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对垒智能时代
10月份,对于我们《纺织机械》采编团队来说,真的是一个超级消耗体能和脑细胞的月份,大家始终处于“战斗模式”下。筹措两个多月的“2015中国纺机工业自动化高峰论坛”成功举行,中纺联“四展”、柯桥秋季纺博会、2015中国纺织学术年会以及中纺联“走出去”大会等等,各种行业活动都在这个时间段举行,同志们始终在记者、会务组织者两个模式下不停换挡,虽然忙得一塌糊涂,不过纺织机械微信圈里,时常都会有人出来分享在这个快节奏里的种种收获,其中的热词显然被“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把控住了。
“2015中国纺机工业自动化高峰论坛”于10月10日在绍兴柯桥举办,300多位行业企业代表到会。说实话,会议现场的火热程度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原本240人的会场硬是被临时增加了很多座位,十分真实地反映出了行业人渴望更为清晰地读懂“智能制造”的热情。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的“‘十三五’纺织工业发展展望”,到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司吕鹏的“ 《中国制造2025》与智能制造”,再到特邀嘉宾——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特聘教授李杰的“工业大数据分析及工业4.0建设思路”……嘉宾们的重量级报告不负众望,传递给了与会者最新的国内外以及行业发展现状,并让人们对于“智能制造”有了更为清晰的理解和判断。这样的结果也正是我们作为活动承办者组织此次活动的目的。
“工业4.0”、“再工业化”“智能制造”、“机器换人”可以说是中国企业面对的全球竞争格局,一些发达国家正在着力塑造新的竞争力,当然,这也是中国企业当前的方向。不过,有个现实是众多相关专家和学者希望企业能够清晰地意识到的:工业4.0 需要追,2.0的课需要补,3.0则需加快推广。这其中,还有很多细致的工作要去做。
前两天,记者参加了2015中国纺织学术年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李培根也提及了这些问题,他表示:中国制造从大到强,需要解决四大问题:一,创新能力不强,需要我们的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第二,产品质量问题,必须实现产品制造由低成本向质量效益转变;第三,资源消耗问题,需要由高资源消耗向绿色制造转变;第四个问题则是结构不合理,需要进行结构优化,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详细分析这些行业专家的思想,不难判断出当下我们可以做什么。智能制造,自然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不过,在行动前势必要看清现实状况,以免对于“工业4.0”实行冒进,不看起点、不分析自身状态地盲目追随。
前几日,听一个专家讲了一句话,吓了记者一跳。“提高效率也许不一定是好事。”若是断章取义地听这句话,自然与当下的主流思想相悖。完整地听下来,的确有理。这个专家表示,目前行业里存在局部产能过剩现象,若这样的产品低端化、同质化的企业要实现机器换人,他们的效率提升,岂不是意味着更多的低端产能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将更加突出。因此,追随大势,应该有个基调,提升效率应该在错位发展、差别化、个性化生产的基础上,而非简单地跟从。
当下,行业发展处于新常态的背景之下,也面临着诸如需求不旺,增速减缓的状况,但更加理性的行业企业从不缺乏对于行业未来发展的信心,在很多人心中,已经有了无数种寻求持续发展的方法,且寻找的路径也并不难,就是在需求中找方向,对于眼下很火的“智能制造”,这个方法同样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