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
玩过胶片相机的朋友,都知道德国的爱克发(Agfa)公司的大名。当年,它是与柯达、富士并列的世界三大胶卷生产厂。著名的显影液雷电露(Rodinal)也是由爱克发公司在1892年推出,并一直持续生产了115年!当然,爱克发公司的产品不仅仅是爱克发胶卷和雷电露,还包括了型号众多的爱克发照相机。国产的青岛6型旁轴相机就是青岛照相机总厂在引进和消化当时爱克发Optima 2746相机生产线的基础上,于1985年正式推向市场的一款产品。
爱克发公司的前身是一家于1867年在德国柏林成立的染料工厂,随后在1873年注册为Aktien-Gesellschaft für Anilin-Fabrikation公司,该公司的缩写是Agfa。当时,爱克发公司的主要产品是与摄影相关的化学药品。
1925年,爱克发公司从德国的拜耳(Bayer)公司手
中收购了Rietzschel相机工厂后,将所有Rietzschel的产品加上了Agfa的菱形标牌进行销售。1926年,爱克发生产出了第一款爱克发品牌的相机Standard(旗帜)。次年,Rietzschel的名称从爱克发公司的产品上彻底消失了。有一种说法是从1925年起,爱克发公司就放弃了Rietzschel品牌,这一说法可以从McKeown's Price Guide To Antique & Classic Cameras(2001-2002版)中看到。
1928年,爱克发公司授权许可美国Ansco公司生产在美国市场销售爱克发产品,这也就是为何今天我们能够看到许多与爱克发一模一样的照相机,但商标却是Ansco的原因。1930年,Agfa推出了首款拍摄6×9画幅的胶片相机Agfa Box盒式相机;随后在在1937年推出了首款使用35毫米胶片的相机。
1953年,爱克发公司推出了著名的史莱特(Silette)系列旁轴相机,并一直持续生产到1974年,成为爱克发生产时间最长的一个相机系列。最初的史莱特相机没有测距装置,采用估焦测距方式。1955年,公司推出了内置黄斑测距的超级史莱特(Super Silette)。史莱特和超级史莱特系列相机以高品质和相对低廉的价格很快受到了市场青睐,促进了爱克发公司对史莱特系列后续产品的研发,并最终在1956年向市场推出了史莱特系列的顶级产品,即可换镜头的阿姆比史莱特(Ambi Silette)。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概括一下爱克发公司史莱特系列相机的发展史:
史莱特系列+内置黄斑测距=超级史莱特系列
超级史莱特系列+可换镜头设计=阿姆比史莱特
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爱克发公司推出了最后几款胶片相机,但已经都是OEM产品了。其中最后的Selectronic系列相机是由日本的企诺(Chinon)公司代工。在拜尔公司于1981年接管了爱克发公司后,爱克发在1983年彻底放弃了胶片相机生产。
纵观爱克发品牌相机的发展史,不免让人唏嘘世事无常。爱克发相机的起步源于收购拜耳公司的旗下品牌,没想到将近60年之后,反被拜耳接管而离开了照相机市场!
设计新颖、制作精良的阿姆比史莱特相机
阿姆比史莱特相机最早于1956年推出,1961年停止生产,5年期间共有过两个版本。根据McKeown's Price Guide To Antique & Classic Cameras(2001-
2002版)的介绍,第一版的阿姆比史莱特机身上没有背带安装环,1960年开始生产的第二版安装了背带环。
不过,两个版本的阿姆比史莱特的外观区别远远不止有无背带环这一点。我手中正好有两台不同版本的阿姆比史莱特,第一版的机身编号为VZ6087,第二版的编号为KY5587。据我观察,两版的区别至少包括了以下四点:
1.机身有无背带安装孔,这是最明显的区别(图02);
2.机顶的镜头焦距选择拨动开关的标识顺序。第一版焦段选择拨动开关的标识顺序是35 50 90毫米,而第二版则变成了50 35 90(图03);
3.过片扳手的形状。第一版的过片扳手与机身持平,而第二版过片扳手的尾部则有个凸起和弧度,明显向外突出于机身(图04);而且第一版的快门按钮基本与机顶持平,而第二版的快门按钮则高出机顶(图04)。
4.测距窗口的位置。这一点比较隐蔽,需要打开遮挡住取景和测距窗口的那个标有Ambi Silette的挡板才能看到。从图05可以看到,第一版测距窗口与焦距投影窗口的位置是重合的,而第二版相机的测距窗则完全与焦距投影窗口分离了。
在前面的介绍中已经说过,阿姆比是史莱特系列中的顶级产品,设计新颖,制作极为精良,这些在以下方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首先,阿姆比史莱特的黄斑测距取景窗大而明亮,并具备视差修正功能。在我接触过的数百台相机中,似乎只有福伦达(Voigtlander)Vito B的明亮程度可以和它相提并论,但Vito B并没有不同焦距的投影黄框和视差修正功能。作为顶级型号,阿姆比史莱特在取景器中实现了三种不同焦距镜头取景范围的指示功能,这在那个年代虽不能说绝无仅有,但的确属于凤毛麟角了。它的机顶拨动开关可在35、50和90毫米三挡焦距中选择一个,取景器中的取景范围指示框与它同步变化(图06)。将近60年之后的今天,我手中的两台阿姆比史莱特的测距黄斑和三个取景框依然明亮清晰和准确。
