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改背景的“国培”效益评估模型构建

2015-12-17 14:26黄兰芳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国培

黄兰芳

【摘 要】“国培”的宗旨是通过骨干教师置换研修、短期集中培训以及教师远程学习三种培训方式提高中西部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化发展,以更好地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高中新课改。那么如何将“国培”效益落到实处呢?本文从新课改的视角出发,尝试构建“国培”效益评估模型,以应用为导向,实现其在中西部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关键词】国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教师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526.3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5)12-0033-04

引 言

1. “国培”及其价值

“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1]由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全面实施,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国培”借助骨干教师置换研修、集中培训以及大规模教师远程培训等方式实现了以点带面、由部分到全员的培训,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的辐射示范作用。其主要价值体现如下:

(1)提高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国培”通过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培训骨干学科教师、骨干班主任,进而引领全体教师参加远程培训,其用意在于提高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国培是一项政府行为(国家决策),是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升教育质量”的战略目标决定的,也就是为了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2)为深入推进实施新课改提供师资保障,为新课改服务。[2]在“国培——义务教育阶段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的通知”中提到,其主要目标任务是:通过培训,帮助义务教育骨干教师理解和掌握修订后的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内容及教学要求,提高教师实施新课改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参训骨干教师辐射本地区其他教师,为深入实施新课改提高师资保障。众多研究发现,广大一线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也有很多实践证明,改革应该是自下而上的,是由教师推动的,是自愿而积极的改革,而不是政府和领导强行推进的改革。高质量的师资队伍能够为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3]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从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它主要包括专业意识、专业能力、专业知识、专业理想等四个方面。“国培”通过置换研修、短期集中培训以及远程培训等三种培训方式提高教师的认知能力、教育技术能力、教师基本专业素养和改善教学行为。

2. 新课改及其主要内容[4]

以往课程改革侧重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而目前实施的新课程改革在关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改革的同时,侧重于教学内容的改革,课程内容将以模块化的形式出现,改革后的课程被划分为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8个学习领域。学生在模块课程中获得的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而是一种在主题统摄下的知识框架,便于建立各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某个知识作为知识框架系统中的一个元素进行学习。此外,新课改还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纳入课程体系之中。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知识,丰富的课程将会让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得到挖掘。

依据新课改的内容和目标不难发现:教师对新课改的理念、目标、内容及教学要求的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都将会在新课改中发挥重要作用,对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通过对“国培”计划相关文件的解读发现,“国培”实施最终的目标是借助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来实现新课改。业内已有相关人士依据 CIPP 模型和柯式模型,针对“国培”计划短期集中研修项目,构建了项目绩效评估模型。但是笔者认为,“国培”通过省级骨干教师置换研修、市县级骨干教师集中培训以及大规模教师远程培训三种培训方式选取的培训对象是有差异的,导致其产生的效益存在差异性,同时三种培训产生的效益通过选取对象的教育教学实践来体现,所以效益具有潜在性和滞后性,再者这种效益随着培训的深入以及后期的教育教学实践逐渐显现出来,故效益的产出具有动态性。

鉴于此,笔者从新课改的视角出发,借鉴“国培”短期集中研修项目的绩效评估模型以及企业绩效考核的成果,[5]综合考虑“国培”效益具有差异性、潜在性、滞后性以及动态性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一种“国培”效益评估模型,以对“国培”效益评价提供借鉴,并通过评价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对新课改的支撑和服务力度。

构建“国培”效益评估模型的理论基础[6]

1. 平衡积分卡理念

平衡记分卡作为一种绩效评估体系,广泛应用于企业绩效评估,主要从财务、客户、内部管理过程以及学习与成长四个视角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估。这四个视角涉及企业的投入与产出、客户对企业的态度、企业的运作以及企业的未来发展等方面,综合考虑了一个企业的方方面面,是从全局出发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估的一种方法。

2. “国培”效益评估视角

依据平衡记分卡理论,要对效益进行全面、客观的描述,就需要从财务、客户、内部运作以及变革与发展等视角入手。为此笔者借用企业绩效全局视角的评估理念,将“国培”效益的评估视角划分为投资、用户、管理以及发展四个视角。

