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无所谓对错

2015-12-16 16:17尹虹
时代人物 2015年9期
关键词:丁丁英国班级

尹虹

上个月4日,英国BBC二台播出一档纪录片《我们的孩子够强吗》,讲述5名中国教师在英格兰汉普郡的博航特中学接管了一个由50名十几岁青少年组成的班级,用中国式教学法执教4周,引发老师和学生之间互不适应。

中国老师穿着特别的制服,每天7点开始上课,一天12个小时中,有两次进餐休息时间。课程集中于记笔记和背诵,有时进行小组练习,每周有一次升旗仪式。学生们需要自己动手打扫教室。BBC宣称,希望以此检验用中国式教学法教授英国学生是否富有成效。中国教育系统以课时长和纪律严明居世界前列。

结果是英国学生不适应,中国老师对学生的差评更甚。老师认为学生自由散漫,学生觉得课堂气氛封闭压抑,英方校长也觉得中国的教学缺乏想象力且训导过多。一场关于中西方文化冲突和教育方式优劣的争论遂在英国展开。

这让我想起在《家庭》杂志上看到的一篇报道,讲的是喜剧表演艺术家蔡明的儿子丁丁的故事。丁丁初中毕业后即赴新西兰读高中和预科,后又到英国读大学,成绩优秀,但回国工作却有诸多不适。先是在一家跨国物流公司工作,因沿袭英国职场习惯,对上司和公司元老直呼其名,被同事侧目而视;后“跳槽”进入一家金融单位担任理财规划师,又被暗示要善于依靠父母的资源关系。

本质上长期的国外教育与中国的社会现状格格不入,甚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直到后来父母出资帮丁丁成立文化公司,进行心理疏导才使他走出困境,后成为《泰囧》编剧之一。综观社会,其实像丁丁这样的海归为数不少。

二十多年前,我在西安一所小有名气的中学教书,使用全国第一批实验教材,当时年轻又充满激情,课讲得生动活泼,互动性强,我们师生感情很好。可世事多变,两年后我离开了心爱的学生,调进电台工作。二十多年后,和我教的这级学生重聚,才得知当年由于换老师后教学风格大相径庭,有几名学生未待毕业就弃学或转学了。当年的坦然离职竟化作今天的几多遗憾。

前一段去日本旅游,听导游讲了他的一段故事。导游的哥哥在日本工作,便将孩子转来日本读小学,因是外国人来读书,所在小学的校长十分重视,专门召集年级和班级领导开会研究,并专门花钱雇请一位中国留学生跟这孩子坐同桌陪读。

不料半年后,这孩子还是不能适应,要求回中国读书,于是班级老师要求校方给她3天的时间陪孩子去日本各大景点旅游,以期跟孩子之间进一步建立感情。3天后,尽管孩子仍坚持回国读书,但日本老师不惜代价、忠于职守的态度给孩子及其家长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其实,教育无所谓好坏对错,只要适合就好。现在国人纷纷把孩子送往国外求学,但学成后回国工作往往有诸多不适,这显然是不同国家文化和观念不同所致。有趣的是,当我们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时,英国却在尝试引进中国教师对英国学生施教,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猜你喜欢
丁丁英国班级
班级“无课日”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动物“叫”各不同
一起去踏春
谈天气
神奇的三角形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英国“脱欧”的经济账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