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莲·史密斯(Elaine+Smith)+奥克兰摄影节(Auckland+Festival+of+Photography)+周仰/译
塔努·加戈(Tanu Gago)出生于太平洋南部的萨摩亚岛,在新西兰南奥克兰长大,他成长于一个收养了众多太平洋岛屿原住民儿童的大家庭。塔努拥有表演学士学位,但在过去五年间一直以摄影师和策展人的身份参与艺术实践。他的作品多次在新西兰和世界各地参与展览,2014年,他的作品作为“人们”(Tangata)群展的一部分在平遥国际摄影节展出。
塔努的影像作品呈现丰富的环新西兰的太平洋岛屿族群——萨摩亚人、纽埃岛人、库克群岛居民、毛利人、汤加人——同时,还展现了独特的性别和性取向。他照片中有男性、女性,还有faafafine(萨摩亚文化中的第三性别,他们生为男性,但充当女性角色,行为举止都与女性一致),以及akavaine(库克群岛的第三性别)。他的作品挑战了西方文化在呈现太平洋岛屿原住民时的刻板成见——他们通常要么被表现为南奥克兰的穷困边缘群体,要么是充满异域风情诱惑的忧郁少女。这样的呈现都基于高高在上而又狭隘的西方殖民者视角,而不是源自太平洋岛屿民族自身的文化。
塔努的电影专业背景对他的摄影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他像电影导演那样构建每一幅照片的场景,并在这一空间中安排好每个“演员”的姿势,这些“演员”是他的朋友和家人。他的影像讲述了其中人物的故事——他们的种族、性别身份,以及他们在传统和流行文化共同影响下的生活。这些照片并不是传统的纪实摄影,但它们形成了一种“档案”,从移居城市的太平洋岛屿原住民年轻人生活中萃取出各种世态。塔努·加戈
作为“局内人”,用摄影对太平洋岛屿族群的呈现,展示了更为真实的岛屿族群和体验。可以说塔努的照片是太平洋岛屿原住民对自我的一种辩护,是对太平洋岛屿性别和性取向多样性的支持,也可以说这些影像的内容就是源于摄影师的日常生活。
与塔努·加戈对谈
你想要通过摄影传达什么?
我的作品关注来自太平洋岛屿的族群,呈现他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样貌,反抗以往表现新西兰的太平洋岛屿族群时刻板的西方视角。
我希望表现南奥克兰的社区中所存在的看不见且不可言说的紧张感,自从我们作为移民首次踏上这片土地,就一直在不停寻求平等,这种紧张感一直伴随左右。这一现实对于阶层、种族、社会地位、传统、文化等方面都有着跨代影响,并且影响着我们在当下社会看清自身的能力。
我希望传达关于我身处的文化、性取向和性别的故事,以及新西兰奥克兰地区所独有的太平洋岛屿文化。
谁或者哪些作品对你的创作产生过影响?
奇怪的是,对我产生影响的并不是其他摄影师。我喜欢美国艺术家凯欣德·威利(Kehinde Wiley),还有一些说唱音乐人,比如肯德里克·拉马尔(Kendrick Lamar)、米基·布兰科(Mykki Blanco)等。当然,影响我的还有我自己的萨摩亚文化和太平洋岛屿的文化传统。
世界范围内各种关于种族、文化、原住民和社会歧视等问题的论述给我带来灵感,并影响到我的创作。我也在摸索适合自己的视觉语言,不断调整。如果我在灵感方面遇到了瓶颈,我总是会回到自己的社区、回到自己的文化和族群中去探寻。
你的照片属于哪种特定的流派吗?
我想应该没有吧。
你是怎样创造你的影像的?能不能说说拍摄的过程?
