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前407-前310),名秦越,渤海(今河北任丘县)人,战国时代名医。又家于卢国(今山东长清一带),因名之曰卢医。《史记》等载其事迹涉及数百年。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敷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相传扁鹊曾医救虢太子,扁鹊死后,虢太子感其再造之恩,收其骨骸而葬之,墓位于今永济市清华镇东。扁鹊年轻时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医术。他把积累的医疗经验,用于平民百姓,周游列国,到各地行医,为民解除痛苦。由于扁鹊医道高明,为百姓治好了许多疾病,赵国人民送他“扁鹊”称号。
离扁鹊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位名叫长桑君的老大夫,医术高明,四乡驰名。他发现扁鹊是棵好苗子,就有意将自己的医术传授给他。一天,长桑君把扁鹊叫到面前,开门见山地说:“你如果愿意跟我学医,就到南山采药去吧,一年之后再来见我。”扁鹊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第二天一早,就带着工具和药样出发了。他翻过一座座险峻峥嵘的山峰,穿过一片片遮天蔽日的森林,采啊,挖啊,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他不仅认识了许多药材,而且基本掌握了这些药材生长、采挖的规律。长桑君见扁鹊满载而归,微微一笑:“你还要去民间给人们切脉,不完成五千例不能回家。”扁鹊二话没说,又背着药箱奔走四方。他为各种各样的人切脉,从脉象的变化中,细细揣摩人体的病症。当他完成任务返回老师住处的时候,不禁大吃一惊,只见长桑君正躺在床上低声呻吟。原来,在扁鹊外出期间,长桑君不幸中风偏瘫,右半身不能动弹。扁鹊好心疼啊!他不顾旅途劳累,放下行李就给长桑君烧水煮饭,熬汤煎药。晚上,他又端来一大盆热水,蹲在床前给长桑君洗脚,洗着洗着,长桑君左脚一蹬,把盆子踢翻了,水浇湿了扁鹊的衣服、鞋子。扁鹊一点也不在意,转身铲来一些灶灰,撒到了湿漉漉的地上,接着,又忙着安顿长桑君入睡。正在这时,长桑君突然觉得喉中瘙痒,“呸”,一口痰不偏不倚吐到了扁鹊的脸上。扁鹊仍然不急不躁,默默地掏出手帕把痰擦掉了。夜深了,长桑君把扁鹊唤至床前,温和地说:“你已经经受住了三次考验:上山采药,对你识药用药大有好处;按脉切诊,对你断病治病甚至有帮助;今天,我又亲眼看到你对病人体贴入微,胜似亲人。作为一个好医生必须具备的三点,你都有了。现在,我可以放心了。”说到这里,老人用颤抖的左手从枕下摸出自己珍藏多年的医书,小心翼翼地交给了扁鹊。
从此,扁鹊边攻读,边实践,医术提高得更快了,终于成为一代名医——先秦时期医家的杰出代表。扁鹊成名后,周游各国,为人治病。
[智慧小语]从扁鹊学医的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不论学习一门功课或者手艺,一定要意志坚定,不要怕困难;对待师长,要像对待父母一样孝顺,不嫌苦嫌累。学习的过程总是充满艰辛,但是当你功成名就之时,再回头看,原来没有什么,一切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