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家武,王裕文
(玉林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传媒系,广西 玉林 537000)
大四男生过度使用网络媒介的心理动机探究
——兼论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评估方法
□毛家武,王裕文
(玉林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传媒系,广西 玉林 537000)
以两位大四男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个案访谈,探究了大四男生使用网络媒介的一个主要心理动机——寻找精神替代品。根据网络媒介给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尝试提出了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水平的评价方法。
大四男生;网络媒介;心理动机;网络媒介素养
网络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在给大学生带来方便和乐趣的同时,也给其带来心理、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负面影响。研究大学生使用网络的心理动机和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评估方法,对于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趋利避害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对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研究成果颇丰,但研究方法单一,主要以定性研究为主, 研究者们大多从学理上对媒介素养的概念、 特征、 方式、 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等问题作一般性的分析和探讨, 缺少对大学生个体网络媒介素养的实证分析和个案研究。 为了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方法论上的进一步创新,本文尝试以个案访谈为基础,对大学生个体的网络媒介素养进行实证分析,以求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一)研究思路和方法
1974年,传播学家E.卡兹等人在论文《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中,将受众与媒介的接触行为概括为“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的因果连锁过程,并首次提出了“使用与满足”的传播模式。郭庆光教授在《传播学教程》一书中指出,“使用与满足”理论从受众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受众接触媒介的动机以及这些接触满足了他们什么需求,来考察大众传播给受众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把能否满足受众的需求作为衡量传播效果的基本标准。
本文在“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通过对两个典型个案进行访谈和对比分析,来探究大学生使用网络媒介的心理动机和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评价方法。
(二)典型个案访谈和对比
本研究在尊重自愿和保护隐私的前提下,选择了一名大四学生陈同学进行了多次深入访谈。
私底下男生们称呼陈同学为“队长”,因为基本上每次玩网络游戏都由他来组队,担任着游戏中队长的职务。在同学和老师的眼中,他早已成为一名爱逃课、爱打游戏的不良学生。
据陈同学陈述,进入大学后,自己对网络的接触频率也经历过一个起伏变化过程。作为一名经历过“高四”的学生,刚踏入大学校门时,格外珍惜得之不易的大学时光,充满着对大学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刚进校不久,除了课余时间在泡网吧和用手机上网外,很少接触网络。他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乒乓球比赛、朗诵比赛、主持、社团活动等,可是这股热情到了大一下学期慢慢褪去,再加上自己有了电脑,沉浸在网络中的时间越来越多,越来越无法控制,从刚开始不去参加活动到后来逃课上网,陈同学在不知不觉中已经陷入网络的泥潭。
下面节选自研究者和陈同学的访谈以及陈同学自述:
问:大学最初接触网络是为了什么?
陈同学:感觉大学生活越来越无聊,所以想在网络中打发时间。
问:为什么会觉得生活很无聊,刚进校的时候不是对大学生活充满希望、有很多想法吗?
陈同学: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还是不知道自己学习这个专业有什么用,找不到自己以后发展的方向,感觉上大学对自己来说没什么用处。
问:你一般上网做些什么?
陈同学:打游戏、看视频、浏览网页、聊天、查资料,平均每天上网7小时。
问:你对网络有怎样的期待?
陈同学:网络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支强大力量,它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网络对于自己而言有很大用处,在网络中自己可以学到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很多难题,更重要的是网络是一种娱乐方式,可以对日常生活起到调节作用。
问:你对网络的这些期待,当你真正去接触网络时,和你所期待的有什么不同?
