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F拉伸法对高中学生柔韧素质影响的研究与探讨

2015-12-18 03:50:20沈园园朱建新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9期
关键词:动力性柔韧性静力

沈园园 朱建新

(1.杭州市源清中学体育组 浙江杭州 310014; 2.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 浙江杭州 310018)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高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是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重要阶段。根据人体生理的发展规律,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训练对于力量、速度和耐力素质提高的可能性成正比趋势,而柔韧素质的提高可能性却是反比例。这一生理特点,往往容易被忽视,因此重视对高中学生柔韧素质的练习,尤为必要。

1.2 柔韧素质的定义及重要作用

柔韧素质是身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以及跨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皮肤及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1]。柔韧素质关系到肌肉的力量与速度发挥、动作的协调与舒展、同时对增强身体灵活性,维持正确的体态、减轻运动后的肌肉僵化,降低运动损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经常进行柔韧练习还可以防止软组织的变性、痉缩、粘连[2],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柔韧素质具有可塑性,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科学地进行柔韧素质的练习,可以更有效地保持、提高学生柔韧素质,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3 柔韧素质的拉伸方法及运用现状

当前柔韧素质训练的具体方法都是在拉伸原理的基础上不断拓展而产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教师一致认为柔韧素质重要或相当重要,并在体育课堂中运用静力拉伸、动力性拉伸以及动静结合法来发展学生的柔韧素质。

PNF法又被译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在康复方面的文献也译为促通技术,最初用于对各种神经肌肉瘫痪病人的治疗,被证实非常有效。近年来,PNF法在正常人和运动员中的运用才被运动医学界关注,主要被用于改善身体的柔韧性。PNF拉伸法在专业田径、武术、健美操等项目的运动员或体育系学生的应用对比研究较多,在普通高中学生的应用研究不多见。问卷调查245名一线中小学体育教师对PNF拉伸法的了解应用情况,65%从来没有听说过PNF拉伸法;27%听说过;7%了解,不到1%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过。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PNF拉伸法对源清中学高一学生柔韧素质的影响。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万方数据以及中国知网关于PNF拉伸法、柔韧素质训练相关的40余篇文献。通过研究分析,为该实验的设计、操作等提供理论依据。

2.2.2 专家访问法

访问高校专家,确定柔韧素质练习的部位、动作、方法、测试的相关数据,实验方法等。

2.2.3 实验法

实验原理:PNF拉伸技术通过对肌群的促进、抑制、增强肌力、放松来达到提高功能活动的目的,其方法常常是在同伴的协助下,被动地收缩和放松肌肉,以达到目的[3]。

实验目的与任务:通过运用PNF拉伸与传统的动力性拉伸与静力拉伸对源清中学2013级高一180名学生的柔韧素质进行训练,对比分析学生的柔韧素质的变化。希望得出PNF拉伸法,对高中学生的柔韧素质的改善、提高上有显著的效果。证明PNF拉伸法适合发展普通高中学生的柔韧素质,建议推广、普及PNF拉伸法,同时就如何有效发展高中学生柔韧素质做出一些有益的探讨。

实验对象:2013级源清中学高一学生180名,男生90名,女生90名。

实验时间:2014年4月~2014年6月,共8周16课时。

实验设计:随机选取杭州市源清中学13级高一学生180人(男女各90人)进行实验。A组60人采用静力拉伸法,B组60人采用动力性拉伸法,C组60人采用PNF拉伸法,进行柔韧素质练习。实验前对学生进行拉伸方法相关知识讲解,并实际操作练习与测量,让每组学生充分了解掌握各自的柔韧拉伸动作。每次实验课三组学生进行慢跑800m的热身运动之后,用对应的拉伸方法进行柔韧素质练习,其余时间三组学生各自进行相关的专项内容学习,课下时间学生都不进行柔韧素质练习。在进行16节课的训练后,在相同时间段以相同的方法分别对三组学生的相关部位的柔韧素质进行测量。

