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也要解决“奇葩证明”问题

2015-12-17 02:19
时代金融 2015年34期
关键词:身份证明钱款技术手段

最近,“奇葩证明”问题再次被中央领导关注,中国政府网报道,李克强总理在近期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群众现在办很多事情,一上来就被要求出示身份证,除了一些特殊领域,其他事情,有这个必要吗?是不是有些滥用了?”据国务院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吴知论介绍,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原则通过《关于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的通知》,年底前将对社会上诟病的“奇葩证明”拿出解决办法。

点评:在简政放权背景下,以证明“我妈是我妈”为代表的各种身份证明近来广受舆论批评,金融业也时常涉及其中,并成为舆论热点,如近期媒体报道的“女子误存5万元至亡夫账户银行拒返还”的新闻,还有前两年把老人“抬到银行改密码”的事件。这些争议问题的核心,还是客户办理业务时的身份证明问题。面对当前从高层到民众对清理“奇葩证明”的共同呼声,金融业也应对这个问题足够重视,并着手解决。

首先,银行要做到便利与安全兼顾。既要清理“奇葩证明”,也不能把所有的“证明”都妖魔化,关键是把握必要性,做到安全与便捷兼顾。例如,在银行,客户根据密码进行的操作一般都视为有效授权操作,银行不再过问是不是本人以及是否进行了授权,这就是在安全与便捷之间的一种平衡。而钱款误存亡夫账户以及抬着老人改密码这些问题,争议都源于“修改密码需本人亲自办理”的规则。如果这个规则也取消,允许他人代为修改密码,则将严重影响银行卡的安全性,一旦卡片丢失,就难以通过挂失等途径止损。因此,在要求银行取消一些身份验证规则的同时,也要考虑广大客户能否承担相应的风险和代价。

另外,要在技术手段方面下功夫,关键是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内部的衔接,实现系统联网,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一旦联网,各种婚姻证明、户籍证明、死亡证明就不再必要。至于钱款误存逝者账户这样的特殊情况,还可通过调取监控等技术手段还原真实情况,合情合理地给予解决。可以相信,在金融科技日新月异、人脸识别、刷脸支付等已成现实的今天,金融业能够借助更多技术手段清理不必要的证明,达到金融便民与金融安全的平衡点。

猜你喜欢
身份证明钱款技术手段
直播经济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模式探索
不动产登记中身份证明探析
基于云平台的部级开放基金课题管理系统
图书编辑出版中技术手段升级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恋爱分手,费用咋算
登录第三方支付平台非法获取他人钱款行为的定性
数据库系统身份证明安全方法应用研究
试析编辑出版技术手段的现代化
抢劫罪
创造性技术启示中的技术动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