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铭
(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 上海 200032)
超高层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管理模式浅析
张 铭
(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 上海 200032)
超高层建筑施工消防安全一直是我国建筑行业界内人士关注的焦点之一。以某超高层建筑项目为分析案例,从消防安全管理的整体性与系统性角度,构建超高层施工消防安全管理模式。将该模式下的组织、制度、应急预案等体系,结合现场施工,落实超高层建筑施工的消防安全控制措施,对潜在风险源进行重点管控,主动杜绝超高层建筑施工火灾隐患。
超高层;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管理
超高层建筑施工消防安全一直是我国建筑行业界内人士关注的焦点之一。在超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序繁多、交叉作业面广、易燃易爆物品多等不利因素,再加上超高层建筑的特殊构造与功能,一旦火灾发生,会导致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带来严重的社会不良影响。为此,业界人士也提出了许多消防措施,包括:疏散策略、逃生手段、主动消防设施等。但是,这些研究仅仅局限于消防技术上的改良,较少涉及管理创新思维,缺少消防安全管理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因此,笔者以具有代表性的超高层建筑项目为分析案例,通过对超高层建筑施工的消防安全管理模块的结构分解,分析归纳潜在的风险源,并针对这些风险源,构建超高层施工消防安全管理模式。以期为超高层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实践上的参考作用。
依据公安部 1986 年 5 月所颁发的《高层建筑消防管理规则》,以上海中心大厦工程为超高层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管理的研究范例,分析归纳潜在风险源,主要为可能诱发火灾的危险部位、设施和活动,其中包括消防器材与设施、消防疏散设施、易燃易爆材料、动火作业、电气设备。
表1 超高层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管理WBS及风险源
根据表 1 所示,超高层建筑施工的消防安全管理的特点主要为两方面。一方面是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诱发火灾的不安全因素特征;另一方面是超高层建筑火灾发生时的救援环境特征。从这两方面均可以看出,一套完整的消防安全管理模式行是必不可少的。
2.1 不安全因素特征
(1)易燃易爆物多。由于超高层施工工艺繁多,易燃易爆物也随之数量大增,存在于施工过程中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焊接作业、模板作业、防水作业和装饰装修等流程。施工现场的易燃易爆物主要包括乙炔瓶、氧气瓶、稀释剂、油漆配料和其他竹木类建材等。
(2)动火作业点多。超高层建筑施工,涉及动火作业的分部分项工程、工序多,专业工人需要进行大量的动火作业,且垂直交叉作业多、范围广。如果动火作业不按照安全规范实施,防护及监管不到位,将会导致安全隐患。
(3)临时用电设施多。超高层建筑每层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机械设备和电气设备,由于楼层多,分布广泛,导致电缆电线网布置密集、复杂,接线端口繁多。由此,临时用电网络存在诱发断路、漏电等风险,其中以因短路引发可燃物品燃烧的情况概率较大。
(4)临时消防设施布设难。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临时消防设施包括:消防水管网、灭火设备以及消防疏散通道。然而,在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有时存在消防设施设置滞后问题,随着施工层增加而不能及时增补,这种滞后性存在安全隐患。有时,根据案例,针对突发性大火,消防设施不一定能满足灭火要求。
2.2 救援环境特征
(1)火荷载大。火灾荷载是衡量室内可燃物数量的参数。超高层建筑施工,工序繁多,现场大量存在乙炔瓶、氧气瓶、稀释剂、油漆配料和其他竹木类建材。这些易燃物品使得燃烧时释放出来的热量高,并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以及现场动火作业及临时用电等不利因素,且加上人的不确定性,造成较大的火灾隐患。
(2)火势蔓延快。超高层建筑内部空间复杂,存在竖向、横向连通空间:纵向如中庭、楼梯间、电梯井、各类管道电缆井、通风井等,横向如办公区域、空调风管、排烟管道等。施工过程中,防火分区及隔断设施未正式施工完成,没有隔断作用,极易造成这些纵横连通的空间在火灾中成为火灾蔓延的通道。
(3)疏散难度大。超高层建筑的超高建筑高度,施工过程中,垂直运输工具主要是塔吊、人货梯或消防电梯。消防电梯,一般在施工过程中,防火防烟等设施未正式启用,火灾时可能不具备疏散功能。因此,楼梯是施工人员实现安全疏散的重要通道,疏散通道有限。另一方面,建筑体量大,建筑工人多,且超高层建筑楼层多,疏散距离远,加之人员中普遍存在的恐慌心理,进一步加大了疏散的难度。
(4)扑救难度大。超高层建筑的高度过大,若中上端楼层发生火灾,消防登高车作业高度无法达到,消防车从地面高压射水高度也很难达到起火点,因此对于此类火灾不可能实施外部救援和灭火。另一方面,由于楼层过高,空间受限和供水困难等特点,内部救援难度大。