测试指标和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和专家访谈筛选出4项测试指标:坐位体前屈、纵劈叉(优势腿在前)、分腿坐位体前屈、握杆转肩。测试时,如发现劈叉时两腿弯曲或身体没立直,握杆转肩时上臂弯曲或手滑动时应重做。考虑到通过一次PNF拉伸练习后可获得的急性柔韧性的提高[4]进行实验前后柔韧素质测量时,三组学生做完慢跑的准备活动后,直接测量。

2.2.4 数据测量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均值、标准差、P值分析处理。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前实验对象的相关柔韧数据

实验前对学生的相关柔韧数据进行测量与两两对比,见表1。

三组学生之间实验前各项柔韧数据,两两对比,经t检验的结果表明,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进行实验。

3.1.1 三种拉伸练习的操作方法

表1 实验前三组样本之间柔韧数据差异性对比(P值)

表2 实验前后3组实验对象柔韧数据测量结果对比

PNF拉伸操作方法:辅助者助力练习者伸展肢体到最大限度后,练习者向拉伸的反方向用力对抗拉伸,同时辅助者给予足够大的阻力,令被最长拉伸的肌肉用力作对抗阻力的等长收缩,在最大受限位置保持10s左右,然后两者都放松,这时肢体可以很容易地被伸展到下一个较大的限度位置,重复同样的动作3组。

静力拉伸操作方法:辅助者助力练习者伸展肢体到最大受限位置,保持静止姿势30s。

动力性拉伸操作方法:辅助者助力练习者按节奏,进行4个8拍的拉伸练习,在最大受限位置不做停留。

3.1.2 实验条件控制

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学生除了在柔韧拉伸方法上有所区别外,在练习部位、练习时间、授课教师、授课课时等因素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教学实验。

3.1.3 实验结果

经过8周的实验将相关的所有数据进行测量与统计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三组学生训练后的数据变化与对比。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结构的实质其实就像“搭积木”一样的方式。其结构系统、内部加载系统、外部维护系统等,都可以通过在工厂或者施工现场提前预制而成。可通过加强套筒灌浆连接或钢筋锚固搭接连接,将散装预制件连接成一体,形成可靠的建筑结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通过预先制造构件,并根据施工图纸现场进行组装、搭接或连接成具有可靠传力和承载体系的结构。这种方法节省能源,易于拆除,节能环保,防止噪音污染,而且具有设计多样化,施工速度快,节省劳动力,提高劳动效率,构件可重复利用等多种优点。是现代社会建设和发展不可或缺的、这种开拓和创新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静力拉伸法训练之后,握杆转肩提高了2.7cm,纵劈叉提高了2.56cm,分腿体前屈提高了1.47cm,坐位体前屈提高了0.71cm。动力拉伸法训练之后握杆转肩提高了4.83cm,坐位体前屈提高了0.61cm,纵劈叉与分腿坐位前屈没有提高。PNF拉伸法训练之后握杆转肩提高6.42cm,纵劈叉提高了5.23cm,分腿体前屈提高了4.25cm,坐位体前屈提高了4.65cm。

静力性拉伸与动力性拉伸的实验前后数据经t检验,P>0.05,差异不显著。PNF拉伸法握杆转肩、纵劈叉数据经t检验,0.01

3.2 讨论与分析

3.2.1 静力拉伸、动力性拉伸与PNF拉伸法的效用及分析

静力拉伸与动力性拉伸是传统的柔韧素质的练习方法,有其科学性的一面。但从表2中可以看出8周16节课的单纯的动力性拉伸与静力性拉在改善与提高学生的柔韧素质的作用不显著。

静力拉伸本身的特点使得在进行拉伸练习时,要求学生长时间地把被拉伸肌肉牵拉在一定的长度。拉伸过程中牵张反射产生的酸涨,会影响到学生的拉伸效果。由于被牵拉的肌肉群得不到长时间的最大限度的牵拉,使得静力拉伸在该实验的高中学生身上,并未达到最佳的练习效果。

动力性拉伸时,肌纤维紧张持续时间短,对深层肌肉的拉伸持续刺激不够,长时间中强度拉伸练习所产生的柔韧效果优于短时间大强度的练习效果[5],这一理论在该实验中得到了验证。

