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李来
摘要:大学本科教育是高中教育的延续,大学本科是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一个关键阶段,同时又是培养更高层次人才——研究生的基础。借鉴相关领域质量管理经典理论与模式,人本视域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的理论模式应以学生质量为导向;实施全面质量监控;监控过程中各监控主体目标明确,责任清晰;监控的效果评价应坚持持续改进的监控。
关键词: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0-0163-02
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是提高大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作为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二级指标质量控制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其权重为0.4,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借鉴相关领域的质量管理经典理论与模式,考察高等教育教学这一特殊的对象,试图探索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监控的理论模式。
一、质量管理与监控的经典理论评介
就质量监控而言,它应属于质量管理的一部分。单纯论述质量监控的理论并不多见,因此本文以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模式为参照,从中找出相关的质量监控的理论与模式。
经典的质量管理理论与模式主要有:戴明(W.E.Deming):PDCA循环模式、质量管理14要点及深刻的知识体系;朱兰(J.M.Juran):质量螺旋和质量三部曲:策划、控制和改进;费根鲍姆(A.V.Feigenbaun):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
戴明(W.E.Deming)的理论和模式主要体现他的“质量管理14要点”和《深刻的知识体系》(1993年)一书中。他于20世纪50年代发明了一种系统性的质量管理方法,即著名的戴明PDCA(PDSA)循环模式。所谓PDCA循环模式就是把质量管理和质量监控看成是按照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顺序的循环。计划阶段即通过诊断,制定改进的目标,确定达到目标的措施和方法;执行阶段即按预定计划、目标、措施,分头实施;检查或研究阶段即对照目标、计划,检查、验证执行的效果,及时总结和发现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及问题;处理阶段包括两个步骤,即总结成功的经验,并转化为标准加以巩固;将执行计划过程中的不成功或遗留问题转向下一个PDCA(PDSA)循环解决。[1]
美国质量管理大师朱兰(J.M.Juran)的质量管理理论主要体现在质量螺旋理论和“质量三部曲”模式中。朱兰按照过程观点把质量生产看成是一个螺旋形上升过程。他认为质量管理贯穿于整个过程,该过程从市场研究开始,经过产品开发、产品设计、制定生产工艺、采购原料和设备、安装设备进行生产、对生产过程进行工序控制、对生产出的产品进行检验、测试以确定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一直到合格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然后循环又重新开始。[2]
美国质量管理大师费根鲍姆(A.V.Feigenbaun)首先提出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概念,其理论主要体现在《全面质量控制》一书中。他认为质量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涉及组织的方方面面,质量是一个系统的、与消费者相关的过程,质量是一个不断向上运动的目标,持续不断地改进是质量管理过程内在的构成要素。[3]
以上幾种质量管理理论和模式是长期实践经验的结晶,它们的功效已被世界上成千上万的组织所验证,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每一种经典理论和模式都给出了一种独特的方式来保证和监控质量问题。戴明的理论特别强调要进行持续改进以及管理者所应承担的职责;朱兰的理论和模式则形成了策划、控制、持续改进和质量目标达成这一经典的决策模式,从而形成了质量管理和监控的三部曲。费根鲍姆则强调生产和管理的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而从小到大持续改进达到质量的提升。这些理论同样适用于教育教学型组织。
二、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的理论模式
就大学本科教育而言,教学质量监控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某一环节的松懈,有可能对系统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鉴于此,本研究试图借鉴泰勒的课程编制分析框架来论述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的理论模式,主要从监控的目标、监控的内容、监控的实施过程、监控的效果评价四个方面加以论述,形成教学质量监控的一个闭路循环系统。人本视域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的理论模式应以学生质量为导向;实施全面质量监控;监控过程中各监控主体目标明确,责任清晰;监控的效果评价应坚持持续改进的监控。
1.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主要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目标,学校和教师关注的是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的今天,高等教育的功能已经有所改变。一般认为,高等学校有三项主要职能:传播高深学问、扩大学问领域、运用其成果为公众服务[4]。当今,高等教育的规模已发生了较大改变,以至于它的性质和目标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根据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论”,当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所接纳学生数与适龄青年的比率在15%以下时,属于精英高等教育阶段;15%~50%为大众高等教育阶段;50%以上为普及高等教育阶段[5]。精英高等教育阶段主要在于为社会和学术培养精英,享受高等教育成了少数人的特权。而在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则发生了改变,接受高等教育由一种特权成为一种权利,为社会和国家培养众多的技术人才与专家。到了普及阶段,接受高等教育成为一种义务,目标是培养人的社会适应能力,造就现代社会公民。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3)的数据,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由1998的9.8%上升到2002年的15%[6]。由此中国的高等教育,特别是大学本科阶段的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因此,大学本科阶段的教育教学的目标定位就必须以学生的质量为导向。
2.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容。教学过程是一项复杂的、与多种因素相关的系统工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向过程。教学质量的高低受各种要素影响,因此要实施教学质量监控,需要借鉴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因素实施全面质量监控,即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性监控。
全方位监控指把涉及教学质量相关的因素都纳入教学质量监控的范畴。就教学过程涉及的范畴而言,主要因素有:师资状况、教学设施、教材建设、教学监控、学生质量和教学信息等。全过程监控意指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实施动态监控。
3.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的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实施涉及监控的主客体、监控的机构、监控的手段等三个方面。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是人,主要是教学过程中的人,即教学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学生。教学质量监控的机构主要有教务处、院系监控小组、教研室等。他们需明确各自的目标、职责,各司其职,真正做到目标明确、责任清晰。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机构及人员是第一层次;院级教学质量监控管理机构及人员是第二层次;教研室(实验室)或教学团队或课程组的教学质量监控管理是第三层次。
4.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的效果评价。作为一个学校生存的重要法码,它的教学质量需要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学质量监控也同样需不断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要。教学质量改进的目的是为学校外部、本身及教职工提供更多的效益,如学生更加满意、获得更好的发展。这样学校会更多地争取优秀的生源,学校及教师会更好地发展和获得更多的利益等。持续改进是一种有计划的、不断进行的改进。改进的过程应该被视为一个循环,参与持续改进的个人和团队需要长期不懈地工作。
质量管理大师戴明的质量管理循环模式是质量监控与管理的普遍规律,适用于学校教学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和各个层面。学校可以借鉴其模式,采用以下步骤进行教学质量监控的持续改进:(1)收集并分析数据,确定质量改进的目标;(2)分析导致质量问题的原因,制定和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3)检查质量目标的达成,持续改进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的理论模式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循环系统:其监控目标以学生质量为导向,实施全面质量监控;实施中各监控主体目标明确,责任清晰;持续改进的监控效果评价。当然,探索本科教学质量监控的理论模式的效果需要实践的检验。这就涉及教学质量监控如何实施的问题,也即教学质量监控的策略问题。其中涉及理论上的方法论策略以及具体的操作策略。结合大学本科教学的特点,从系统论的角度看,科学的、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策略应包括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的运作策略、教学质量信息流通的策略、教学质量监控效果的反馈策略等。
參考文献:
[1]龚益明.质量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99-200;郎志正.质量管理及其技术和方法[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4-5.
[2]程凤春.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与操作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84.
[3]周朝琦,等.质量管理创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52-55.何广明.全面质量管理(TQM)综合法[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8:129-131.
[4][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101.
[5]张洪亚.马厅·特罗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10.
[6]中国教育年鉴(2003)[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