陈同学:没有什么不同,网络能够基本满足我的需求,既能够充实自己,又能够打发时间。
根据陈同学的表述可以分析得出,陈同学接触网络的最原始动机是希望寻找到一个精神的替代品。刚进入大学时的陈同学,缺少学校和家长的正确引导,找不到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这不仅打击着他的自信心,也让他无所适从,于是他寻找着一条能轻松打发时间的方法。网络恰巧满足了他的以上需求,玩网络游戏既能打发时间,又不需要思考太多,更何况网络中的新奇事物能够调动他的兴趣。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什么样的媒介期待就有着什么样的媒介接触。陈同学除了睡觉、吃饭和处理日常事务外,其余时间均在网络中度过,网络满足了他的需求,也让他陷入了接触网络的恶性循环中。
而对网络的影响方面,陈同学表示,自己也深知网络具有双重性,也知道自己对于网络使用过度,但因为没有找到让自己觉得更加有意义的事情,所以一直没有改善。但是,他仍认为网络对于自己是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网络拓宽了自己的视野,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扩大了自己的社交圈,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即使是在网络游戏这样一个虚拟的世界中,也能让自己在游戏的过程中心理更加成熟。当然,网络也给自己带来了消极影响。过度上网导致自己的生活作息不规律,影响了自己的健康,还让自己不得不逃课补觉、逃课打游戏,随之而来的是学业成绩下降,最可惜的是浪费了宝贵的时间。陈同学感叹说,如果自己将打游戏的时间用来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自己将会更有收获。
根据对该典型个案的分析,结合以往学者对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调查研究,可以分析发现大学生目前使用网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网络媒介以其海量的信息和快捷、高效的特点,备受大学生的青睐,日益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大学生网络媒介接触的内容以娱乐居多,如玩网络游戏、聊天交友、看视频等,大学生中积极主动地利用网络所提供的信息和资源的人相对较少。
2.部分大学生在心理上存在媒介依赖现象,他们将个人的感情过多地寄托于网络媒介及其产品上,甚至将其视作自己的精神支柱,一旦失去,则会产生不安或空虚感等情绪。主要表现为电脑整天处于开启状态,与朋友的交流更多的是在网络中。随着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手机不离手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习惯,越来越多的“手机控”出现在大学生群体中。
3.大学生网络自我管理能力有待提高。更加自由的网络环境让大学生更加自主,但网络的巨大诱惑让其难以控制自身,上网没有目的,在网络中浪费大量时间,个别大学生中患有网瘾症。
4.网络不仅降低了大学生接触媒介的门槛,也降低了大学生发布信息的门槛,大学生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但海量信息让对信息辨识度不高的大学生群体容易迷失,变得无从选择。
形成上述特点的原因,根据对个案的研究,主要在于学校和家长对学生教育引导的缺失;大学生自制力弱,自身网络媒介素养有待提高。
网络媒介素养是公民的基本素养之一,也是网民素养的体现。现实生活中,因为个人的经济状况、性别差异、职业差异、心理差异等原因,使得每个人对于网络媒介的接触行为不同,在对网络媒介的认知、对网络媒介的期待、对网络媒介的使用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对受众个人的网络媒介素养进行评价具有可行性。 “使用与满足”理论从受众角度出发,研究大众传播对受众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的效用,也揭示了大众传播对受众的基本影响。李良荣教授在《新闻学概论》一书中指出,媒介具有正效应和负效应,媒介的巨大功能给社会带来的实际影响有利有弊,关键在于人们怎样运用它。网络媒介作为一种新兴媒介,其对受众的影响也具有正负效应。
1.两个典型个案对比
网络媒介对受众的影响具有正负效应,网络媒介素养水平也是一个可衡量的值。本文以下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在同一时间段内不同学生对网络媒介的使用情况,尝试对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水平进行评价。
同样在尊重自愿和保护隐私的前提下,本研究从上述师范学院男生中选取了另一名大四学生张同学,对其进行深入采访,并将其与陈同学的网络媒介接触状况进行对比。
表一:
表二:
从以上展示的对比表中可以看出,张同学每天上网时间较之陈同学较短,约为5小时/天,并且在时间分配上也较为均匀,使用网络最多的是观看影视剧,尤其是韩国综艺节目,虽然这对个人起到了娱乐的作用,但也让张同学深受韩流的影响。
而陈同学的网络使用行为较为集中,主要是玩网络游戏,且上网时间长,最多时达到12小时/天,熬夜打游戏,白天逃课已经成为家常便饭。陈同学最近一个月都没有在网络上查阅相关学习资料,也没有有其他的网络使用行为,使用网络用途单一。
根据对两个案例的访谈,本研究将网络媒介对两位同学的影响以正效应、负效应、0标注在表格的最后一列。正效应指相应的网络媒介使用行为能够给其学习和生活带来益处,客观上也有利于知识的增长。负效应指相应的网络媒介使用行为将给其个人学习生活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影响其个人以后的健康发展。0指没有网络媒介使用行为,或虽有相应的网络媒介使用行为,但在效应上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大致两相抵消。
据此对比,可以发现在最近一个月,网络媒介给张同学带来的正效应明显大于陈同学,张同学对于网络的使用比陈同学理性。张同学的网络媒介素养水平应该高于陈同学。
学校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水平的外在因素,而个人则是内在因素,两者有机结合将会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水平。
(一)外在因素
