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英才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分析

2015-12-15 20:40石世美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9期
关键词:必要性意义

石世美

摘要:在这个信息化兼竞争性时代,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对教育的重视度的提高,大众教育已经深入人心,从而不能正确对待英才教育,甚至两者还存在着不兼容的现象。但是,英才教育的存在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有存在的必要性,同时也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英才教育;大众教育;必要性;意义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057-02

目前,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基本普及,高中教育也达到了大众化水平,现在高等教育也基本实现大众化。这些都因为本着教育公平、教育平等的理念,为全国各地人民实施大众教育,使每个人都有公平受教育的权利,提高了我国普通大众的受教育水平以及国民的整体素质,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认知度。但是,这种公平教育并没有实现因材施教,目前我国存在着大众教育和英才教育不能兼容的现象,人人都在普及大众教育,不能正确对待英才教育,从而不能挖掘英才教育的优势,以至于我国很难培养出在国际上有卓越成就的人才。这点,笔者认为,应该引起我们每个人以及国家的高度重视。

一、概念解析

英才教育(E1itistEducation)就是针对资质比较好、具有一定发展潜能的优秀儿童采取的一种特殊教育,让他们接受拥有更多更优秀的教育资源的高质量的教育。笔者认为,英才教育追求的是创新型人才,拿现在来说,就是21世纪的信息时代的社会人才,具有高度自信心、坚强的毅力、强烈的好奇心,还要有自制和奉献精神,能对社会发展、社会变革,甚至是世界的发展和繁荣做出巨大贡献的各行各业的人才。英才教育是和大众教育相对的,所以,我们当然也应该了解大众教育的概念。顾名思义,大众教育是对普通大众进行的普通教育,这种教育是为大多数智力一般、无特殊才能、尚未发现发展潜力的儿童服务的。

二、必要性分析

1.从高等教育本质上分析。如《高等教育哲学》这本书中提到的,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初等教育的主要区别在于教材:高等教育研究的是高深的学问,而中等和初等教育研究的是最基本的知识和科学原理。有人担心大量增加大学的入学人数会导致“教育膨胀”。有才能者不得不接受低水平教育,从而因不能得到自由教育而趋于平庸。这样,不仅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也造成知识资源的浪费。如上海的一个PISA测试结果表明了教育均衡化是以牺牲少数高智商学生为代价的,让高智商的学生去做一些低层次的试题,错失了开发他们潜质的宝贵时间,让人痛惜。无论从个人的个性发展看,还是从社会整体的发展看,这都是不利的。

2.从经济因素分析。有人认为,创建一种普及高等教育的理论毫无用处,因为即使最富裕的国家也不可能普及高等教育所需的分配。因为国家不仅要对教育负责,对于工业、农业、医疗、卫生、保健、交通、航空等都要宏观调控,都要有经费的支持,整个社会的协调稳定,繁荣富强,也不可能只有教育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国家也不可能为了普及大众教育再重新分配经费的比重。从经济因素来看,英才教育是必要的。

3.从现实依据分析。国外有人研究过,当大学年龄组的人有15%以上入学时,就很难保证大学毕业生的供求平衡。社会岗位大体来说是一定的,若接受大学教育的人数远远大于实际就业的人数时,那这些所谓的“教育无产阶级”将会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如当前情况,连年的扩招使得现在上大学很容易,但是就业很不容易,甚至好多学生考研的原因就是延缓就业压力,逃避就业,可是殊不知,再到研究生毕业,就业或许比本科毕业还困难。到底是什么导致了现在这副光景呢?为何每年仅有那么低的就业率,是学生素质太差了吗?不是,是学生基数太大了,供需早已经不平衡了。

4.从国际设置上分析。

(1)美国英才教育。美国的各级学校都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各级公立学校实行的基本上都是大众教育,如公立高中、州立大学、社区学院等。各级各类的私立学校实行的基本上都是精英教育,如磁铁学校、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等。这应该也是美国私立学校炙手可热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都以考上哈佛或者是麻省理工为目标,对这些学校的莘莘学子是各种羡慕和钦佩;其实不止学生、教师和家长这样,在工作方面,各大国有企业,著名私企看到应聘人员是这样的大学出身,恨不得立马签订就业合同,争着抢着要这个人。为什么这样的人能得到全社会甚至是全世界人的认可,应该就是这些学校实行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和认可。美国学校所有的课程实行的都是学分制,如果美国一名高中生在高中最后一年里修完了所有该修的学分,他可以选择大学前置课程(Advanced Placement Program)进行学习,作为进入优秀大学的一个条件。这样就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实现教育目的,尽快地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栋梁。同时,美国的天才教育立法的一系列修正和完善,就是一个重视学生发展潜能的很好案例。

