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曼 撰文/摄影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制造”就像阳光一样穿过重重云雾隔阻,照进世界的各个角落。然而,当“中国制造”似乎以无处不在的气势席卷世界之时,我们转过身,却发现身边一个偌大的邻居独自超然之外。在印度孟买,你发现“中国制造”的几率比中彩票高不了多少,这是为什么呢?
中国装备制造企业三一重工设在印度西部城市浦那的车间
孟买的雨季时而缠绵悱恻,时而痛快淋漓,倾盆如注的大雨后透出轻盈明亮的天,让阳光撕开云朵,肆意洒向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我注意到无论阳光何等强烈,当地人很少戴墨镜,久而久之自己也摒弃了戴墨镜习惯。不知是因为这里海拔低日光不那么强烈,还是道路两旁绿阴葱茏遮天蔽日,抑或印度人天生不惧强光?不过,街边摊档或商店里卖墨镜的却不在少数。
我走进南孟买的几家眼镜店,货架上的商品似曾相识,看看商标却又并非中国制造。有副墨镜与我年前丢失的心爱物几乎无二,仿佛“复制品”,再看商标却是一家印度厂商。我好奇中印两国墨镜设计者想象力如此相像,竟把产品做到好似孪生姊妹一般?
老板的解释闪烁其辞,先说这款墨镜是印度制造,后又改口说是意大利款式,继而又说是法国货。见我狐疑的样子,他压低声音说其实是中国制造。他说当地人对中国产品有偏见,认为中国制造就是假货代名词,中国产品不如其他国家进口产品质量好,也不如印度制造经久耐用;而且当局处处设限,对中国货的进口阻挠颇多,因此只有抹去中国制造才好卖。闻听此言我感慨良多,原来作为中国近邻的印度,却似乎始终躲在厚厚云层里,抵御着中国制造的锋芒。
我问老板,既然中国制造有这么多不足,为何印度商家要费尽周折曲线销售呢?老板说实际上很多印度商人都喜欢中国货,的确物美价廉,资本都是逐利的,谁不愿意低买高卖呢?
一位新加坡经营物流公司的商人告诉我,孟买市场上有许多没有“中国制造”标识的中国制造,许多产品都是采用“暗渡陈仓”的古法悄悄地溜进来。印度市场虽大,但基本上已经被大型垄断集团瓜分完毕,这些财团给政府施加压力,促使当局对中国产品设限以便保持他们的垄断地位。
尽管如此,印度市场也并非没有缝隙,想发财的印度供货商们开动脑筋“曲线救国”,他们要求中国厂家将产品中性包装出厂,不著商标,不写产地;或者瞒天过海,把来自中国大陆的货物改写成来自香港或者新加坡。这些高招的确使不少中国制造润物细无声地悄然进入印度市场。
中国华为公司在印度孟买的员工宿舍区
孟买市场上许多中国制造的产品,都是采用“暗渡陈仓”的古法悄悄地溜进当地。来源:网络
不仅墨镜,商店里的众多商品,从塑料口杯到家用电器,都有张冠李戴之嫌。我曾遇到一位来自广州美的公司驻印度的销售经理,他从新德里来此出差,帮助解决美的的售后问题。我奇怪这么大的品牌公司从中国砸进印度为何没听到一点儿动静?孟买大型电器商店都是三星和东芝的天下,中国电器只见过一台海尔洗衣机,还被搁置在角落里。
经理告诉我,他们的产品很难进入印度,在这里注册个分公司“比登天还难”。无奈之下,只好把产品换上当地厂家的牌子打进来,有点儿“挂羊头卖狗肉”。不仅美的,志高等其他公司的产品都是这样悄无声息地溜进来。这种明珠暗投的做法,虽然可以暂时获得一些利润,但属短期行为,等于丢掉了印度市场。
也许是印度在历史上多次为外强入侵而形成了排外个性,给人感觉不怎么好客。孟买的国际航班一律半夜起飞,外国游客要在机场硬挺着熬到半夜上飞机。傍晚时分,宾馆酒店的大堂里经常有外国游客提着行李,打着哈欠坐等机场巴士。
印度孟买街头出售墨镜的小摊
相反,印度国内航班出发和到达时间基本都安排在白天,不会耽误休息;来印度签证也非易事,印度政府对外国经商人员只发给三个月的商务签证,半年到一年工作签很难拿到。印度人对外国产品的热情远不如中国人,商店里最多见的是“made in India”(印度制造)。以前政府为了保护民族汽车工业只准使用国产“大使牌”小汽车,连总理出行也不例外。
进入印度市场是考验一个企业耐心的最好方式,已经有不少知名企业捷足先登,看看满街奔跑的尼桑,丰田,花冠,雪佛兰等,就知道这些企业的功力了。中国企业虽然举步维艰,但三一重工、华为、中兴等都已经站住了脚。
越来越多的印度人开始对中国产品感兴趣:一天,我刚走出公寓,一位邻居开着一辆崭新的大众车在我们面前停下,从车窗里伸出脑袋高兴地喊道,“看,我从中国买了辆新车!”虽然至今我在孟买只看到这一辆中国车,毕竟开端良好。
今年中印双边贸易可望达到600亿美元。有时在海边散步,经常听到富裕的邻居们谈论与中国的生意。在孟买的中国餐馆里,你会听到更多生活优渥的中产人士谈论中国。一些印度媒体也发表文章,报道中国工人效率高,督促国人转变对中国制造的态度。
这两个具有灿烂历史文明的伟大国家,在浑然不觉中已经走到了相互依存的境地,或许有一天,当阳光穿过误解的阴霾照耀大地,会激起两个巨人国家擦出电石火花,重温昔日兄弟情谊的旧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