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笃仕
黄宾虹一生经历晚清、民国、共和国三个时期,作为革命者、社会活动家、诗人、出版家、金石学家、画家,其人生阅历之丰富,身份之多重,堪称一代翘楚。其身前身后虽然相对寂寞,尤其暮年寓居杭州栖霞岭,加之病目,更是寂寞,然多识者称赞之声不绝如缕,今日更是被称作一代大师。
黄宾虹得享盛名,自是无愧,但今天的研究者往往将视点过度集中在其画家身份上,各种画册更是汗牛充栋,对于他的艺术创作之梳理、艺术特色之分析、艺术历程之剖断亦是言人人殊。然而我们觉得,这对于有画之大者之誉,被潘天寿称为五百年问名世者的黄宾虹来说,如何从中国艺术史背景下来观照他的艺术精神还远远不够。我们尝试换一种理念。
我们认为黄宾虹首先是一个文人,或者用传统的语词来说,他首先是一个士夫,其画家的身份是浑融于其士夫身份之内的。对于黄宾虹艺术世界的塑造,如缺少了他自己的学术思考是不完整的,故而我们将黄宾虹的文字与其作品统合于一体,希望能够为黄宾虹艺术的阅读和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文本范式。
如诸多学人所论,黄宾虹的作品以“浑厚华滋”为最大特色,但恰如朱良志先生在本书序言中所论:“唯有潜藏深孕的‘内美,才有这生机活络的‘乐意。所谓‘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绰约灵动的‘乐意是由。内美之花传递而出的。”在黄氏笔下,浑厚华滋为用,内美则为其体。与纯粹的艺术家不同,黄宾虹对于艺术的思考首先是为世用,为人的,故而其《说艺术》云:“是故学者,知艺是才能,详记于古人之书。当如田园之种作,四时勤劳,期于大成,以为世用,必多读书以明其理,求之书法以会其通,游历山川,遍观古人真迹,参之造化,以尽其变。孔门言游艺,先日志道据德依仁。道是道路,术即是路之途径。艺术是艺事之道路。行道而有得于心之谓德。如浏览山川风景,心中皆有所感想,而得以文字图画发扬之。仁者爱人。艺术感化于人,其上者言内美不事外美。外美之金碧丹青,徒启人骄奢淫佚之思;内美则平时修养于身心,而无一毫之私欲。使人人知艺术之途径,得有所领悟,可发扬于世,皆能安生立命,而无忧愁疾病之痛苦。语云:艺术救世。是不可不奋勉之也。”在给弟子顾飞的信中,他谆谆告诫:“至于墨法,只以用笔之法,视其浓淡阴阳之处,运之以和气静气,斯为得之。画得静字诀,此妙品也;得和字诀,此南宗画之妙品也。和字当于能留能圆处着意,静字则用笔用墨之时,不可有矜心作意,亦不可有草率敷衍之意,试验之以为何如?诗书画三者,皆足以陶养性情,因其得和气静气,于人生世俗浮华,一切可以轻视,虽自甘于淡泊,隐伏于深山穷谷,无人过问而怡然自足。此幽兰空谷,所以可贵。”以上两段文字,前者黄宾虹强调对内美的崇尚,后者阐述内美在创作中的落实。在黄宾虹看来,以静求内美,修养身心,去除私欲,获得安身立命、人生之怡然自足,才是艺术的真正品性。
通过对黄宾虹艺术世界的考察,我们认为内美表现在追求神韵而遗形影,于极简静肃穆中见出繁华,博收约取、神明变化而发之于笔墨等几个方面。
基于上述理解,我们此次引用黄宾虹“内美静中参”一语,作为编选黄宾虹画作及其他艺术创作的核心主题,试图更加本质地揭示出黄宾虹艺术精神内核,引领研习者进入黄宾虹倾其一生经历积学和通古变今实践所构筑的艺术空间的堂奥。
如何达到“内美”,黄宾虹指给了我们一条门径。在给弟子顾飞的一封信中,黄宾虹说道:“现今研究创造,先从古人遗迹,详审源流派别,参以造化自然,抒写自己性灵。”受此启发,我们用“与古为徒”“师法造化”“自出机杼”“书画同源”四个板块来完成对黄宾虹内美世界的支撑。需要说明的是,这四个板块并非历时的分段,而是共时的建构,故而每一部分不是机械地将黄宾虹的作品按照历史时期进行简单罗列,而是依据内在的理路进行有机编排,为读者把握黄宾虹内美这一核心艺术观念划分清晰的逻辑层次。黄氏题《唐六如居士停琴观瀑图》写道:“余临摹宋元名画三十年,始拟遍游山水以参其趣。”不难看出黄宾虹对于临古的重视。而在宾老眼中,造化更多传统的韵味,《虹庐画谈》言:“天地立道,阴阳刚柔,岳渎江河,成自然美。道法自然。画有线条,积点成线,号线条美。”线条美与自然美并立,取法自然绝非单纯地写照,而是艺术家与造化同工的创造。仅仅追摹前贤,追求真自然当然不足以满足黄氏的艺术雄心,临古、师造化也必然会导向自出性灵的书写。而“书画同源”是黄宾虹金石学研究与绘画艺术实践中最切实的体悟,足以代表其艺术最风格的面向。其在《论道咸画学》中说道:“人生未能言语,知有明暗。上古深居穴处,在森林崴洞中,昏暗不明,钻燧取火,可代日月星辰。渔猎时代茹毛饮血,丹青二色,用之记数。河图洛书,一为起点,三五错综,以生变化,积点成线,有线条美。文字孳生,原形声谊,书法艺成,有真内美。”书画同源本就与内美息息相关。这些正是黄氏对于“以形写神”(南朝顾恺之语)、“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唐张璨语)等千年以来绘画通古变今之道不二法门的个性理解与实践。全书在文字及作品互为表里,相得益彰,以凸显黄宾虹之为艺术大家的“内美之道”。读者通过读其画、赏其文、观其韵,可以了解黄宾虹艺术之浑厚深沉、圆融通达。
需要说明的是,这也是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在这几年系统整理出版黄宾虹艺术文献方面,如《美术丛书》《神州国光集》等之后的又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