基于对超高层建筑施工的潜在风险源的分析归纳,结合超高层建筑施工的消防特点,论证消防安全管理总体目标的可行性,为了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杜绝施工人员以及救援人员的伤亡,建立一套具有针对性、科学性的超高层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管理模式。该模式包含组织、制度、措施上的三个方面的保障,在管理者以及消防救援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能够顺畅运行。初步设想见下图 1。
图1 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模式
这三个体系相互补足,密不可分。消防安全管理组织体系使得制度体系和措施体系的运作有了人力资源的保障;制度体系保证了控制措施体系能够切实执行,奖惩有度;控制措施体系使得消防安全组织人员能够切实履行关于消防预防与控制的组织职能。此外,应急救援机制能够整合三大保障体系优点,不同专业的人员之间相互协作和配合,通过执行及时、迅速、可行的应急救援措施,总体消防安全管理目标最终能够得以实现。
3.1 消防安全管理组织
由于超高层建筑工程具有投资大、参与主体多、组织结构关系复杂等特点,根据超高层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管理模式,在总包单位的领导下,结合监理单位和分包单位的力量,提前成立消防安全管理组织,为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提供切实可行的组织保障。
消防安全管理的组织架构可如图 2 所示。
图2 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架构
根据图 2 所述的组织架关系,规定消防安全管理组织管理人员的职能及职责,施工单位为责任主体及执行主体,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为安全监督。
3.2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1)检查例会制度。在监理单位的组织下,总包单位、分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应在每周相同时间对超高层施工层进行消防安全大检查,并针对现存的消防安全隐患召开消防安全周例会,共同协商消防隐患的应对方案和实施措施。
(2)培训教育制度。定期通过消防演习向现场施工人员普及消防安全意识及知识,并要求其在作业的过程中做好防火措施;定期对义务消防队进行教育和演练,培养起主动救援的意识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3)消防器材管理制度。对于消防器材的采购,应在消防部门批准的销售单位购置,如购置伪劣器材造成事故,应当追究当事人责任。总包单位及分包单位应每天安排消防材料管理人员定期对消防器材的质量进行检查,保障所有器材灵敏有效。
(4)动火制度。施工人员在从事气焊、切割作业时,要有操作证和动火证,动火证由各分包单位的施工员在具备现场动火条件后向总包单位提出申请,审批后方能生效。若发现擅自动火或未携带动火证进行动火作业的人员,总包单位应该视情况按照相关规范作出处罚。
(5)消防巡视制度。总包单位应每天安排分包消防保障小组的成员按照消防安全巡视检查表,巡视各自负责的施工区域,检查防火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火情或者火灾隐患时,应依照专项方案实施消防安全控制措施,如遇到更为严重的情况,应上报项目的上级部门进行处理。
3.3 消防应急救援预案
消防领导小组应落实应急救援预案,高效的应急机制和救援灭火措施是应急预案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平时须定期做好应急演练。当施工现场发生火险或者火灾时,预案能及时响应。
(1)在消防安全负责人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准确对火势进行判断,将灾害性损失降到最小化。在合理的指挥下,在保证义务消防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应当快速疏散、救援火灾区域内人员,隔离、扑救火源,切断电源,搬运物资,避免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
(2)同时应立即报警 119,请消防部门协助灭火和救援。当消防部门的救援队到场后,要及时而准确地向其提供现场灾害情况。
(3)灭火以后,设专人巡视,以防复燃。同时须保护好火灾现场,为查找火灾原因提供条件。
(4)火灾应急救援工作完成后,应查清事故原因与责任,做出书面事故报告,提出整改意见,追究相关责任人。
(5)材料管理员应充分准备应急消防物资和应急医疗物资。
本文所述的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模式以及该模式下的组织、制度、措施等保障体系,并结合现场施工,落实超高层建筑施工的消防安全控制措施,在进行施工消防安全管理过程中,对潜在风险源进行重点管控,主动杜绝超高层建筑施工火灾隐患。以上是对消防安全管理的整体性与系统性的浅析,以期在超高层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管理实践中提供参考。
通信地址:上海市小木桥路683号。
TU712
B
1007-4104(2015)10-0066-03
2015-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