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摘要]就学科本体论而言,在高中政治课程活动中,切实围绕教材中心内容适当地进行穿插教学,不仅可以丰富课程内容,优化教学结构,拓展学生视野,还能从中赢得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和厚积薄发的良好效果。立足“穿插什么”和“如何穿插”,试作出一些抛砖引玉之论。
[关键词]高中政治穿插艺术情感渗透氛围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10079
学校教育是一项情感艺术性的系统实践活动,然而高中政治学科及其教学活动具有科学性强、理论性强、概念性强、包容性强和联系性强的特征,若是长期采用“普通话套讲八股文”的教学模式,势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实践表明,坚持以教材中心内容为基础,适当开展丰富多元的穿插教学活动,能够在激发兴趣、优化教学、提升质效、启智益能的同时较好地实现课时目标和课程目标,从而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元素。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简要性阐述。
一、于低迷处适当穿插,有利于活跃课堂学习氛围
高中政治课程虽然充满强烈的思辨性,然而理论性知识也确实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加上社会功利性思想等因素,许多学生对其缺乏兴趣,因而课堂教学往往显得枯燥沉闷。有鉴于此,教师应认真挖掘教材并充分把握生成性资源,适当穿插一些与之相应的趣味性内容,以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如教学“辩证唯物主义”时,笔者饶有兴致地讲解马克思如何继承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合理内核等问题,却发现学生对马克思并不“热情”。于是笔者灵机一动提出了如下问题:“你们有谁知道马克思是如何赢得燕妮爱情的吗?”全班顿时精神振作起来。“两人相互暗恋已久,但谁也没有向对方表白。终于有一天马克思说自己喜欢一位姑娘,现手中有一张照片,请燕妮帮他作个参考。燕妮在心慌意乱之下打开递过来的盒子,顿时脸红了……这就表明睿智之人是智慧常在的。”这样,教学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二、于重点处适当穿插,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每一堂课都有相应的教学重点,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对此引起高度的思想重视。作为组织者、主导者和施教者,我们更要迎合学生求新、求异和求趣的活泼心态,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以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以情境创设和巧妙穿插为例。在教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容时,笔者通过多媒体和大屏幕,适时演示并播放了董文华原唱的经典歌曲——《春天的故事》,那振奋人心的歌词、生机勃勃的画面以及激越昂扬的旋律,向我们传递了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的生动景象以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学生切实感悟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种情景式穿插,对于优化内容、突出重点、深化效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于困惑处适当穿插,有利于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高中生的思想层次还比较简单浅显,他们对于政治课程中的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知识未必能够迅速地理解和把握到位。正因为如此,教师有必要穿插恰当的课外材料或渗透历史知识等,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点播和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应的概念性知识。如教学“政治的核心问题是政权”时,部分学生难以厘清“政治”和“政权”的关系与区别。为此笔者穿插了如下历史故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张学良在蒋介石满口承诺的情况下亲自护蒋回南京,却被长期地扣押不放,后被转送台湾羁押软禁,直至蒋死后15年才全面恢复自由。而杨虎城则早在蒋逃离大陆前夕被秘密杀害。蒋介石始终将政权掌握在手,唯我独尊地玩弄各种政治手腕,不讲信誉甚至完全置他人自由生死于不顾。这就是“政权控制政治”的历史现象和社会道理……有了如此穿插支撑,学生理解起来就事半功倍了。
四、于深化处适当穿插,有利于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学校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工程。就思想政治学科而言,其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不仅在于对学生传授知识、理论和道理,更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要努力把学科内容输入学生的血液之中和思想深处,并引导他们积极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力量和行为能力,为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铺路。如教学“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学用“运动”的相关知识,某位教师穿插了吴学谋创编的“动字歌”:“人生在于悟动,生命在于运动。机缘在于活动,创业在于行动。开发在于优动,改革在于巧动。致富在于勤动,衰败在于懒动。创新在于主动,挨打在于被动。灾祸在于盲动,罪过在于乱动。离心在于私动,无为在于不动。”有了这一穿插,既帮助学生加深了对“运动”的理解,又让他们懂得了许多人生哲理,从而实现了“培养能力、深化思想”的双赢效果。
总之,穿插教学既是一种艺术,又是一种智慧。它既要自觉成为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又要注意科学性、整体性、思想性和准确性。这是一项教学相长的实践性课题,我们应为之努力探索和实践。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