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2014年有将近30万留学人员回国发展。《2015中国留学白皮书》显示:有51%的留学人员表示会选择回国就业,86%的海归能在6个月内找到工作,表明多数海归并没有变成海待或海剩。然而,在海归就业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大部分海归由于自身具有优越感,在自我评价方面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存在差别。海归人才虽然具备很多优势,但在企业具体的用人过程中,也会体现为相应的劣势。 出国留学并不等于成功就业,随着国内就业形势的变化,留学生面临着与国内毕业生相同的就业问题,即找到工作并不难,但想要找到理想工作,并不容易。
留学生:海归就业问题具体跟什么因素有关?
周辉彦 :首先是没有做好职业规划。在选择留学专业时,要以将来就业为导向。现在很多学生在选择留学时存在一个误区,就是没弄清楚为什么要留学。
其次是专业选择。在留学专业的选择方面,扎堆热门专业的现象非常普遍。大多数的高中生都要读商科或者与计算机相关的专业。但需明确一点,不是说选择商科专业一定是盲目跟风,有一些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及综合因素,理智地选择商科专业入读无可厚非。在专业选择上,可以充分结合自身兴趣、综合评估职业生涯规划。值得强调的是,事实上,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导致社会对于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我们可以从扎堆热门专业的跟风行列中走出来,尝试一些更加贴近社会变化的新专业。
第三,没有工作经验。在留学期间,要注重工作经验的积累。通过打工兼职,可以增加留学生与当地人接触的机会,一方面可以快速提高留学生的语言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留学生深入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更重要的是,通过打工兼职,可以积攒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这对留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找到满意的工作。
第四,实际能力。出国留学,外语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出国之前没有把好语言关,那么国外生活会处处受阻,而且留学有效性将大打折扣。部分留学生出国是为了避免国内学习压力,目标不明确,出国后依然生活在华人圈子,非但语言没有多大提高,课堂学习不自信,也失去了深入了解当地人文环境的机会,最终导致自身就业竞争力降低。
吴碧涛:现在社会上都是在说归国留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归国留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其找工作的难易度是成正比的,有良好的专业能力和语言水平,有一些甚至在外国还有一定的跨国公司工作背景,这一类人是企业和猎头青睐的重点,与具体哪个专业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当然名校和专业背景会有一定的优势,但不至于是决定性的因素。海归本身是个光环,但光环这个东西是虚的,有没有能胜任工作的能力,才是更重要的,企业更多地会看重个人的实际能力。海归尤其是欧美回来的海归,其教育体制比较完善,比较精通中西方文化,如果加上在外工作了两三年以上,对专业领域比较精通,性格又成熟稳重的话,肯定是猎头的重点关注对象。
其次,个人的定位,也是决定就业难易的重要因素,建议留学生们回国就业之时,找好自己的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平台,而不必去在乎起薪高低,一般来说,工作三至五年,就会有突破性的进展,那时待遇等都不会是个问题了。
最后也提醒一下所有的海归们,最好能在回国前半年提前找工作,一个是企业校招本身的周期较长,入职时间与归国时间基本相当;二个也可以积累经验,提前了解就业行情。
张淑娟:通常,企业都是根据自身的需求而去寻找适合的员工,而不会选择聘请企业所不需要或暂时用不上的员工,而在可选应聘人员范围内,又会择优选择,这就是中国留学生选择专业扎堆所带来的后续归国就业压力所在。
用人单位在面试的时候,通常都希望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这个未来雇员的过往经历,对于“海归”而言,通常希望了解他们在什么大学学习、学习过程得到何种收获,有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其个性如何,是否拥有团队精神与抗压能力等,这些都决定了其是否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曹国建:过去的留学归国人员很吃香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是选拔出来的极少数拔尖人才,而现在因为经济条件好了,出国和在国内只是自己愿意与否的问题,已经和人才的选拔无关了。因此,说来说去还是个人素质问题。
留学生:留学生归国工作时会遇到什么困难?
