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亮
北宋末年,朝廷大量启用“带病官员”,大批保守的正直之士被赶出朝廷。“带病”之官为何被屡屡重用呢?
一是由于政治斗争的需要。徽宗崇宁元年(1102),宰相曾布与另一位宰相韩忠彦闹得不可开交。韩忠彦想到当时贬在定州当知州的蔡京“有手段”,且和曾布有大仇,便把他调回自己身边。此时的蔡京恶行昭彰,韩忠彦这一招可谓引狼入室。结果没过几个月,曾布和韩忠彦两败俱伤,蔡京坐收渔翁之利,很快拿掉韩忠彦取而代之。
二是帝王懦弱或自身荒淫,给了权臣提拔“带病”官员以可乘之机。宋徽宗时,蔡京深知徽宗喜好园林,于是授意下属朱勔“秘取浙中珍异以进”,并把他引荐给了徽宗。之后,蔡京极力促成“花石纲”(运送奇花异石的船队)和艮岳(北宋末著名宫苑)的修建,并置应奉局于苏州,由朱勔主持。朱勔由此发迹,跻身北宋末年巨贪之列。
三是同恶相济的塌方式腐败。以朱勔为例,在他主持花石纲期间,“徐铸、应安道、王仲闳(都是东南地区的地方官)等济其恶,竭县官经常以为奉。所贡物,豪夺渔取于民,毛发不少偿”。在这种情况下,所在地方官要么为虎作伥,要么遭罢免而淘汰出局。一旦坏人掌了重权,按照与朝廷正常秩序完全相反的游戏规则操纵属下,朝廷想整治都无从下手了。这种地毯式、塌方式腐败不仅涉及各层官员,甚至连胥吏走卒都有了趁机大捞一把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