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们提到,专栏是报纸常用的编辑形式,是将性质相同的稿件组成的自成格局的局部版面。
关于报纸专栏的分类:一种是单一性专栏,另一种是集纳性专栏。
单一性专栏,即每期只登一篇稿件,连续数期刊登同一主题的稿件。单一性专栏一旦开设,就要坚持下去,不能中断。办得好,会形成读者对每期报纸的期待。如果中断,或办得不好,会使读者失望,使报纸失去声誉。
集纳性专栏,由多篇稿件集合而成,共同表现一个主题,一般不连续。集纳性专栏做得好,能够增加报道的重量,树立报纸的威信。但要慎重选择好的报道主题,轻率地设置集纳性专栏,或把一些一般性的稿件随便地拼凑在一起,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这样的专栏多了,会使读者失望,使报纸失去威信。
除了设置专栏以外,还有一些组织稿件的办法,下面介绍几种。
同题集中
同题集中就是把内容相近的稿件集中在同一个大标题之下,形成一篇大文章。集中起来的稿件,不是单独发挥作用,而是集合起来揭示一个主题。这样做,即使内容得到了升华,又节省了版面。
例如,《中国少年报》上有这样的同题集中。在“北京城里的小虎子”的大标题之下,集中了《擦车和坐车》、《弹弓变纸篓》、《小磁片回家》、《100棵大白菜》、《“喷气式”的故事》、《小采购员哪儿去了》等8篇小稿件,形成了一篇大文章。这样集中的结果,告诉读者的,不再是某个人、某件事了,而是表现了一个新的思想——社会主义新风尚遍布北京城。
配评论
评论,是报纸对某篇报道或某个问题直接发表意见。它有鲜明的倾向性,或提倡或反对,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小评论一般与具体的报道配合发表,这样可以就实论虚,虚实结合,使读者既可以更好地理解报道的意义,又易于接受评论的观点。评论一般不要太长,但要写得精彩。
例如,在历史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时,美国的一家报纸在报道了消息之后,加了一篇评论,这篇评论出奇的短,只有一个字:好!这个“好”字用得非常精彩,它最集中、最准确、最鲜明地表明这家报纸的态度,那就有“结束战争”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好事。
加按语
按语,就是我们在前面讲过的编者按,就是编者写在报道文章前头的话。这些话对报道或作评论,或作说明,或作解释,都非常简要,放在标题的下面,起“提示”的作用。
例如,《中国少年报》上刊登一篇报道《考试是为了分数吗?》,标题下面就加了如下的按语:很多同学都希望考试得个好分数。但是,一味追求分数,是不对的。因为,学习不是为了分数,而是为了学到真正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段按语把应当如何正确看待分数的观点指了出来。
配资料
一条新闻发表出来,读者可能因对其中的某个人物或某个知识不了解而影响对新闻的理解,这就需要在新闻的下面配发相关的资料。资料是对新闻的补充或扩展。
例如,《中国少年报》上刊登过这样一条新闻——《我国向太平洋发射一枚运载火箭》。这条新闻反映了我国科技的新成就,内容很好,但其中的“运载火箭”有的小读者不清楚,于是编者在新闻的下面配发了小资料——《什么是运载火箭?》这样,读者清楚了,新闻也就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讨论台
讨论台,是读者参与版面的手段。讨论台一般由编辑部根据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题目,让读者自由发表意见,以达到弄清是非的目的。讨论台,对于解决具有代表性的重要问题和密切与读者的关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中国少年报》上曾开办过小小讨论台——“张勇、王红能入队吗?”这是因为当时许多人对“把全体少年儿童组织起来”的方针不理解,他们不赞成所谓的“淘气”和“成绩差”的同学加入少先队。这次“讨论台”,讲清了道理,提高了认识,使一大批被关在“少先队大门”之外的儿童加入了少先队,对少先队的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摘自《怎样当个小记者》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