周辉彦:其一,高中或大学毕业后直接出国留学,获得学士或硕士学位,毕业后就回国的留学人员。他们缺乏工作经验,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与应届毕业生相类似。
其二 ,出国几年后,对自身本土文化了解将会出现断层。留学生回国希望到外企工作,现在的留学生因为教育环境、国外的工作环境与外企的环境更接近,回国后希望到外企工作。而外企在中国发展,有时恰恰需要更了解本土文化的人才,如果留学生的能力不过关,国内的优秀毕业生反而更有优势。
其三,人际关系不适应。海归要面对的人际关系压力,不仅是与朋友的疏离,职场上复杂的人际关系网对他们而言是更大的挑战。国内职场人际关系更加注重人情,人们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打点人际关系,这让海归疲于应对。
吴碧涛:因为脱离国内环境的时间比较长,很多学生会出现“水土不服”,尤其是一些专才型的学生。因为长期在海外比较宽松和界限分明的环境中,很多东西可以忽略。但国内不同,环境更加多样化,机会和诱惑,都比国外要多得多,一个定位不准,也许就是荒废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光阴,所以,回来后环境的适应就尤为重要。
其次就是心态。以我们所接触的学生来看,普遍刚回来的留学生,对薪酬的要求、对岗位的能力要求却并不清晰,只是认为语言能力是他们的绝对优势,这与他们不了解就业市场及行情有关,也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缺乏完整的认识,如同前面所说的,前期方向和平台应重于眼前利益,一旦配备相应的岗位能力,以其本身对中西文化的了解和熟悉优势,价值自然就是一个飞跃,待遇和薪酬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了。
第三,对职场文化和规则缺乏了解。这个还未步入社会的留学生身上,尤其明显。国内的职场的人际关系比较复杂,上班时间内外界限不明显,同事之间交往密切几乎没有隐私可能,工作内容分工不明或出现能者多劳等等,都是需要留学生们去适应去接受的。
曹国建 :如果心理预期很高的话,就会产生很大的压力,因为海归不见得会能力很强,因为他们本身不见得就是过去那种拔尖人才。所以找工作时企业会对他们像国内的毕业生一样,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情绪损伤,工资也不会很高。遇到经济不景气时期,僧多粥少,国外大学,除了少数几个知名大学,其他即使是非常强大的学校的毕业生在国内找工作感觉也跟国内的211毕业生差不多。在软环境方面,进国企和私企会比较不适应,在文化层面较难融合,
海归选择进外资企业可能会好得多,但是目前的趋势却是进国企的海归超过了进外企的,也许与现在的经济现状有关,人才的需求和走向也不要只看一时,选择了一个方向,首先就是把本行做好,不要有贪图安逸的想法,仍然要像学生一样不停学习,加强自身素养,自己强大了竞争力就增强了。
留学生:高等教育与职业培训应该如何结合?
周辉彦:职业教育是整个受教育人群规模和数量最大的一个群体,职业教育在政府和学界获得积极响应,但是遗憾的是,在民间和社会上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接受度和社会地位的不同。因为长期历史原因,高等职业教育没有当作普通高等教育平行的一种体制。而是纯按分数区别来区分了两个群体,这也导致了两个社会群体长期社会地位不对等。不过这个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入,以及未来对高级技术人员收入的增加,还有对技术人员未来级别制度的制定出台,都会扭转过来。
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是随着中国制造业愈来愈向中高端或者更精密的方向上发展,而这样的发展趋势却严重受到相关技术人才匮乏的困扰。这些精密制造业的技术人才往往需要通过长期严密,与实际工作结合得非常好的职业教育才能塑造出来。另外一方面,我国每年普通大学毕业生因为毕业前没有经过专门的职业教育,而面临极大的就业压力。这种受过专门职业教育人才缺乏的同时,又培养了过剩普通大学毕业生的尴尬状况,困扰中国的发展。如果中国想在未来从制造业大国转变成制造业强国,这个改革是无法绕开的。高等教育要想走出困局,就必须引进双元制教学模式,即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学生。从企业中选拔出来的教学人员不是重理论的教授,而是这些企业中态度好,有教学方法的,长期在一线的技术骨干,手把手教学生真正的技术工作。通过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更接地气,更容易被合作企业和相关企业直接吸收。
张淑娟:目前,主流的留学国家,例如:美国、加拿大、英国、澳洲等均有向中国学生开放高等教育课程与职业培训课程,中国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进行选择。如果学生想在某一方面有突破性的发展,可以考虑在整体留学规划中将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适当融合,以求达到既能提升专业学术能力,又能获得实际的行业技能。
曹国建:教育部推出了一个将600所本科转型职业教育的高等教育改革的项目,我国1200所国家普通高等院校,将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用来专门培养技能型人才。看来也只有这条路可走,因为职业教育毕竟完全不同于大学教育。职业培训学校的学生很清楚自己要什么,而普通院校的学生自己很难说清楚自己将来可能会从事何种职业,毕业后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是长期存在的事实,所以大学实际上已经变成了素质培养的地方,而职业培训则不可能在大学完成,因为大学本来就不是培训学校。
所以目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终身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哈佛大学出版的一本书《教育大未来》对21世纪哈佛大学培养人才的目标也做了重要的修订,都是基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能力准备,以及信息技术的嗅觉力。强调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跨界合作与以身作则的能力,灵活性与适应力,主动进取与开创精神,有效的交流与书面沟通能力等等。
留学生:面对从学校到企业的心理不适,应该如何调节?