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是网络媒介不断发展的技术基础。高校将新兴的网络技术引进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为广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和安全的平台。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网络监管力度,运用法制的力量,打击网络中的违法犯罪活动,打击传播色情暴力等内容的行为,净化网络环境。除此之外,还应利用道德约束力,规范网络中个人的传播职责。
学校的教育以及校园文化的熏陶对于提高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水平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高校可以通过软硬兼施来达到目的,加强对学生使用网络的硬管理,制定相关使用网络准则,如通过限电规定使用网络时间,对网络进行监管等,通过硬措施来达到目的;开设媒介素养的相关课程,开展有关于媒介素养的座谈会和讲座,举办相关活动,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促使学生提高自身素养。
(二)内在因素
提高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水平关键在于大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大学生不仅要加强对网络媒介的认识,也要学会合理使用网络媒介,善于使用网络媒介。
大学生要合理地使用网络媒介就要注重对网络媒介知识的学习,增强使用网络媒介,辨别网络媒介信息真伪的能力,学习用批判性思维方式对待网络信息。
大学生要善于运用网络资源,在学习中充分利用网络丰富自己的知识。在日常的生活中,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获取信息、与人交流,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和视野。除此之外,大学生自我提升网络道德修养也至关重要。在自由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应力争成为负责任、有担当的网络媒介使用者。 ■
Abstrat: The paper explores the motivation of male undergraduates’ use of internet by interviewing two male undergraduates.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one of their main motivations is to look for spiritual substitut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evaluation method on internet media literacy of the undergraduates according to the effect ofinternet media on their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1]陈先元.大众传媒素养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美国]金伯利·S·扬.网虫综合症[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3]黄新宇.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与分析——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玉林师范学院、河池学院为例[J].现代视听,2011.
[4]黄新宇.广西地级市高校教师媒介素养调查与分析——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玉林师范学院、河池学院为例[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5]黄新宇.关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师生媒介素养的调查分析[J].教书育人,2012.
[6]黄旦,郭丽华.媒介教育教什么?——20世纪西方媒介素养理念的变迁[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
[7]梁航彬,毛家武,陈柳元. 广西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4.
【责任编辑 吴庆丰】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Motivation of the Senior Male Undergraduates’Overuse Internet---And the Evaluation Method on the Undergraduates’ Internet Media Literacy
MAO Jia-wu, WANG Yu-wen
(School of Literature & Media,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Yulin, Guangxi 537000)
male undergraduate; internet; motivation; internet media literacy
G446
A
1004-4671(2015)03-0133-05
2015-01-07
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自筹经费重点项目“广西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调查及培育途径研究”(项目编号2013B024)。
毛家武(1966~),男,汉族,湖北荆州人,玉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传媒系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网络传播、国际新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