图1 “国培”效益评估的全局视角

投资视角是从“国培”的资金投入层面看其效益,通过评估有效控制开支,力争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益;用户视角主要侧重“国培”用户(培训对象)的需求和目标达成情况,重点考查培训对象对“国培”的态度,参与培训的情况、培训使教师产生的变化以及是否满足教师对培训的需求等,期望通过这种评估为教师提供满意的培训服务。从用户的视角出发,省级骨干教师、市县级骨干教师、市县级培训中心的负责人以及大部分教师都成了“国培”的基本用户,他们的变化既是“国培”的主要效果体现,也是评估“国培”效益的主要依据;管理视角反映了“国培”实施的过程,从管理的视角看,“国培”的组织实施、过程管理、培训对象的选择以及相应的支持服务均能体现“国培”进展的实际情况,主要侧重促进“国培”效益最大化密切相关的所有过程的考核,主要包括其实施、管理以及支持服务等,该视角的评估能促进“国培”高质量、高效率地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课改服务,提高教师培训系统的运营效率,为建设高质量的农村师资队伍和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发展视角主要考查“国培”能否满足新课改与基础教育未来发展对师资的需求,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以及教师和相关培训机构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潜力等。包括管理的可持续性、资金投入的可持续性、资源的可持续性(如远程培训平台)以及培训形式的可持续性等[7],可从培训机构、培训体制、参训人员素质、管理体制、领导对教师培训的愿景等方面进行评估,以促使“国培”可持续地为教师专业发展和新课改服务。

构建“国培”效益评估模型[8]

“国培”在实施过程中主要选用三种培训模式培训了三种人。主要包括:一是对省级骨干教师的脱产置换研修,主要是为中西部教师队伍的建设培训“影子”教师;二是县市级骨干教师以及县市级培训机构负责人的短期集中培训,其主要目的是培训一批远程培训的辅导者;三是大规模教师的远程培训,其主要目的是为中西部农村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大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为新课改服务。由此可知,上述三种不同的培训方式必将导致培训效益的差异性。基于上述分析,笔者结合国培效益评估的全局视角,尝试提出“国培”效益评估三维模型(如图2)。

上述模型由发展、视角以及培训类型三个维度组成,其中发展维主要揭示“国培”所处的不同阶段,其源于“国培”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由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培”计划的通知可知,“国培”计划主要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加上参与“国培”部分培训和辅导工作,笔者依据项目发展的阶段性以及“国培”的目标将“国培”实施过程划分为包括启动、示范培训阶段、全面骨干教师培训阶段、大规模教师远程培训阶段及发展变革阶段四个阶段,并认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因学员参与培训时间长短的差异导致效益存在差异。由于“国培”实施过程中不同阶段产生的效益种类和高低存在差异性,加上不同类型的培训选取的培训对象不同,并且培训目标也存在差异,导致不同类型的培训在阶段和效益的种类方面存在差异性。因此效益评估要综合考虑其差异性和阶段性,其每个阶段的特征及效益如表1所示。“国培”是一项政府行为,国家作为其实施主体在实施过程中受益,同时参与培训的高校和培训对象所在学校也会不同程度地受益。前二者的受益最终是因为参训教师的受益而产生。由于“国培”效益的潜在性和滞后性,效益最终体现是借助于参训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所以笔者将“国培”效益从宏观到微观划分为国家、学校以及教师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的效益有阶段性差异,并且宏观层面效益的实现要借助于微观层面的效益。

鉴于不同类型培训目标的差异性,笔者认为“国培”效益评估应综合考虑培训类型。视角维尝试从不同的视角对“国培”效益进行评估,所涉及的视角包括投资、管理、用户及发展四个方面,投资视角侧重投资与回报;管理视角侧重“国培”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协调;用户视角侧重培训对象态度、“国培”使中小学教师发生的变化以及其是否能满足中小学教师对培训的需求等;发展视角主要考查“国培”在促进新课改等方面的作用。

综合上述分析以及理论研究,笔者认为“国培”效益评估应从不同视角出发,考虑其发展阶段的特征和效益指标与培训类型,应构建基于发展视角的“国培”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考核“国培”是否具有通过不同类型的培训持续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潜力,是否形成了良好的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机制,是否能够更好地通过教师培训促进新课改的实施。由于能力所限,笔者未能建立这样的评价指标体系,仅从宏观上提供一种“国培”效益评估的模型和思路,希望能对“国培”效益的评估有所启示。

基金项目:2014年度宁夏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研究——以宁夏国培为例”(项目编号:SK1401)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化国培
教育路漫漫 且行且用心——乡村校长第六期国培(郑州之行)学习感悟
浅析英美教师专业伦理成就与我国教师专业伦理如何重构
新课改背景下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
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自在成长研究
音乐教育叙事研究之“叙”的几种类型例说
“国培计划”实施需要协调好六种关系
论高中政治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国培计划课程资源在新疆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教师四重境界抵达之法探究
论农村“幼师国培”项目面临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