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愿与我共结秦晋之好

2015-12-17 02:18阿希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李老师外公

阿希

外婆20岁那年嫁给了外公。

那时外婆在乡里的初中教数学。乡里的办学条件比较简陋,语文组和数学组被安置在同一个办公室里。新学期开学的头一天,校长领着一位浓眉大眼的小伙进来,给众人引见:“这位是新来的李老师,以后初中二班的语文课就由他来教。”布置妥当后,校长便把李老师交由外婆带着熟悉环境。这个李老师,就是我外公。

外婆领命,带着外公四处走走。外公身形颀长瘦削,比外婆高出一个头来,但是走在外婆身边他却有些神色慌张。外婆心想,他一个人,背井离乡,举目无亲,便出言抚慰:“李老师别慌张,我们乡里的人都是好相处的。”

外公突然抬起头来,双手交握,望着外婆说:“肖老师,可愿与我共结秦晋之好?”

面对这个突然的求婚表白,外婆愣了,然后便大笑起来,求婚之事不了了之。

外公并不气馁,每天寻一些工作上的话题,拿去同外婆讨论;偶然还以挂念外婆家里那些藏书为名,登门拜访;时不时又以外地人身份自居,让外婆给他指点迷津。如此锲而不舍,外公终于抱得美人归。

自我记事以来,便觉得外公是个非常唠叨的人。大约是教语文的缘故,和小辈们说话他总喜欢引经据典,但是常常训话训到一半,外婆便将外公拉走,说:“说这些大道理做什么,真烦人。”外公也不恼,任由外婆拉着走。

平日里,外婆负责买菜,外公负责做菜,屡屡到了准备晚饭的时分,就会听到外公在厨房里唠叨:“你说你,买的这菜一点儿都不新鲜,一把年岁了,可还是不懂怎样挑菜。”

这样唠叨的一个人,8年前被确诊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之后便愈发唠叨了。他常常拉着外婆说话,一说就是一整天,大家都晓得外公是担忧以后会把想说的话都忘了。外婆也担忧,但在外公面前装作无事。

家人经常带外公去看医生,总是吃一些药,即使是这样,外公的病情仍是一天比一天严重,记性一天不如一天。

两年前我回家探望,外公望着我,眼里一片茫然。外婆安慰我:“他往常连你妈都记不清了,你不要往心里去。”到了今年,外公连外婆都忘了。

五一期间,我回了家。到家的那天,外婆病倒入院。病因是劳累过度,外婆照顾外公,凡事亲力亲为,没人拦得住。

3天后,外婆便出院了。外婆进屋时,父亲刚替外公擦拭完身子,推着轮椅准备带他出去晒太阳。外公见3个“生疏人”进来,先是一愣,然后定定地看着外婆。

我晓得外公已经谁也不认得了,便怕他问外婆是谁,这样的局面,外婆经受不住。

我正要发话缓和局面,外公却启齿了:“这位小姐,请原谅我的唐突,请问,可愿与我共结秦晋之好?”

母亲最先忍不住,哭出了声,我们也都红了眼圈,唯独外婆笑着。她缓缓走到外公身前,蹲下身子与他平视,欢欣又郑重,不停地点头。

评点:

这篇叙事短文选择从“我”的角度描写外公外婆的生活经历,突出了外公外婆相濡以沫的情感,表达对那一代人温馨美好的情感的赞美。

作者采用顺叙的写法,但不是流水账似的叙述,而是选取老人生活中若干片段。外公与外婆相遇后的情节,读来让人为外公的书生气而好笑,同时也为他的执着而生敬意。晚年的外公更是唠叨,作者只是用一个场景带过,节省篇幅,这样的行文方式就有弹性,有张力。外公患上阿尔茨海默病后的片段是全文的重点,从中可以感受到外婆对外公的浓浓情意。

文章叙事简洁,文字朴实,以情动人,文末外公突然冒出“可愿与我共结秦晋之好”的话语,不仅照应了文题,呼应了前文的叙述,还能烘托出浓浓的亲情。外婆的“欢欣又郑重”,恰是对这份亲情的注解。

徐国民

猜你喜欢
阿尔茨海默李老师外公
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下)
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上)
该得奖的李老师
我的外公
外公做的门
外公是个象棋迷
睡眠不当会增加阿尔茨海默风险
舍不得您,李老师
“李老师是坏人”——对5+2=0教育的思考
CH25H与阿尔茨海默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