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爱琴,江 瑞
(湖州市中心医院,浙江 湖州 313000)
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动静脉内瘘红外线分时段局部照射的效果观察
季爱琴,江 瑞
(湖州市中心医院,浙江 湖州 313000)
目的观察红外线分时段局部照射对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糖尿病肾病终末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局部外涂喜疗妥软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红外线分时段局部照射内瘘:穿刺前照射10 min,透析期间照射30 min,透析结束24 h后每天照射1次,每次30 min,比较两组患者穿刺处疼痛、1次穿刺成功率及血流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动静脉内瘘穿刺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次穿刺成功率、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红外线分时段局部照射对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效果较好,能提高其1次穿刺成功率及血流量,降低反复穿刺导致的疼痛、血管瘢痕组织增生、血管硬化、渗血、肿胀、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肾病;红外线分时段局部照射;动静脉内瘘
随着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逐年增加,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1]。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动静脉内瘘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路,素有“生命线”之称,因内瘘的通畅是血液透析能顺利进行和透析充分的前提,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但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管细、脆、硬、滑等特点使内瘘不易保护,容易发生并发症,如何保证内瘘通畅,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成为了血液透析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本院将红外线分时段局部照射用于糖尿病肾病终末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维护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2012年6月—2013年12月在本院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维持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76 例,男性 49 例,女性 27 例,年龄 48~80(57±4)岁;所有患者选用腕关节远侧鼻咽窝处的桡动脉背支与头静脉分支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采用端—侧吻合的手术方式;内瘘开通时间在1~6个月;每周透析3次,每次4 h,内瘘穿刺均采用绳梯式方法[2],穿刺点像阶梯一样均匀分布在内瘘血管上,每次穿刺都向前0.2 cm直至距瘘口3~5 cm停止,然后再回到距瘘口远心端,如此反复以上操作。操作者相对固定,每2个月互换1次,避免技术水平的差异影响结果。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内瘘开通6个月内各穿刺2 964例次,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及治疗方案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1 对照组 透析结束后24 h,避开穿刺点0.5 cm,将喜疗妥软膏3~5 cm均匀涂抹内瘘及周围皮肤组织,沿内瘘血管走行向心方向缓慢用大鱼际肌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5~10 min,直至药膏由白色变为无色完全附着于皮肤,每天3次[3],常规使用,时间6个月。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红外线分时段局部照射内瘘。方法为每次入透析室后由透析护士在穿刺前行局部照射10 min;在透析治疗期间由透析护士行局部照射30 min;透析24 h后在透析室的候诊间由接诊护士为其每天局部照射1次,每次30 min。
2.3 评价指标及标准
2.3.1 评价指标 (1)穿刺处疼痛程度;(2)1次穿刺成功率;(3)血液透析时实际血流量;(4)内瘘栓塞、皮下血肿、血管硬化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2.3.2 评价标准 (1)疼痛:采用数字疼痛分级法[4](numeric pain intensity scale,NPIS)。 以 0~10 的数字序列表示无痛至最剧烈的疼痛,由患者根据穿刺部位的疼痛感觉,画出相应数字。0:无痛;1~3:轻度疼痛;4~6:中度疼痛;7~10:重度疼痛。(2)1 次穿刺成功:①1次穿刺成功,针尖进入皮肤再进入血管为1次穿刺成功;②充足的血流量,血流量>200 mL/min以上,静脉压为 80~200 mmHg(1 mmHg=0.133 kPa);③穿刺点无血肿、渗血。(3)血流量:>200 mL/min为充足,150~200 mL/min 为欠充足,<150 mL/min 为不足。(4)内瘘栓塞:触摸无震颤,听诊无血管杂音;血管硬化:触摸血管弹性降低,有条索状硬结,走行不清,内瘘扁、塌、搏动无力[3];皮下血肿:穿刺处皮肤隆起、透析时血流量不足。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均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1 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每次穿刺处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动静脉内瘘每次穿刺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处疼痛程度比较(例次)
3.2 两组患者1次穿刺成功率及血流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1次穿刺成功率及血流量充足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1次穿刺成功率及血流量比较
3.3 两组患者透析治疗6个月内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透析治疗6个月内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透析治疗6个月内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 (例,%)
远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其作用有热效应及非热效应。人体吸收红外线后,部分红外线转化为热效应,其热效应可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降低末梢神经兴奋性,解除肌痉挛而镇痛[5-6]。本研究中观察组通过穿刺前红外线局部照射,穿刺时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1);老年患者的体温易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尤其在冬天,血管收缩,即使使用止血带也不容易暴露,穿刺前行红外线局部照射可使血管扩张、血液充盈,血流增加而使血管暴露清晰,便于穿刺,表2结果显示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于1次穿刺成功率的提高,观察组皮下血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3)。较高的穿刺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反复穿刺导致的内瘘血管内膜损伤、疤痕组织增生、血肿等易致血管硬化、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的因素,表3结果显示6个月内观察组血管硬化及栓塞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期间照射30 min,可以使内瘘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表2结果显示观察组每分钟血流量充足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充足的血流量能保证透析质量。透析结束24 h后内瘘血管的局部照射是利用红外线的非热效应激活细胞发生变化[7],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与再生能力,消除肿胀,减轻内瘘穿刺失败等所致的非细菌性炎症反应,从而也有效地降低内瘘血管硬化、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见表3)。同时,喜疗妥软膏因具有防止凝血和抗血栓栓塞、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刺激受损组织再生,有抗炎、抗渗出和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被临床用于保护和修复内瘘血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红外线分时段局部照射治疗,有效促进喜疗妥软膏的吸收,提高其疗效,同时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及非热效应对内瘘血管的作用,更加有效地保护了内瘘血管,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1]刘绮文,陈笑佟,陈海英.血液透析中进餐对糖尿病肾病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压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0,17(4B):43-45.
[2]王文娟,吴春燕.穿刺方法对血透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3,44(2):180-181.
[3]王海燕,朱莲玉,胡秀梅,等.喜疗妥软膏联合热敷在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6):1481-1482.
[4]张春燕,高 竣,郭翠玲.血液透析联合灌流在终末期肾病中的应用和护理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8):94-96.
[5]唐 镜,车小乔,秦伟丽.喜疗妥联合红外线照射促进动静脉内瘘成熟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2,5(8):81-82.
[6]严 贺,李巧玲,童 辉,等.远红外线理疗对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的保护作用[J].护理研究,2013,27(2A):354-356.
[7]Yu S Y,Chiu J H,Yang S D,et al.Biological Effect of Far-Infrared Therapy on Increasing Skin Microcirculationin Rate[J].Photodermatol Photoimmunol Photomend,2006,22(2):78-86.
R473.5
B
10.16460/j.issn1008-9969.2015.06.046
2014-06-05
季爱琴(1972-),女,浙江湖州人,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
江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