(2)英国英才教育。英国的公立中学共有五种类犁:文法中学、技术中学、现代中学、综合中学以及中间学校。其中文法中学为20%智力较高的儿童提供一些学术性课程,为大学学习打下基础,实施的是英才教育。技术中学、现代中学、中间学校则实施大众教育。对于不同的教学对象,实施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这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对有特殊才能,有很大发展潜能的学生就要采用异于普通人的教育模式,这样他也可以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自身得到了发展,也同时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要是不改变,那每个个体成型后都将是一样的,不能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自身也得不到个性化学习和发展。

(3)韩国英才教育。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为了挖掘卓越人才,开发学习者的潜力,实现他们的自我价值,也为了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开始实施符合学习者能力及素质的教育,1999年通过了《英才教育振兴法》,并于2000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此法第2条规定,国家为了振兴英才教育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政策,即:制定有关英才教育的各种综合计划;有关英才教育内容及方法的改善和补充;英才教育以及教育班级的设立和管理;支持英才教育所需的费用;制定有关振兴英才教育的其他政策等。

三、意义分析

不知大家想过这个问题没有,为何大到世界、社会、国家,小到一个企业、公司、学校、机构,甚至再小到部门、社团都需要一个领导,都需要一种核心力量。笔者认为,正是这些决策者、领导者具备领导的素质,高度自信、高度创新力、极强的抗压能力和坚韧的毅力、优良的团结协作能力、识别人才、正确判断的慧眼和果断能力。而这些领导者是怎么产生的呢,就是英才教育的结果,可以让每个个体自由又全面地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潜力,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优点,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回报社会,为自己的集体、国家、世界做出巨大贡献。

每个社会、每个体系都需要些精英人才,引导社会向前发展、促使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生产关系能更好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如果适应不了了,也需要这些有清醒头脑的高素质人才能够引导社会的变革,从而实现社会的跨越式发展。邓小平同志就是这些精英人物中很好的例子。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只有他能想出来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一国两制这样伟大的国策来。

不止领导者,还有科学家、教师、医生、律师、工程师、研发人员、技术人员等各行各业都需要顶尖人才来引导自己所在的这个行业向前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能更高效更大限度地来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大众。

像现在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名牌大学很多,清华、北大、浙大、台大、香港科技大,可是真正进入世界一流名牌大学的能有几所?为何哈佛、麻省理工就能名列前茅,正是因为他们实行的是英才教育,当然英才教育并不是以人数多少来制定的,而是教育的质量、教育的方式和模式、课程的设置、自由程度,是否能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每个个体的潜力和资质。

四、结语

面对现在这样的状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好好思考了,国家和社会也该沉思了,当然,大众教育不该遗弃,大众教育是英才教育发展的基础,我们需要做的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更应该重视并关注、保护并进一步发展英才教育。正如马丁·特罗所强调的,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普及转变,并不意味着前一阶段的形式和模式必然消失或得到转变。相反,事实证明,当高等教育作为一个整体逐渐过渡到下一阶段、容纳更多的学生、发挥更加多样化的功能时,前一阶段的模式仍保存于一些高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中。在大众化阶段,精英高等教育机构不仅存在而且很繁荣。对此,我们应该好好反思当前大众教育出现的问题,结合别国的经验,制定出符合国情和现实的一系列政策法规,来引导各部门、各机构能有条不紊地培养人才,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沈尚美,刘海薇.试论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协调发展[J].才智,2012,(13):246.

[2][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郑继伟,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67,69.

[3]杨徳齐.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哲学反思[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3,(23):64.

[4]程红兵.对照美国,中国科技英才教育如何作为[J].SHANGHAI EDUCATION,2011,(12):35.

[5]方芳,方涛.关于英才教育法律政策的国际比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28):48-49.

[6]李建辉.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理念建构[J].大学教育科学,2005,(6):16.

猜你喜欢
必要性意义
有意义和无意义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