周辉彦:首先接受客观现实,调整就业期望值就业。要顺利就业首先就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就业形势,在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观念的基础上重新确定自己的人生轨迹。这就是说要树立长远的职业发展观念,放弃过去那种择业就是“一次到位”,要求绝对安稳的观念。
其次就是充分认识职业价值。要在考察社会需要的基础上,树立重自我职业发展、才能发挥、事业成功的职业价值观。对于那些虽然现在工作条件不怎么样,但发展空间大,能让自己充分发挥作用的单位要优先考虑;对于那些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太高,但发展潜力大,创业机会多的工作地点也要重视。
最后要认识与接受职业自我。许多同学通过亲身的求职活动后就会发现自己的能力与水平并不像自己以前想象得那么高,并容易出现各种失望、悲观、不满情绪。但也没有必要自卑,因为自己当前的特点是客观现实,在毕业期间要有大的改变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承认自己的现状,学会扬长避短。另外,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自己,要知道有些缺点并不可怕,可以先就业然后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发展自己。
张淑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进企业,成为一名企业员工,心理上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不适应,这种不适应通常会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对上班时间、工作纪律要求的不适应;对承受工作压力的不适应;是对待人处事方式的不适应。伴随着这些不适应的出现,新员工在心理上可能会出现波动,如:感觉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较大;工作上有时表现得急于求成,但遭受挫折后不能承受压力;“围城”思想严重,盲目感较强。
这时候,我建议学生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我,融入企业,融入社会,向社会化转变;其次,要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向职业化转变;最后,要从小处做起,从现在做起,向行动化转变。
曹国建:首先说说几大不适:上班绝大多数要在路上走一个小时,而且还不能够迟到,再也回不去那十几分钟从宿舍到教室的旧梦;请假都难!翘课也平安的旧日好时光不再!吊儿郎当的学生时代结束了!有位美国之音播音员在节目中对听众说,他的儿子来信说,爸爸,我突然发现再也没有寒暑假了!
这个变化是很大的,但是有一点是永远不变的:凡事认真对待!
留学生:在留学前做好职业规划有必要性吗?为什么?
周辉彦:有必要!出国留学,不仅能开阔视野,也能给自己提供一个学习新事物、新理论的机会,但盲目出国本身就会使得将来的事业存在很大风险。
因此,学生在出国前做好留学职业规划十分重要。具体而言,学生在做留学规划的时候应该多问一下自己:我是否已经准备好付出留学必需的成本,包括时间、费用和其他的机会成本?留学的经历是否会对我的长期发展有帮助?读完以后我打算做什么?在留学的过程中,应该要学会如何独立学习,还要从生活中不断领悟和总结,学会做人,从而使留学的成本投入达到最大的增值。缺乏职业规划的留学就如同没有航向的船,来自任何方向的风都可能成为逆风。
吴碧涛:遇到每一个学生,我们都问他:留学的目的是什么?有没有想过未来回国还是留在国外?是做学问,还是从政,或者到社会上就业?是自己创业还是找工作?专业是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在国内外的行业前景如何?学校或者专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怎样?家庭对学生的未来期望是怎么样的?这些问题都很重要。
高等教育是一个人生重要的转折点,明确了留学目的,也就等于正式规划自己的人生、学校和专业,国内国外的视角可能完全不同,直接对应的领域也可能不一样,所以,必须在选择之前,就理清这些情况,为自己的职业规划做好铺垫。
张淑娟:对于打算在完成海外学业后归国就业的中国学生而言,我个人认为在留学前做好职业规划非常有必要。
就总体而言,决定归国留学生是否能够快速找到理想工作及获得优厚待遇的三大要素,主要是外语能力、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而中国留学生想在海外留学期间就获得以上三种能力,就必须提前做好规划,给自己定下鲜明的工作目标,想好哪些海外学习、工作经历更适合自己,规划好时间。工作时还是尽量进入与专业领域相关的正规企业,这样既能了解国外公司的运作流程,也能在实质上锻炼自己的能力。
曹国建:留学是否成功是要最后结果来判定。良好的规划是成功重要的保障,此外不要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根据自身爱好特点去选择专业和院校,能起到内在的激励作用,产生学习、实践的动力,激发自己不断为实现各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而进取,从源头保证自己的学习质量和成功率。
职业规划有助于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可以使职业目标和实施策略了然于心,并便于从宏观上予以调整和掌控,适当平衡爱好和需求之间的轻重关系,免得到时学完才发现自己学的是社会消化不了的饱和学科,如此方可在职业探索和发展中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和精力。
留学生:对留学生有什么建议?
