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振鹏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图书馆,安徽 芜湖 241002)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拥有111年建校史的老牌省属高等职业商科院校。2010年,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4年,学院以“优秀”等次通过教育部、财政部骨干验收。学院现有9个系部、33个专业,其中国家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4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17个。学院积极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现代服务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输送人才。
悠久的商科传承历史和新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发展形势,都要求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本馆”)创新服务模式,为学院发展提供信息储备上的支持。图书馆是学院办学三大支柱之一,是学院文献信息中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第二课堂。在信息时代下,图书馆原有的服务难以满足读者的需求,此次学院新的发展规格为本馆改革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结合自身馆情,在认真研究未来图书馆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本馆报请学院领导批准,决定启动建设具有商科特色的“专业特色分明、资源种类齐全的一站式服务阅览室”项目。
我院新校区图书馆2004年11月建成并投入使用,馆舍面积11480平方米,阅览座位1478席,馆藏文献 73.8万余件(册),期刊 1100余种,各类中外文数据库10种,在校读者1.1万人,年接待量40万人次。通过建馆以来的统计发现,本馆纸质文献流通量逐年下降,数据文献服务的接待量逐年上升。依据本馆调研及用户反馈,原因有以下几点:
读者信息获取由纸质模式向电子阅读模式方向迁移。网络阅读、移动阅读等新兴阅读方式渐成主流,个性化、多元化阅读已是读者阅读的主要形态,阅读内容呈现消遣性、娱乐性、实用性等倾向。一方面,大量高科技使纸质文字转化为可传输、可储存的电子资料,这种资料又可导出为纸质文献,所以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相互融通,共同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求。另一方面,网络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越来越多的人更倾向于选择通过电脑、手机等设施获取信息,这种信息获取方式必然促使电子文献开始大量增加,并逐渐成为读者热衷的重要形式。[1]
服务理念上,本馆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难以适应当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在服务中缺乏主动性。服务手段上,服务层次偏低,服务形式局限于常规借还服务,缺乏依托网络和数字技术为手段的服务。服务的创新性和质量提高的难度大、速度慢。一是图书馆管理人员对自身的角色定位不明确,大部分人员将其角色定位为行政管理者,而忽视对高校师生进行服务,这种重管理、轻服务的图书馆管理难免在服务师生过程中出现纰漏。二是部分人员是教职工家属,其网络技术能力较差,只能帮助师生进行简单的查阅服务,而更高级别的甄别、遴选、推荐、交流等服务却无法进行,所以在多数情况下,师生进入图书馆之后只能自我摸索,毫无目的地阅读。[2]三是因图书馆藏书较为丰富,需要使用大量的电子计算机、书架、代书板等,但学院资金有限,难以在短时间内更换所有设备,所以大部分计算机等先进设备都只能沿用,这大大降低了师生查阅书籍的速度,也不利于图书馆管理者对借还书籍的管理。
本馆有7个馆舍,包括5个文献阅览室、1个自修室、1个电子阅览室。按照传统的图书馆文献管理模式,不同载体形态的文献分开管理,形成了图书、期刊、电子资源等不同文献形态分室服务。这种文献管理模式给读者查阅文献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读者在获取某个专题的知识时,需要穿梭于各个阅览室,费时费力;同时也使得纸本文献和馆舍空间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由于自修室和电子阅览室的管理模式较为开放,读者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相关信息的获取,所以这里的接待人数大大上升。
虽然本馆为学生读者开设了《信息检索及利用》课程,但大多数学生读者还是不了解《中图法》文献分类学知识,不知道文献分类排架规则是按照《中图法》有序地组织与揭示文献的。导致大量读者在图书馆玩起“捉迷藏”的游戏。原有的馆藏结构,不能够让学生读者快捷、准确地查找到文献资源,影响了他们使用纸质文献的积极性。
学院与多家知名企业合作办学,实行“1.5+1.5”人才培养模式,即前一年半在校内学习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后一年半则直接到企业进行实训,由企业相关人员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养,在企业相关人员与学院专业教师的努力下,共同培养社会认可、技能强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学生在校三个学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另外三个学期进入合作企业进行实践技能的学习。这使得学生在校时间大幅度缩短,从而来图书馆学习阅读的人数也大幅降低。
面对上述问题,图书馆领导高度重视,锐意进取、深化改革,加强馆员服务意识,努力创新服务手段。围绕“服务读者”这条主线,力求实现读者通过高效、多元化的方式、在开放、自由的环境中去获取信息,力求使馆藏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为最终达到打造“专业特色分明、资源种类齐全的一站式服务阅览室”的设想,本馆采取了一下具体措施。
考虑到高职学生文献检索能力弱的特点,根据学院开设的专业,将原有的3个书库和2个期刊阅览室调整成5个专业文献阅览室,在阅览室内设2至3个专业阅览区,基本覆盖我院开设的各个专业;将馆藏文献资源进行整合与重组,将图书、报刊等纸本文献按学院关联专业进行分类并典藏到相应馆舍中,方便读者获取到所需的文献资料,最大限度地提高馆藏文献利用率。例如,本馆设有工商管理专业区,为方便学生,本馆将F5交通运输经济、F59旅游经济、K9地理、C93管理学等纸本文献整合到该专业区中,涵盖了工商管理专业的旅游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方向的学生读者;为使其在该专业区能快捷获取专业针对性较强的纸本文献,阅览室设计出了简单易懂的导读牌。具体说来,我们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注重专业领域的发展前沿,引进新书籍。高职学院的专业发展更新较快,教师与学生都有必要了解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以转变教育教学及学习方式,从而提升自我操作技能,构建全新的专业发展体系。作为了解专业最新动态的重要窗口,图书馆应引进新书籍,让更多的师生学习新工艺、新技能,促使师生的专业技能获得更新与提高。[3]所以,图书馆有必要引进不同种类的专业新书,让广大师生掌握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第二,先综合,后分类。某一个专业领域的发展与另一个专业领域往往存在交叉现象,绝对地剥离专业与专业之间的关联性、一味地强调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独立性都难免陷入专业教学与学习的极端。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学院要将文理书籍整合在一个空间内,但在这个空间内又细分为若干个学科或专业,以达到综合中有分类、分类中又有专题的阅读目的。
