学分银行”体系前,必须要有全局性的设计,将“学分银行”涉及到的多方面因素都考虑进去。在这之前,还需要有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另外,我们也需要进一步明确“学分银行”管理的统一标准和学时制度,保证该项制度能够顺利开展。
由于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主题系统包括课程标准、学分认证和学分积累等子系统,因此,在设计课程标准子系统、课程标准总纲和评价课程标准等环节上,一定要有系统性的把握。例如,对于课程考核标准设计和教育课程内容选择,就需要权威性教育理论研究部门来担负这个责任。在开始之前,一定要充分考虑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学习方法,并且能够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变化。而在选课工作上,我们可以设计必要的选课中心,让该组织来负责“学分银行”系统的选课工作,这样能够避免部分学生盲目选择名校名师,给教学工作带来困难。在构建中向学生提供课程简介,同时保证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专业性,破除传统学校封闭管理存在的弊端,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在具体的规划时,相关组织者还需要做出以下两个方面的努力:一方面,制定系统划分标准。我们知道,学分认证子系统不仅需要为学习进行评价,而且还需要根据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来折算“学分”,是非常繁琐的一个系统。为了简化这样一个系统,我们就需要在制定具体的规划时,认真参考学校综合实力、折算系数等指标,制定系统划分标准。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证“学分银行”制度的正常运转,让不同专业学生、职业人士等都有统一的认证标准。另一方面,限制特定变量的范围。例如,对于学习累计子系统,我们就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和限制特定变量的范围,要对“学分银行”规定的学习年限、年龄等具体化。而对于学分兑换子系统而言,又需要我们能够充分结合不同学历、专业的特点,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进而制定出相应的学分互认协议。如果我们能够在系统划分、变量范围两大方面做好工作,那么构建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体系的目标就更加容易实现。
本文主要从终身教育的视角出发,对我国终身教育中“学分银行”的制度建设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构建“学分银行”的对策途径。本文认为“学分银行”采用弹性学习制度,能够保证学习者在闲暇时间学习,因此,有利于终身教育的发展。终身学习领域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加快制度创新、积极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等等,是行之有效的一些途径。尽管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制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程序,但是只要社会各界积极努力参与,该项制度建设就很容易获得成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国内终身教育的发展,“学分银行”的应用水平将会越来越高。
[1]尤佳春.省域学分银行的构建实践与策略探究:以“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试行为例[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4,(2):10—14.
[2]鲁云霞,陆剑雄,冯熙麟,等.构建中国特色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4,(11):15—18.
[3]杨敏,孙耀庭,顾凤佳.态势分析法视野下的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2):13—18.
[4]李培学,张颖.终身教育立法背景下的学分银行建设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2):40—42.
[5]于蕾.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系统建设构想:以广东省为例[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3):20—24,108.
[6]赵净.终身教育体系下开放教育机构建设学分银行的模式和路径研究[J].成人教育,2013,(8):4—7.
[7]杨敏.学分银行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应对策略:20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远程教育教席系列国际研修班综述[J].开放教育研究,2012,(1):6—11.
[8]Yang M.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hanghai Lifelong Education Credit Bank Based on SWOT Analysis Method[J].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2011,(2):13—17.
[9]徐晶晶.满足需求与促进公平上海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网银上线试行[J].上海教育,2012,(1):33.
(编辑/樊霄鹏)
The Construction of “Credit Ban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felong Education
ZHU Yun
(Automation School,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210094, China)
At pres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reform in our country, the application of “credit bank” is given more attention. However, because of multiple factors, the construction of “credit bank” is still in the initial period of its development. Based on tha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redit bank” in the perspective of lifelong education, explored its construction scheme. It suggests, promoting th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of “credit bank”, taking the foreign experiences are the effective ways to construct the “credit bank” in lifelong education.
lifelong education; credit bank; information service; curriculum
2015-08-10
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2014年专项重点课题“卓越人才培养视角下的大学生学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号为14FYHZD02;2015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协同创新视角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编号为2015JSGDJYJG18;2015年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重点课题“基于‘四创’能力模型的自动化创新实践教育体系研究与构建”,编号为2015NJUSTGDJYJG09
诸云(1985—),女,南京人,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系统工程。
10.3969/j.issn.1001-8794.2015.12.012
G72
A
1001-8794(2015)12-004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