周辉彦:出国前一定要做好职业规划和夯实语言基础。这两点一个做不到都会让留学有效性大打折扣,物无所值,严重者将影响心理健康,产生自卑厌世情绪。
出国后要做到勤奋刻苦,自理独立。出国后远离亲人,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办理,自己决定。国外饮食习惯和食物的选择都和国内有很大的差别,切勿因为不适应这种改变而冷落自己的胃,饥一顿饱一顿影响的不光是自己的健康,无形中也会让自己产生失落寂寞的感觉,对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
另外还要积极主动。国外的学习方式和国内也有很大的不同,需要自己积极主动地去汲取知识,积极踊跃地发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设想,努力去探索未知的领域。
张淑娟:第一,在选择留学专业时,要以将来就业为导向。现在很多学生在选择留学时存在一个误区,就是没弄清楚为什么要留学。很多学生都将留学当作自己的目标去奋斗,这是错误的。留学只是一个过程,并不是最终结果。通过留学,让自己掌握更多更新的技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过更好的生活,从而能够更好地自我实现,这才是我们之所以选择留学的真正原因。
第二,在选择工作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通常刚毕业的学生容易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这是所有应届生的通病,但也并非不可避免。一般来说,在求学期间有工作经验的、所学专业更具专业性的学生,在求职时不太会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
教育培训机构的好坏关系到学生的未来,《留学生》杂志特别策划“机构巡访”,开放微信平台和读者一起明察秋毫,找出好评、差评机构。读者参与方式:读者关注《留学生》杂志微信公众号,发送“好评(或者差评)+机构名称+简短表扬(或投诉)事件+联系方式”即可参与
品牌优势
赛图的教师全部出身于译员,教学经验最低5年。精通双语的专业教师团队站在特有的高度帮学生审视其语言学习在各个方面的欠缺与不足,并给出个性学习计划和辅导。学生在赛图学习结束后,完善的后期服务将继续为学生的日后语言学习答疑解惑。
服务理念
真正的践行来赛图学习一次,让学生受益一生的诺言。
INTO教育集团
公司简介
INTO向将在英国大学就读本科和硕士课程的国际学生提供更高水准的全新预备课程。教学中心将英国大学的教学资源与教学、住宿设施大型独立投资方的优势相结合,有专业的教师队伍和服务团体,给予国际学生支援服务。
广州留学人员服务中心
公司简介
广州留学人员服务中心于1999年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广州分中心和广州回国留学人员服务管理中心合并而成,是广州市唯一由政府主办的专门为广大留学人员提供综合服务和管理的机构。
赛图国际教育
公司简介
赛图国际教育是一家具有丰富经验、高度责任感和高学术素养的专业化出国考试(托福、雅思、SAT、SSAT、GRE、GMAT、新概念英语、商务英语、TOFEL junior、 AP等)培训机构。多年来一直专注高品质教育、小班制教学和给学生提供全方位帮助。
品牌优势
INTO旗下英国大学包括:东安格利亚大学、城市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纽卡斯尔大学、女王贝尔法斯特大学、埃克塞特大学、圣乔治大学、格拉斯哥卡里多利亚大学等。
服务理念
我们是INTO,我们在英国和美国用竭尽全力的态度让你都能够拥有、承认、感受以及相信梦想的力量!
品牌优势
广州留学人员服务中心有效整合了教育部学历学位认证、国家基金委公派留学服务(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四省)及广州留学回国服务功能,具体负责留学人员来广州工作的资格认定、学历学位认证、专项资金申请和拨付、户口调入、档案保管、子女入学、就业推荐、创业服务、培训等全方位服务,具有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信息优势、资源优势和渠道优势。
服务理念
送出去、迎回来,您的留学、创业之路,我们全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