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背景下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建设模式构建

2015-12-15 09:44褚昕宇葛耀君谢敏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9期
关键词:学分制建构

褚昕宇 葛耀君 谢敏

摘要:本文根据学分制和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发展的现状以及实施学分制的有关精神和实施细则,结合国内外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现状,论述学分制背景下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建设目标、方法,基于学分制背景建构了高校的体育校本课程体系,比较符合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总体潮流,为其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个具有参考意义的范本。

关键词:学分制;体育校本课程;建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9-0124-02

一、引言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校的教学管理体制正经历着由学年学分制向完全学分制(学分制)过渡的重大变革,采用体育学分制是高校改革发展的一种必然方向。现代社会,人们对体育和健康的认同和重视为高校体育教改提供了很好的思想基础,大学生知识和身体条件的成熟为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建设提供了很好的脑力和体力基础,同时国家对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视,致使很多政策和资金向体育方面倾斜,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在此基础上实施的体育课程学分制改革更需要在实质上对体育课程体系进行整体改革和构建。将体育校本课程建设问题至于学分制背景下,构建新型的体育校本课程模式必将成为高校体育改革的趋势。

二、概念

学分制也称为学分积累制,用学分作为计量学生们学习量的单位,规定各门课程的学分和每个学生必须获得的总学分任务,用取得必要的最低总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其突出特点是尊重个性差异;强调因材施教;重视个性发展;实施目标管理;实行弹性学制;实现内容选择。

体育校本课程主要是学校的体育教师对在校学生的体育需求进行一个系统的评估和论证,把学校以及周边的体育硬件和软件设施充分利用起来,促进体育和健康活动有效实施的方案,有利于充分达成体育教学目标,圆满完成学校规定的体育教学任务。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一)国外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现状

自上世纪20世纪,实施学分制学籍管理制度就已成为欧美国家高校教学管理的一种主要方式。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转型发展,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健康促进为主要目标,加强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教育已成为当下各国赋予体育教育的重要使命。为此,许多国家结合自身状况,积极进行体育课程的构建。基于完全学分制背景,有些国家的大学设置了体育必修课,同时也增加了很多选修课程进行补充。在课程体系方面,欧、美、日等国高校真正建立起了以体育教学、课外体育俱乐部为主体的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家庭体育相结合的整体学校教育模式,有效实现了体育生活化的目标。

(二)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伴随着教育改革的历史演变,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一方面适应时代改革,另一方面积极自身调节,不断发展和完善。从时代发展和自身完善这两个角度来看我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经历了由浅入深,由不系统到系统的逐步完善过程。

从2002年起,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各高校在体育教学改革方面,不断探索。首先,明确了“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思想,确定了以育人为宗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育教育目标,用整体的教育思想重新审视体育学科;其次,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体育课程类型,在第一学期开设基础教学、第二、三、四学期开设选项教学,形成了基础体育课、选修体育课、专项提升课和保健体育课相组合的课程结构体系;第三,重视学生的课外活动,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课外、外一体化的课程结构;第四,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实现多元化,标准统一化。

四、基于学分制构建体育校本课程模式

(一)构建体育校本课程的目标

明确学分制改革导向下体育课程的发展思路,从学校体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发展性角度,从体育对人才培养的全面化、人性化角度出发,对学校体育校本课程选课体系、结构体系(时间结构、内容结构)、考核评价体系(学分认定、教学质量评价、学习效果评价)、教学管理体系(弹性学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地设计是构建体育校本课程的目标。具体目标如下:建立灵活的选课制,包括学生充足的体育选课资源,选课信息明确;体育课程时间、内容和空间结构合理,形成课内外一体化课程体系;完善学生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机制、体育教师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形成完整的学分认定机制,多样、立体的课程体系;体育课程学习实施“导师制”,明确学生学习方向,指导学生自主、科学设计体育课程学习方法和目标;实现对体育课程学习资源的信息化、科学管理,与选择系统紧密对接。