图书馆以读者为导向,进一步整合与优化进行资金配置,注重投入和产出比,加大馆舍环境和信息化建设经费。依据对学生读者需求的调研,本馆对图书馆大厅、厕所、过道重新进行整体的美化设计和装饰,对重新划分的阅览室进行整体修补,更换了全新的桌椅,安装中央空调;另外在图书馆架设多个AP点,实现网络全方位覆盖,使读者利用手机、笔记本等终端,或者利用电子图书借阅机、检索机等设备轻松获取数字资源。整个图书馆卫生环境、视觉环境、绿色环境、文化环境、网络环境都得到优化,营造温馨、优雅的阅读空间,吸引大量读者走进图书馆、留在图书馆。另外,图书馆还应为广大师生提供一站式服务,将查询、预约、借书、还书、续借等程序通过互联网形式公开,让更多的师生省略到图书馆排队等待的时间,将更多的时间花在阅读上,从而做到快捷、便利地为广大师生服务。更为重要的是,图书馆还应通过搭建平台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让学生与大师、学者对话,促使学生参与大量的学术活动、技能操作训练。同时,图书馆还应将大量的搜索信息、甄别信息的技能及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搜集到本专业领域的相关信息,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网络的交互性、自由性、开放性等优势,改变传统的服务理念,由被动服务转向主动服务,由单一服务方式转向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方式。本馆以各个专业自然班级为单位,对读者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培训。一半时间在教室为同学进行理论知识的授课,另一半时间,带读者到图书馆进行参观讲解,引导读者进入与自己专业相对应的馆舍进行业务流程操作,让读者听了就不忘,学了就能用。与此同时,本馆依托多种社交平台搭建与读者沟通渠道。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读者需求,为读者提供咨询、预定、答疑解惑等微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与读者线上交流,引导读者阅读经典文献的兴趣,提高鉴赏水平、培养阅读能力,使学生具有收集整理文献并利用文献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重视读者需求、转变服务理念、提高管理者素养、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才能有效提升图书馆的工作效率。[4]一是了解读者需求,转变服务理念。陈旧的纸质书籍已经不能满足绝大多数的读者需求,取而代之的往往是形式多样的电子类书籍。所以,图书馆要深入学生内部,了解学生阅读兴趣,从而有针对性地购买书籍,引导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阅读。另外,图书馆的功能不在于借书与还书,更为重要的是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因此,图书馆管理者要逐渐转变服务理念,以读者为中心,激发读者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新,引导学生投入阅读、参与研究,从而提高操作技能。二是定期举办活动,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一方面,图书馆可与学院各社团合作,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活动,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阅读习惯,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阅读。另一方面,图书馆可定期让专业教师、企业工程师参与阅读活动,以帮助学生解疑答惑,形成阅读互动,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纸质或电子图书阅读活动,从而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阅读氛围。
区别于本科院校的学术型研究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型应用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学习。高职院校图书馆办馆思路及服务理念要从学校和学生两个角度出发,所开展的服务类型和服务内容要注重分级、分类服务。以本馆对读者的培训为例,针对不同年级的读者制定培训内容。针对大一读者的培训,主要侧重于图书馆馆情介绍、中图法使用、阅读引导等基础内容;针对大二读者的培训主要侧重于学术论文、期刊数据库使用,论文写作规范和技巧等;针对大三读者的培训,要按照学生选择就业或专升本进行分类培训。这些都需要切实领会高职院校特有的办学理论,深入研究本院办学特色,充分了解本院学生读者的信息素养和实际需求,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具体说来,我们应紧紧围绕校企结合、工学结合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校企结合。积极与大型企业合作,将企业的生产流程、工艺发展等介绍渗透到图书馆,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步了解企业的生产、加工、管理各流程,为其进入企业、发展专业技能奠定基础。例如,图书馆可在不同的区域装饰不同的生产工艺流程,将不同的专业技能标注其中,使整个图书馆的空间都被合理利用。二是工学结合。图书馆的馆藏主要是纸质书籍,而高职院校推行的主要教育形式是职业教育,这种教育十分重视动手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所以,图书馆也应该打破常规,将部分模型引入其中,使学生在使用模具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将动手学习逐步代替视觉学习,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职业技能的提高结合起来,从而改变图书馆的传统阅读模式。
服务是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线。当今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主体是读者,客体是文献,服务创新一定要从本校读者阅读特点和需求入手。首先,要创造良好的馆舍环境,通过对图书馆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吸引读者走进图书馆;其次,针对读者类型提供专业化、特色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建立读者对图书馆的信任度;最后通过对读者的阅读引导带动馆藏文献利用,读者通过阅读优化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自身信息素养,提升对图书馆的满意度。
[1]孙勤.基于产学研合作的高职图书馆管理体制的变革与创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6):72-75.
[2]保洪才.“以人为本”做好高职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工作[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169-170.
[3]张战.新时期高职图书馆期刊阅览室管理与服务[J].科技风,2013(21):256.
[4]王儿.高职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4(24):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