其次,阿姆比史莱特的镜头采用了快装设计。作为史莱特系列的顶级型号,可换镜头设计是必须的。常规的镜头安装方式是将照相机镜头座上的红点与镜头上的红点对准,然后旋转锁紧镜头。阿姆比史莱特设计的快装系统更方便:使用者只要随意地将镜头向镜头座上一放,旋转即可安装到位,不必对准安装起始位置。更令人惊奇的是,逆时针或者顺时针旋转均可(旋转行程略有差别)!我们可以想象这种快速安装方式对分秒必争的职业摄影师有多重要。
第三,取景窗挡板有黑色植绒,以彻底杜绝反光。在阿姆比史莱特的机身前面中间的上部,有一块印有Agfa公司菱形标志和Ambi Silette字样的挡板,其作用是在不用的时候将取景和测距窗遮盖起来。开始我觉得这个挡板的存在有些多余,因为不打开挡板根本无法进行取景。虽然这个挡板有一键弹起的功能,只需按照箭头方向轻轻一拨,挡板就会自动弹起,但无疑它增加了一个操作步骤,这一点恰恰和镜头快装设计互相矛盾。为了方便,有些使用者自己将此挡板拆除,以提高抓拍的响应速度。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这块挡板内侧做了黑色植绒处理(图07),终于明白了设计者的良苦用心:这块挡板的真实用途是为了在进行拍摄时杜绝一切不必要的反光,有助于提高成像质量,满足专业用户的严格要求。
此外,阿姆比史莱特还有一些设计,虽然没有前几项那样具有创新性,但依然能够提高使用者拍照的便利性和舒适度。例如,在快门速度调节环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凸起部分(图08),方便单手设定快门;在相机底部有个可以收缩的平板(图09),打开时可以增大支撑面积,防止使用90毫米或者130毫米的中长焦镜头时,相机放在桌面等地方时机身向前倾倒。
焦段齐全,成像优异的配套镜头
阿姆比史莱特上市时,爱克发同时推出了三款配套镜头,分别是Color-Solinar 50mm F2.8、Color-Ambion 35mm F4和Color-Telinear 90mm F4,随后又推出了Color-Telinear 130mm F4。
Color-Solinar 50mm F2.8是一款仿天塞设计的4片3组镜头,受制于镜头结构,最大光圈只能做到了F2.8,但依然以不俗的高反差和色彩还原受到了使用者的喜爱。
Color-Ambion 35mm F4也是一只4片结构的高反差镜头,有资料称其光学结构与Leitz(徕兹)的35mm F3.5 Elmar很相似。1960年英国《业余摄影家》(Amateur Photographer)杂志曾组织专业人士对若干只镜头进行实拍鉴定,这只Color-Ambion 35mm F4获得的评价很高。
Color-Telinear 90mm F4是5片结构的镜头,据称在鉴定中发现其边缘成像的清晰度与中心部分几乎相同。甚至有资料表明与徕卡的90mm F4 Elmar或者康泰时的85mm F4 Triotar相比,Telinear的成像更为结实。
Color-Telinear 130mm F4推出时间最晚,因此阿姆比史莱特机身内置的取景窗并没有设计130毫米镜头所用的取景框。为此,爱克发公司在推出这镜头时,一同推出了一个带有视差修正功能的外置取景器(图11),还专门生产了可以容纳安装130毫米镜头外置取景器的相机皮套。
借助于隐藏在相机底部的可收缩平板,阿姆比史莱特在安装上130mm F4镜头之后,平放依然可以保持平衡。要知道这款130毫米的镜头的滤镜尺寸为62毫米(另外三个镜头都是37毫米),重达453克。
另一个细节是,爱克发公司为阿姆比史莱特生产的镜头盒专门设计了放置硅胶的空间(图12),以便镜头能够在潮湿环境中使用和保存。德国人的精细和认真不得不让人佩服!
穷人的徕卡
“二战”中,包括相机在内的德国各种工业都遭到了重创。因此在战争结束后,英国制照相机基本占领了德国相机市场,并以高价销售给德国大众。这种情况直到1950年代中、后期才得到改观。当时德国的福伦达Vito系列和爱克发的史莱特系列以简单易用的特性和相对低廉的价格很快热销起来,乃至开始向英国出口。
我没有查找到阿姆比史莱特当时在德国的售价,不过我手里的某杂志上的有这样一些数据:1960年,在英国买一套带标准镜头的阿姆比史莱特只需要50英镑14先令4便士,90mm F4镜头的售价是30英镑13先令2便士,130mm F4镜头连专用取景器的售价是47英镑13先令3便士。当时普通英国工人两到三个星期的收入则为22英镑10先令10便士,一个英国工人最多只需要1个半月的工资即可购买到带标准镜头的套机。
正因为较低的售价,以及可以与徕卡相机媲美的性能,“粉丝”就将阿姆比史莱特旁轴相机昵称为“穷人的徕卡”。
虽然阿姆比史莱特仅仅生产了5年,但却因为其新颖的设计和优异的性能,从诞生之日便被被视为一款经典相机。直至近60年后的今日,在各种介绍相机的书籍中,它依然占有一席之地。
虽然阿姆比史莱特相机并未在中国正式销售,但现在各类二手相机的交易非常活跃,而且“海淘”也日益便捷和盛行,因此淘一台阿姆比史莱特应该不再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