(二)构建体育校本课程的一些方法

从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类型可以分为三种:课程的选择、改编和新编。课程的选择是高校体育校本课程一种比较普遍的活动,主要是指在种类繁多的课程中选择可以付诸实践的课程计划。课程改编是指对既有的体育项目进行改进和变化,从而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和对象。主要包括简化体育规则的体育运动;创新器具而产生的运动;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引入等。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也可以开发全新的课程,这种活动就叫课程的新编,可以突出本地特色和民族特色,也可以进行创新性体育项目活动。

(三)学分制背景下体育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

1.学分制体育校本课程结构构建。时间结构:在学校课程结构整体框架范围内制定体育课程时间结构,充分利用场地、师资资源合理安排学生课余时间体育活动,使文化课余时间形成体育课程的主要时间。内容结构:在现有体育专项课程教学基础上推进分层教学的方法,将体育课程按照运动技术等级进行分层,开设专项提高课课程,合理安排不同专项等级课程开设的比例,增设选修课、通识类课程,更广泛的开设新兴体育课程,丰富校本课程内容。空间结构:大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拓展业余体育训练的形式以及内容,建立“课内外一体化”课程教学互补机制。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拓展体育校本课程的空间结构,完善校内体育训练的不足,真正实现体育训练一体化。

2.学分制体育校本课程体系建构。(1)因人而异的“导师制”。学生入学双向选择导师,导师对学生的体育课程进行规划指导,形成选课建议。学生根据导师的选课建议规划自己的体育课程,可以形成完整的大学体育锻炼计划,更好的指导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或者选修体育课程。这样有利于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状况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比较人性化,同时提高了效率。(2)全面开放的选课系统。学校教务部门为学生全面开放选课系统,提供不同种类的体育课程。学生根据导师建议和自己情况在选课系统上选择不同类型的体育课程作为学习内容,完成相应课程获得学分。课程选择“三自主选课”(自主择时、择师、择课)的设计,不同的课程类型制定不同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通过课程获得相应的学分和成绩记入成绩表。(3)体育课程实现“课内外一体化”。“课内外一体化”是指把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有机结合起来,集教、学、练、赛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它既强调学生的课内体育学习,又兼顾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业余训练和竞赛,将课外活动综合纳入体育课程总体的总体评估中来。将体育课程的种类分为:体育课、课外体育训练、体育社团、运动队、裁判选修课和保健课。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选课修读的课程类型。拓宽了传统体育教学的内容结构,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态度和组织能力的培养,多途径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目标。(4)制定学分制背景下的体育校本课程评价体系。学分制的特点是自主性和个性化,但在这基础上必须认真研究制定不同类型课程、不同等级体育课程“等级学分”的认定方案,例如,学分制背景下体育课程学习实施“导师制”实施办法;课外体育(社团、常设队)体育学分认定方法;校际间体育课程学习学分互认机制研究;体育课程学习信息管理系统等,更好的辅助课程教学的开展。同时,体育课程设置部门也要制定体育课程管理体系、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和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对体育教师和体育课程进行全面的管理、评价和监督。

五、小结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采取选课制、导师制和弹性学制相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实践表明:学分制教学制度的实施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促进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促进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全面的改革,顺应了教学改革的发展潮流。因此,结合学分制教学改革的发展要求和我校现行体育课程的特点,将对体育选课体系、结构体系(时间、空间、内容)、课程评价体系、课程管理体系和教学方法体系等进行全面设计。根据学分制的特点,形成构建体育校本课程目标和方法,并且建构学分制背景下校本体育课程的体系,从时间、内容、结构角度建构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形成“导师制”、开放全面的选课系统、实现“课内外一体化”、完善体育校本课程评价体系,应对学分制体育课程建设的紧迫性,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建设将是今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徐中兵,等.对完全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的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2).

[2]王慧.我国高校推行学分制的主要制约因素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5,(5).

[3]吴立柱,司鹏巧.普通高校课内外一体化课外体育活动管理模式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3).

[4]易春燕,等.121健身纲要与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2).

猜你喜欢
学分制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高校实践育人学分制模式构建研究
学分制下的校院教学运行管理思考与实践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