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高职生责任感的培养

2015-12-15 20:38杨莉陆勇敏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9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责任感培养

杨莉 陆勇敏

摘要:社会背景不同所定义的社会责任感也不同,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是我国现阶段社会成员的社会责任感。当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生责任感的培养尤其必要和重要。文章在分析高职学生责任感现状的基础上,探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高职生责任感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责任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053-02

古罗马著名思想家西塞罗说:“生活的全部高尚寓于对责任的高度重视,生活的耻辱在于对责任的疏忽。”人生在世肩负着各种使命责任,社会的责任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责任感是指责任主体在一定责任意识的指导下,对于自身发展和人类社会承担并履行了一定的责任,从而产生的符合内心需要的情感体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21世纪教育报告中强调:“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开拓能力的人,有志有为、德才兼备的人。”[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由此,在高校教育中高校学生的责任感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生责任感的培养的重要性

社会背景不同所定义的社会责任感也不同,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是我国现阶段社会成员的责任感。离开了这一核心,现阶段我国成员的社会责任感毫无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包容当代高职生普遍而合理的价值目标追求,使他们拥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正确的人生目标追求。同时能够吸收各种社会思潮的积极成分,阻挡社会中不良信息,满足高职生多元文化的需求,避免高职生受到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腐化,为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明确了基本途径。高职学生要践行核心价值观就必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只有社会责任感不断有所增进,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才能更到位,才能无私地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样,将核心价值观践行作为自己首要的社会责任,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因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高职学生的自觉价值追求,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二、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

当前,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热爱祖国,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乐于奉献,勇于负责。无论学品还有人品他们都有明显提升,然而,由于自身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原因,高职生希望自己能承担起自己能承担的社会责任,但是对社会责任感又比较茫然,缺乏详细认识。[2]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奋斗目标产生偏差,功利倾向明显。高职生正处在人生成长关键期,对自己的未来抱有美好的设想并乐意为此而奋斗,但部分学生没有把个人奋斗目标与社会理想紧密联系起来,他们虽然力求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层次、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但是为了满足自身精神和物质享受的需求,[3]他们把个人奋斗目标凌驾于社会理想之上的信念,造成了社会理想模糊、社会责任感淡薄的现状。在社会实践中,他们往往受个人主义支配,容易陷于功利目标,重物质实惠。

2.价值取向发生错位,社会价值弱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当今高职学生的价值取向悄然发生变化,以个人为本位的合理利己主义已成为部分学生的价值取向,价值观倾向呈现利益化。他们常常把目光定格在个人的具体目标上,对“我”之外的事却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对社会价值的追求相对弱化,从而导致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与社会责任的自觉履行容易成为空谈。

3.社会参与意识增强,知行脱节严重。高职生的身心发展处在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阶段,他们对祖国的自豪感、对事业的责任感、对事务的正义感等都得到了增强。由于没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他们还在摸索中前行,在人际关系处理上,在价值观取向上,思想观念还是比较狭隘,以自己为中心。因此,这样的道德情感水平还不足以成为支撑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强大力量,常常表现为认知、情感和行动的脱节。

三、高职生责任感的培养路径

1.场域机制——高职生责任感培养的主要阵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理应承担对学生进行系统责任教育的重任。责任感的培育是一个逐渐内化的过程,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首先要结合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倡导隐性渗透式教学方法。思想政治课教师应改变以往理论说教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采取隐性渗透式与学生自我体验相结合的责任教育模式。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通过情景剧表演、主题研讨、辩论赛等形式,巧妙地创设多种情境,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种含而不露的方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唤起学生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的强烈愿望,从而自主地践行责任。[4]其次,要结合高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在职业道德教育中贯通责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贯穿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要求每个公民应努力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注重以职业道德教育作为责任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高职生爱岗敬业的思想观念,将职业道德知识内化为信念,从而外化为责任行为。

2.实践机制——高职生责任感培养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责任感的关键在于日常的社会实践活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要把“知”“情”转化成“行”,就要通过社会实践这一途径。社会实践要成为学生的责任意识的引导,需要从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创设校园文化情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培养高职生社会责任意识,还可以为高职生践行社会责任提供重要的渠道。如开展社团文化节、专题演讲比赛、校园感动人物评选和毕业晚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调动学生广泛参与,让学生在日常生活方面以及学习和交流过程中逐渐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培养主人翁意识,主动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第二,引导高职学生自我管理。为使学生学会承担责任,可以鼓励学生以宿舍、班集体为单位,人人都参与管理,既能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还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同时,可以实行“以高带低”模式。从高年级中选聘学生担任低年级的助理班主任,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承担责任,还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荣誉,体会到自己的价值。第三,设立“勤工助学”岗位。鼓励学生勤工助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利用勤工助学模式,既可以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同时可以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第四,创造社会实践机会。高职院校要以社团为依托,根据各专业特点,充分利用大学生暑假“三下乡”、社会调查、扶贫帮困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大学生公益活动等平台,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进一步了解我国国情,使其责任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得到强化和升华。

3.制度机制——高职生责任感培养的必要保障。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4年职教系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上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引领,职教系统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由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感要具有前瞻性、全局性,要形成规范完善的制度机制,使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工作长久地坚持下去,建立制约机制。评优评先机制、学生道德档案的建立和优奖劣罚的制度等各种方法都会加深高职学生对责任内涵的理解,因此,高职院校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来完善权责教育和追究机制,形成一种赏罚分明的氛围。学校通过对制约机制的有效建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制止了学生不负责任的思维和态度。比如,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考核成绩,结合在校期间操行表现,并将考核成绩和毕业成绩挂钩,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责任、体验到责任,促使高职学生责任感从学校强制监督逐渐转变为学生自己主动承担,为有效培养社会责任感的不断提高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评价仍然停留在考试成绩上,并据此评定出各类奖学金和优秀干部等,这种把学生当作产品的评价标准,忽略了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品质的全面考察,“大学的主旋律应是‘育人,而非‘制器。”[5]所以,高职院校在建立制约机制的同时,还应强化激励机制。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前者通过肯定和奖励学生的某些言行来激励学生巩固和保持这种优良的行为方式;后者则跟前者恰恰相反,通过否定和惩罚学生的某些言行来激化学生减弱和消退这种错误的行为方式。也就是说,首先,通过学生都认可的方式来评选出大家心目中比较理想的好学生给予奖励,用这种方式来激励学生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从而树立责任意识;其次,要对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坚决摒弃,用批评和惩罚的手段,引导学生明白责任的重要性并自觉履行。

参考文献:

[1]UNESCO.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丁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共性与个性分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7).

[3]刘申辉.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其培养[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4).

[4]苗薇薇,赵宇.责任视域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研究[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1).

[5]杨叔子.是“育人”而非“制器”——再谈人文教育的基础地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1,(2).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观责任感培养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责任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