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江
罗兰·巴特在《明室》一书中指出:摄影如奇遇。
作为“大众化”的创作方式,摄影确实为人们提供了邂逅某人某事,在“偶然”中发现真与美的方法。不过,“摄影的奇遇”却大多不是“偶然的撞见”。通过影像,摄影师将纷杂的现实整理成可视、可感、易被接受和传播的视觉语言—其中有的在于梳理线索,有的在于符号、图案化被摄对象,有的在于把不可见变为可见,有的在于简化复杂。
从这个角度看,摄影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整理的艺术”,用“减法”梳理我们视觉中纷乱的画面,用影像表现我们认为社会本应被看待的模样,简化和抽离日常社会生活中复杂的场景,并且有时也会以镜头定格看似不相干的人和事,组成富有图案形式感的新意义。摄影师在一组照片中,将不同空间和时间的画面组织在一起,为同一个中心服务,在相同的时间和空间传播,这种跨度本身既是整理的过程,又是整理的结果,已不是画面各元素“本来的样子”。
本期专题即以此着眼,希望通过几位摄影师对不同主题的创作,讨论摄影为何可以被看作是“整理的艺术”。这种整理多是以大视角切入,却以小视角展开,让画面符合特定的拍摄诉求,也符合一定的美学追求。
被整理过的视觉世界,显得更纯粹,或者更复杂,更易于观点的传播,也更易于以“艺术”的名义加以传承。刘易斯·布什和玛格达·贝尔纳特的作品属于较为传统的纪实领域,他们从现实生活中攫取符合自己观念的影像,运用象征和符号化方法来整理自己的所见所闻,在乎将不可见之观念转变为可见的影像;费德里科·维纳和大卫·托马斯·史密斯的作品则运用“谷歌地球”“谷歌地图”软件,借助数字处理来整理原本没有那么具有形式美感的现实情景,在乎将纷杂的环境转换成更易感受和传播的图案。
他们的拍摄方法和创作角度展示给我们,摄影作为“整理的艺术”的不同形式;虽不是独创,但都具代表性,可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