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 嵩
公路隧道作为陆上交通的重要一环,在经济高速发展、物资货物加速流通的今天,作用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有关隧道管理滞后所引发的问题也越发突出。2014年3月1日,二广高速公路山西晋城境内岩后隧道发生的危险化学品泄漏燃爆事故,致多人死伤,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多次作出批示。
港口隧道在国内较为少见,港口隧道一般处于高速路或者公路的尽头,作为进出港口的重要通道,承载着港口较大的货物吞吐量,在港口发展的作用尤为明显。由于港口发展的实际需要,包括危险化学品车辆在内的大型车辆的通行,给港口隧道的安全管理带来新的挑战。笔者以连云港后云台山隧道为例,分析了当前港口隧道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东疏港高速公路作为连云港港疏港大动脉之一,共有2座隧道,分别为后云台山隧道和炮台顶隧道,均按上下行分离式形式布置。后云台山隧道左线长3 745 m,右线长3 730 m。隧道主洞建筑限界宽14.0 m,建筑界限高5.0 m。按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车速80 km/h,实际限速60 km/h。
东疏港高速全长12.8 km,有5处互通式立交、2座隧道,造成东疏港高速难以全封闭,这给交警、路政和管理公司带来很大的管理难度。东疏港是江苏省唯一由地方管理的高速。东疏港立项时是以高速公路标准设计的。连云港港口集团于2013年9月成立公管公司,负责对东疏港等公共基础设施的管理。
后云台山隧道长度超过3 km,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该隧道为特长隧道。根据2011年发布的国务院令第593号《公路安全保护条例》中第四十二条之规定:载运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车辆,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安全管理规定,并避免通过特大型公路桥梁或者特长公路隧道;确需通过特大型公路桥梁或者特长公路隧道的,负责审批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运输许可的机关应当提前将行驶时间、路线通知特大型公路桥梁或者特长公路隧道的管理单位,并对在特大型公路桥梁或者特长公路隧道行驶的车辆进行现场监管。后云台隧道作为特长隧道本应避免通行载运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车辆,但作为港口生产发展实际又不能禁止该类车辆通行。因此,该隧道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此方面存在的问题也较为突出。
以后云台山隧道为例,该隧道管理采用分包方式进行。公管公司主要负责道路及设施设备的检测,编制年度维修计划,通过招标方式对外分包,开展监控和巡查工作,配合交警、路政的执法工作。试运行3年来,隧道内发生一起轿车失控碰撞电缆沟事故、一起重载运货车侧翻事故和一起集装箱车车头自燃事故。虽然没有较大事故的发生,但是由于隧道各管理单位只负责自己分管工作,力量分散,缺乏有效的联动机制。每年进行的联合演练,大都是公管公司制定相关预案,各单位只是参与行动,不能真正做到各单位的联动协同作战。所以,一旦发生较大的消防安全事故,不能将各单位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分配和整合,做不到对事故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援。
消防器材、消防设备的合理配备和确保其完好有效性,是保障隧道消防安全的重要环节。但由于隧道主管部门公管公司人力、经费的不足,造成对隧道消防安全检查和巡查的交通工具、器材和人员的配备较为欠缺。隧道内也存在着消防器材缺乏维护保养、损坏器材没能及时补配、泡沫液未及时补充等现象。
由于主管后云台山隧道的公管公司成立不久,包括消防安全管理等相关制度还有待完善。对隧道的消防安全监管方面缺少相应的监管制度和相关规定,从而导致在日常的消防安全检查和巡查时缺少相应的制度和规定约束,不能将消防安全监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后云台隧道虽然为特长隧道,考虑到港口发展实际,装载危化品车辆在此隧道的通行不可避免。但是,针对装载危化品车辆在隧道内通行时的管理措施较为欠缺。一旦发现泄漏、燃烧等事故,不能第一时间知道车辆装载货物的具体情况,继而影响下一步的救援。
针对交警、路政、消防、清排障部门、危化物品处置部门、医疗、环保、保洁、检查站等隧道管理部门各自分散管理的现状,公管公司应根据隧道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联动机制。制定相关的制度,进行常态化的多部门的联合监管和日常检查,并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各部门参与的大型模拟实战演练,包括应急处置措施、组织疏散等,主要是为了防患于未然,一旦出现事故,可以及时处理,为后续救援工作赢得时间。更能促进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做到资源整合,将力量和人员统一部署,发生事故后能更科学、更有效、更迅速地对车辆人员进行施救,对事故进行处置。
针对隧道内消防器材、消防设备存在的问题,以及日常检查和巡查所需设备器材的不足,应加大对隧道经费的投入和相关人员的配备。增购巡查车辆,增加人员配备,购置警戒带、路锥、手套、防毒面罩、安全帽、扩音器、应急照明灯、空气呼吸器、灭火器、应急指示牌等应急设备和物资。
对隧道内消防器材要及时有效维护保养和及时配备。检查人员应定期对器材进行检查,查看灭火器气压情况是否正常,查看泡沫液液位等。对未达要求的器材和设备及时更换和维修。
针对隧道消防安全管理情况,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规定。比如:建立日常检查、定期巡查制度,建立检查记录表,做到出现问题时有据可查,对隧道内消防器材、应急设备使用现状也能宏观掌控。对隧道的消防安全管理真正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此外,要强化隧道监控室的监控管理制度,对相关人员要做到定期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的工作水平和安全意识。特别对装载危险品车辆的监控要进行记录,做到谁监控谁记录、谁记录谁负责。真正做到对危险品车辆进行有效的监控,出现问题时能做到第一时间掌握最详细的情况,为后续处理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每月应将当月情况进行汇总、通报。
对隧道潜在威胁最大的是装载危化品的车辆。由于港口发展需要,很难避免危化品车辆在隧道内的通行,所以要加大对进出口隧道的危险品车辆的严格管理。
1.对进隧道的危险品车辆登记,包括公司名称、车牌、车籍、吨位、车载物品、进港时间等。发放相应的安全宣传单,告知该类车的驾驶员要注意隧道内的行车安全。建立相应的危化品车辆数据库,对相关车辆和公司进行积分管理制度。
2.可与危化品车辆所属的公司进行协商并签订协议,共同管理危化品车辆。监控室对危化品车辆进行隧道内的全程监控。一旦出现问题,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并掌握车辆的具体情况。
3.公管公司应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危化品车辆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危险品车辆,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向其公司通报,并对违规车辆进行相应的处罚或者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