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胜
(贵州省凯里市水务局,贵州 凯里556000)
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我国地域广袤,气候变化复杂,西南部地区的云贵高原是我国水资源不算缺乏的地区,但由于这部分地区近几年经济社会的突飞猛进,城市建设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口的不断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对水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的同时,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环境却日益恶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可用淡水资源不断减少,在工程性缺水尚未完全解决的情况下,资源性缺水问题却日渐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人类的乱伐乱采和对水资源的不可逆开发利用,缺乏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造成大自然严重破坏。如何解决好工程性缺水和资源性缺水并存的问题,切实做好水资源的管理、开发、利用、配置、节约和保护工作,促进水资源和人口、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是西南部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多年来,我国不断致力于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管理,在生态化的理念基础上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不断提高了水资源管理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在西南部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收获颇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生活用水充足。由于云、贵、川处于高原地区,居住环境比较分散,用水条件比较差,多年来群众基本生活用水得不到满足。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建设以及扩大内需的政策投入倾向,城市已经实现了集中供水,群众的生活用水得到落实解决,而农村则采取实施渴望工程、解困工程、饮水安全工程等方式来解决农村基本生活用水问题,局部地区也实现了集中用水。2)满足了工农业生产用水。在工业用水方面,除了个别企业采用地下深井取水外,基本实现了集中供水;农业用水方面,灌溉、提水等能力的提高,基本满足了农作物生长的用水需求。3)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西南部各地区不断加大了水电站的投入,形成了大规模的水电站,这不仅满足了西南部地区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电需求,还起到了抗洪的作用,如装机容量100万kw的三板溪水电站、36万 kw的引子渡水电站等。宏观上看,我国西南部地区当前的水资源管理的现状与以前相比比较乐观,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从微观上来看,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因管理制度的缺失、管理手段的落后以及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导致的一系列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生态问题日益严重。
首先,工农业生产过程滥用农药化肥、污水未经处理乱排放、非法乱采矿产资源带来的水资源污染严重。在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后,废水未经过专业处理流入河流后污染了河流。工业上,西南部地区的确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也因此西南部地区存在大量的矿产企业,工业性水污染现象严重。加上一些东部污染企业不断向西部、西南部转移,工业污水成为了当前西南部地区水污染的主要来源,这给该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损害,影响了西南部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见图1)。其次,工农业的水资源利用率低。受落后的节水技术水平影响,西南部多数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存在耗水量大、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低的问题。如贵州大部分农村仍然采用漫灌浇地的方式进行灌溉,需要加大对工农业节水技术的研发和引进。最后,严重的水资源浪费。我国的人口基数较大,虽然水资源较丰富,但是人均水资源还比较低,水资源的利用前景还不够乐观,必须要保持节水意识,加强节水管理。
建立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水资源管理体系,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党和国家制定的有关水利工作的方针政策,建立一套完善的“一条主线、五大观念、五大目标、五大工程、七大体系”的可持续性的生态水资源管理系统。一条主线即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五大观念即以人文本、人与自然和谐、节约水资源、统筹发展和改革创新的观念;五大目标是确保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经济用水安全以及生态用水安全;五大工程即农村饮水解困和安全工程、水源工程、节约用水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工程以及防洪保安工程。
建立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水资源管理体系具体包括了防洪减灾体系、水资源管理体系、农村水利保障体系、水环境安全保障体系、生态安全保障体系、水利工程建管评估体系和水利现代化保障体系[1]。防洪减灾体系的构建,可以通过整治河道、加固堤坝、改造病险水库等工程措施和网络传输、预警预报等非工程措施来完成。水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可以通过明确初始水权、水资源宏观和微观的控制及定额指标,进行水权有偿转让等手段来完成。农村水利保障体系的构建,必须改造中小型灌溉区,加强对农业节水灌溉、雨水集蓄利用、以电代柴等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水环境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可以通过加强对水功能区划的管理,对水质的监测,控制排污总量,加强对重要水源地的保护来完成。构建是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必须综合治理区域河流,建设淤地坝,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区域,以不断优化地区生态环境。水利工程建管评估体系的构建,可以采取评价效益、环境质量以及专家论证等手段,加强对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等各个部分的管理工作[2]。现代化保障体系的构建必须建立先进的水文水资源监测网络信息系统、水资源调度管理系统、防汛预警系统等,不断提升水资源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
图1 贵州部分河流长期受矿产开采所致污染局部图
党中央和政府对水资源的管理问题历来都很重视,尤其是在2012年1月由国务院出台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规范了我国水资源的管理。该制度的核心是实现“三条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及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本质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3]。为了提高水资源可持续管理水平,西南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长江流域沅江为例,可以采取加强顶层设计、制度建设、协调监督及能力建设等手段。首先,在顶层设计方面,要建立完善的沅江综合治理开发和管理的规划体系,包括流域综合、流域灌溉发展、流域水中长期供求等规划,发挥规格的指导作用,促使沅江的综合治理开发和管理能与当地的资源、人口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其次,在制度建设上,要加对水利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和入河排污口的审核。对那些入河污染物总量已经超标的区域,采取区域限批措施。最后,要通过构建流域与区域相融合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建立在相关利益方积极参与下的流域水资源管理议事协商机制,来不断加强协调监督力度。
西南部地区特别是贵州地区的经济普遍较为落后,水资源管理的资金来源多数为政府的投入,缺乏经费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当地水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不断拓展水资源管理的资金来源渠道,明确投资利弊,加强对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加大对水生态修复、节水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等方面的资金投入,特别是要确保水资源管理中各项试点工程的资金。当地管理部门要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尽量为水资源管理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政府也要设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专项资金。各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所征收的水资源费,要按照政策要求全部用于水资源的管理工作中。
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必须要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增加其效益为核心。一方面,要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的开展。要在现有的成果基础上,不断扩大试点范围,积极探索和实践在不同水源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域下的节水型社会模式的构建。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节水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必须在国家发改委、国家水利部等联合颁布的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基础上,研发工农业节水技术,生产节水产品;要严格做好对重点领域的节水工程建设工作,农业上要积极改进大中型灌溉区的节水技术,将滴灌、喷灌、管道灌溉的灌溉技术大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并不断完善。工业上要严密控制煤炭、石油等企业的水资源消耗和污染量。
总之,水资源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高低。在生态理念不断发展的今天,建立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管理体系,促进人水和谐发展是必然的不可逆转的趋势。西南部地区在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必须拓展水资源管理的投资渠道,建立科学、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不断推进节水型社会的建设,人水才能真正和谐发展。
[1]胡军.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几点认识[J].北京农业.2012,22(18):19-20.
[2]赵鸿.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甘肃农业.2013,24(13):34-35.
[3]黄亮.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3,22(04):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