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构建以合作学习为特征,以“三学”(自学、互学、展学)为呈现形态的“‘学本式’卓越课堂”以来,我校一手抓课堂转型,一手抓教师队伍建设。但随着课堂改革进入深水区,我们发现小组合作形式具备,而实效不强;教师的引导地位停留在表层,实际效能发挥不够;教研活动之间缺乏关联,缺乏螺旋上升的路径。教师的专业发展遭遇瓶颈,要想走出上述困境,仅靠教师个人力量是无法解决的,必须依靠学校顶层设计,积聚集体智慧,带领教师突破专业发展高原期。因此,我们根据学校实际,围绕“合作学习课堂观察测评”主题引领教师拾级而上。
对于教师队伍建设,多年前我们就勾勒出蓝图:“骨干教师成为能‘提炼教学思想的超越型教师’,中老年教师成为能‘锤炼教学策略的思想型教师’,青年教师成为能‘历练教学基本功的发现型教师’”。为此,我们慎重出台了《覃家岗小学基于小组合作学习观察测评的课堂教学研究方案》,构建了以“两经四纬”为基本框架的各学科系列教研活动:
两 经四纬课堂教学中“教”与“学”合及发挥
根据方案,我们制订了《课堂观察分析量表》、《教研观察分析量表》及汇总表等量表,并以此为载体对教师进行研前培训。利用《课堂观察分析量表》分别对教师、小组长和组员的言行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利用《教师观察分析量表》分别对教师团队的负责人、团队成员的教研言行进行观察记录分析,从而归纳出优缺点,提出改进措施。
同时,我们把教师分为执教磨课团队、教研观察团队、组长观察团队、组员观察团队、教师观察团队5个组,并对各组的分工任务多次进行微格化培训。微格化的研前培训,让老师们对于自己观察分析的对象及方法清楚、明晰。
研究的问题来源于课堂,并回归于课堂进行解决,问题才能产生出价值,老师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比如围绕“组长组织能力与小组学习效果关系的测评”这一主题提供了两次课例,前后相隔一周。在第一次课例中,观察团队的老师提出:由于组长过于强势,和组员的关系紧张,个别组员因不满组长的言行产生抵触情绪而成为边缘人;组长过多霸占了展学的机会;警惕由一个老师的强势变为多个组长的强势。如何解决这一难题,老师们群策群力,提出修改观察量表的参考维度。在一周后的第二次课例中观察团队的老师发现小组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课堂中,合作学习时组内成员互帮互学,再不是组长一枝独秀;所有的成员都有了展示小组学习成果的机会;小组学习效果整体得以提高。观察测评技术在教研中的运用,让广大教师不再仅仅是旁观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构建者甚至是策划者,极大调动了其主观能动性,由“要我成长”在不知不觉中蝶变为“我要成长”。
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优秀教师=经验+反思。为让研究结果能产生更为持久的影响,我们鼓励每一位教师进行研后反思:心路历程、成长感悟、案例分析、叙事研究,不拘一格的形式促使教师再次回放研究活动,挖掘最能拨动心弦的瞬间“: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随机应变地想出调节课堂气氛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认真的思考问题。”“小组交流应涵盖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表述自己的见解看法,二是倾听他人的意见。这样,人人才能感受到交流的快乐,分享合作的愉悦。”质朴的话语,感人的细节,深刻的剖析,智慧的思考无不让人感受到教师专业成长的律动。
皮亚杰说过:有关教育与教学的问题,没有一个问题不总是与师资培养问题有联系的。如果得不到足够数量合格的教师,任何最使人钦佩的改革也势必要在实践中失败。我们正是以观察测评努力探寻一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通过这条途径让教师专业水平与新课程改革齐头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