3.2.2 静力拉伸、动力性拉伸与PNF拉伸法的利弊

静力拉伸、动力性拉伸以及PNF拉伸都能够改善身体的柔韧性。有研究结果表明,动力性拉伸容易造成肌肉拉伤,但比静力拉伸和PNF拉伸更大程度地增加肌肉爆发力。静力拉伸法是最简单、有效、安全,也是最广泛使用的,但一些研究也认为,静力拉伸练习对肌肉的爆发力有损害作用。

PNF拉伸练习过程包含静力伸展和肌肉的最大等长收缩这两个过程,PNF拉伸法实际上将柔韧训练和力量训练结合起来,而且不易造成肌肉酸痛或损伤。一次PNF拉伸过程中就可以大大提高关节运动幅度,在提高学生柔韧素质方面是三种方法中最为有效的。其缺点在于运用此方法时需要同伴的帮助,而且辅助者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以控制拉伸的力度,掌握合适的阻力和助力,并控制时间。

3.2.3 静力拉伸、动力拉伸与PNF拉伸法在实践中的有机结合

在比较不同拉伸方法的效果时,还应该考虑不同的拉伸练习适用范围不同。在教学中,既要锻炼学生肌肉与韧带的柔韧性,同时又需要其爆发力。因此人们应该把这三种拉伸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动力性拉伸在体育课中可以活动关节、肌肉与韧带,在准备活动中使用动力性拉伸与PNF拉伸,起到预热以及拉伸作用。课的结束部分需要拉伸活动、收缩过的肌肉,可以在整理运动中运用PNF拉伸与静力性拉伸,起到放松、恢复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发挥不同拉伸法的效用,以提高学生的柔韧素质。

4 结论与建议

4.1 普及、推广PNF拉伸法

鉴于PNF拉伸法对改善柔韧素质的效用及目前中小学教师对PNF拉伸法的认知程度,建议普及、推广PNF拉伸法。

4.2 提高学生对柔韧素质的认识,合理安排柔韧练习

提高学生对柔韧素质重要性及其可塑性的认识,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准备与整理活动,合理安排拉伸部位及拉伸方法。在教学中运用PNF拉伸法与动力性拉伸与静力拉伸结合使用,更有效的促进学生柔韧素质的发展。

4.3 合理设计PNF拉伸练习,提高练习效率

使用PNF拉伸法时,教师应加强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根据所要练习部位合理地设计动作、练习者与辅助者的位置及用力方向与时间,应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与组织管理,提高练习效率。

4.4 因人而异,持之以恒开展柔韧素质练习

柔韧素质的发展是一项比较单调,又会产生疼痛感的练习,停止训练后便会有所消退,要求练习者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坚持精神。柔韧素质练习要充分考虑准备活动是否充分以及伸展后的反方向的放松练习,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可急于求成,并与力量、速度素质协调发展。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编委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24.

[2]姜熙.柔韧性训练科研现状及发展趋势[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2):30.

[3]黄彩华,黄咏梅.PNF法对改善柔韧性的作用[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4,7(4):98.

[4]黄彩华,高松龄.PNF伸展对女大学生身体柔韧性的影响[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9(20):94-97.

[5]体育院校函授教材编写组.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306.

[6]SusanS,Adler,DominiekBeckers,等.实用PNF疗法[M].刘钦刚译.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3:1-2.

[7]季浏.体育与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5-106.

猜你喜欢
动力性柔韧性静力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柔韧性训练(二)
中老年保健(2022年7期)2022-09-20 01:06:32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柔韧性训练(一)
中老年保健(2022年6期)2022-08-19 01:42:32
乘用车DCT车型的动力性提升分析与实施
基于有限元仿真电机轴的静力及疲劳分析
防爆电机(2022年1期)2022-02-16 01:13:56
超薄玻璃柔韧性表征和断裂因素分析
带孔悬臂梁静力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昆钢科技(2021年6期)2021-03-09 06:10:24
基于ABAQUS的叉车转向桥静力分析
具有家庭干预的HTV/AIDS模型动力性研究
论柔韧对少年蹦床运动员的影响
基于Matlab程序的汽车动力性经济性计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