我从自己的生活中选择地点和人物,并将他们放到一起,创造一种叙事,来表达我个人对于身处的世界的理解。我也从自己作为生活在南奥克兰的同性恋萨摩亚族男性身份中获得灵感。我拍摄很多原住民的肖像照,以此关注文化空间、太平洋岛屿原住民身份以及城市青少年,这些其实只是当下的快照,很快就会过时,而照片就会显得更像是某种档案。
在我生命中的某些转折点,我会意识到自己处在十字路口,必须将一些东西抛弃,才能继续前行。而艺术是我的催化剂,它总是能帮助我度过变革时期,总是将我推向极限,又总是能帮我战胜内在的冲突,引导我找到解决方案。
能不能聊聊Avanoa O Tama这个系列?(图01~07)
Avanoa O Tama直接翻译出来就是“男性的空缺”,或者,引申来说可以指男性的空间。这个系列的目的是呈现各种不同的男性气质,在2010年拍摄的Jerry the Faafafine基础上发展而来。
Avanoa O Tama是为我2012年的第二次个展而创作,这个系列之后继续在当地、新西兰全境以及世界范围巡展。我在这个系列中进一步探索了早期作品中所探索的话题,即太平洋岛屿中性别的流动性,其中包括了男性以及faafafine(萨摩亚的第三性别)以及Akavaine(库克群岛的第三性别)。这个系列在文化包容性上也有所扩展,表现了不同文化背景的太平洋岛屿原住民,包括汤加、库克群岛、纽埃岛、萨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
同样,这个系列也关注了在新西兰城市语境下、在性别多样性的语境下以及在特定文化语境下的这些身份。这些语境的重叠和交叉描绘出人与文化空间的关系,呈现了这些来自太平洋岛屿的年轻男性和跨性别身份的女性。
请聊聊Tamaitai Pasifika Maoi这个系列?(图08~10)
Tamaitai Pasifika Maoi的意思是“真正的太平洋岛屿女性”,这一次我关注的焦点是太平洋岛屿的女性。同样,这些拍摄对象也来自我的真实生活,有些就是我的家人。家庭环境总是让我非常着迷,因为我常常好奇整个世界是否与我的世界观有关联。
正是这样的好奇驱使我去拍摄、捕捉我所认为的真实。因此,我创作了三幅与我生活中的特定女性有关的肖像,我的小侄女、我的第三性别好朋友以及我社区中的两个年轻女孩。我喜欢在影像中夸大某些文化元素,我想要描绘先前所提到的一些刻板成见,将它们夸大以便进行嘲讽。在其中的一张照片中,我用戏仿的方式嘲讽了西方对来自太平洋岛屿的年轻女性的预期,她们穿着传统服饰在南奥克兰的厨房中摆弄传统食物,而系列中的其他作品则揭示了更为真实的情况。当然,每个拍摄对象都事先同意参与这样的表达方式。
谈谈你最新的作品吧。(图11~12)
2014年的Feau O Fafine系列是我和萨摩亚表演艺术家Moe Laga合作的。之前Laga已经花了一年时间发展这一作品,而我当时作为策展人,为一个命名为“典型聚合”(Poly Typical)的群展寻找作品。这一展览关注奥克兰地区的性别与性别身份多样性,参与的艺术家都在围绕这一主题创作作品。
通过讨论,Laga和我都想到要用摄影系列的方式来表达Feau O Fafine这个作品,这个系列由四部分组成,关注文化对性别的作用,以及萨摩亚文化中对于第三性别(Faafafine)的固有预期。这个系列描绘了Moe Laga做家务,而这些家务活通常是由年轻男性完成的,而她在表演中则以第三性别的形象出现。
我们想要创造一种嘲讽和戏仿,来讽刺西方的性别二元论,同时又暗示了太平洋岛屿在性别方面的某种双重标准。这个系列的作品有些俏皮,对我来说,这标志着日后的创作方向。
是否可以说,以太平洋岛屿原住民的视角来呈现太平洋岛屿族群,这是专属于你的风格?
用摄影的方式呈现文化身份,尤其是呈现出生在新西兰的城市中的太平洋岛屿族群文化,大半是基于我自己的文化体验,并且去除了任何“窥视”的倾向。我不会让拍摄对象显得异域,而会让他们自然成为我叙事的一分子。这有一个前提,即拍摄对象的身份不会被扭曲、打折或者被加入其他含沙射影的暗示含义,作品必须对得起双方所同意的这些规则。这意味着展现一种未经扭曲的视角,没有投射个人目的的企图。要做到这一点,某种程度上我必须变得透明,将拍摄的意图和方式开诚布公。
有哪些对于新西兰的太平洋岛屿原住民的视觉传统是你特别想反对的?
我想任何一种刻板成见都多少有其源头。让我觉得有趣的是,有些刻板印象又被太平洋岛屿原住民自己接受并且内化,尽管他们知道这些看法并不准确,却依然让它们继续流传。拥有一种不同主导文化并构建出关于自己作为族群与文明的身份认同,这并没有问题,但当我们这些太平洋岛屿原住民自己内化了一些颇为负面的文化原型和假想,我觉得就成问题了。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我发现这些原住民们会以这些成见发展为一种“自我预期”,这让我十分抓狂。坦白说,我和其他艺术家一样,也会质疑我们所处的环境,但我不期望成见可以被清除,因为有些成见确实在我们的文化中有一席之地。
在我的生活中以及我的艺术实践中,我希望自己能够选择相信什么或者反对什么。
你希望传达怎样的关于太平洋岛屿原住民的性取向和性别的观点?
作为公开同性恋身份的萨摩亚男性,来探讨性取向问题,会被看作是兜售我的性取向。事实上,我的作品与性别偏好一点关系都没有,而是试图传达一种综合的文化身份,这种文化允许你将性取向作为身份的一部分,在2015年这不应该再是什么激进观点。
通常,闭塞、未受教育以及有偏见的人更容易将自己置于道德优势的位置,表现得义正辞严,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会试图诋毁你作为艺术家的实践。我的职业生涯中,这种情况发生了很多次。长时间身处被社会边缘化的草根社区,身为“不同的”族群,这样的经历让我能够承受这些打击。对我来说,特意在作品中叙述关于性别和性取向的问题,实际上是希望瓦解二元论,并创造一个空间,让人们更理解性和性取向、性别和性别身份,以及文化和文化身份,这些都是组成我作为一个人的身份的不同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