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一
黄河边上的渔家乐事
“最近我看见好多年轻人又回来了,一问才知道,都是奔着渔家乐回来的!”九原区三艮才村村民祁光玺老汉说着村里的新鲜事。
三艮才村位于黄河沿岸,在“十个全覆盖”工程中,按照区里的规划,该村依托黄河湿地资源建设渔家乐,打造沿河休闲旅游产业带和市民休闲一日游目的地。“‘十个全覆盖给我们修建了房屋、硬化了路面、装上了路灯,给我带来了财气,让我们的生意越来越好。”开野生鱼馆的村民郭威话语中充满了感激。如今,随着就餐环境卫生条件的改观,三艮才村的渔家乐已从最初的6家发展到32家,每家月收入从之前的几千元增加到上万元。
镜头二
“万亩滩”新村新气象
固阳县召地旧村俗称“万亩滩”,位于包头与巴彦淖尔的结合部,坐拥6万亩优质农田,水源充足,位置优越,本是一块宝地。然而,由于产业单一,农民依靠现有模式增收十分困难。在“十个全覆盖”工程中,固阳县对该村提出了“整体搬迁、统一规划”的大胆设想,并一步到位地将新村规划为住宅区、设施农业区、养殖区、加工区等9个功能区。旧村拆掉后,商业化运作农牧业产业项目将入驻,形成召地生态产业园,成为融合健康疗养、休闲度假、特色产业、生态展示等多种主题功能的示范中心。而在召地新村,到处都是一派忙碌的景象,铺管、建房、墙面压光……一座村民们的理想家园已经初具规模。
镜头三
果香不怕巷子深
土默特右旗沟门镇大雁滩采摘园占地面积5000亩,地跨5个村。采摘园建立以前,这里的村民家家户户守着1亩多的果园,靠种果树、卖果子谋生。因为村里的土路年久失修,每到丰收时节,大车进不去,小车出不来,大量的果子只能白白烂在地里。去年,旗政府引资建成采摘园,把农民的土地集中起来搞果树规模化种植,并借助“十个全覆盖”工程为采摘园新修了4.2公里“三横”路网、3.8公里渠道衬砌和6.5公里步道。通过举办杏花旅游文化节、环大雁滩自行车巡游等活动,采摘园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采摘和观光,往年8毛钱一斤的杏卖到了3块钱,果农们因此增收3000万元。现在,采摘园周边的农民都盼着景区把他们的地也接收过来。
镜头四
支部牵线村企共建
“我在村里的古顺园养殖基地入了股,去年分红3万块,年轻人外出打工也不过这样,致富有盼头,这得感谢区里的扶贫好政策和我们这儿的村企联合党支部了。”石拐区缸房地村58岁的村民吕权贵兴奋地说道。近两年来,在村企联合党支部牵头下,村里已有20户村民像吕权贵一样在养殖基地入股分红。目前,古顺园企业在石拐区共有4个养殖基地,带动100余户村民增收。
古顺园只是石拐区延伸“十个全覆盖”、推进精准扶贫的4-典型。近年来,石拐区还培育了花舞人间·葡萄沟、30万头欧盟标准生猪养殖基地等农牧业龙头企业,通过村企共建,以产业带动增收。
(摄影/王相军)
(据《赤峰日报》《包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