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陸著名企業萬達集團(簡稱萬達)的百貨關店潮備受關注。據悉,全大陸40多家「萬達百貨」和80多家「大歌星KTV」將被砍掉,同時增加新的符合時代需求的體驗式業態。
如此決絕的「加減法則」,折射出萬達清晰的轉型邏輯。「萬達百貨」和「大歌星KTV」一直擔負著暖場、引流的作用,曾為萬達商業地產的運作和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隨著電商衝擊下商業模式的迅速演變,以銷售扣點為主要盈利模式的傳統百貨業,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萬達集團2015年上半年工作報告》顯示,86家「萬達百貨」2014年收入154.9億元人民幣,淨利潤虧損增加了7%。壯士斷腕的背後,是被迫止損的無奈。
事實上,不僅是萬達,很多購物中心也正在進行去百貨化的減法。比如晨曦百貨,因「承租能力和占用面積無法與最終收益成正比」,於8月撤離了知名購物中心「北京東方新天地」;尚泰百貨進駐華潤旗下萬象城的計畫也已全部停滯;而被視為購物中心標杆的北京朝陽大悅城,早在幾年前就終止了與日本永旺百貨的合作。據聯商網統計,2015年上半年,大陸百貨業態共關閉門店25家;其中,萬達百貨關閉10家,占比40%。
電子商務全面普及之後,商品的對比和購買變得唾手可得,實體百貨的商品銷售變得舉步維艱,商場獲利減少,人流也劇減,形成惡性循環。目前一線城市和一級商圈的購物中心,去百貨化正在成為普遍趨勢。進入增長慢、成本高、盈利低的「後百貨時代」,「萬達們」該何去何從?
轉型之際,做好加減法至關重要。萬達百貨早期以傳統的服飾為主,然而電商衝擊最大的就是服飾,因此萬達系目前對於商業佈局都在做「去服飾化」的減法;同時也在做加法——進行「第四代」升級,即加重體驗型業態占比,如餐飲、兒童樂園、電影院等,把原有的百貨轉變為一站式的購物中心;還引入科技資訊化,如積累用戶熱點數據,嫁接線上,提升線下。到2016年,萬達廣場的體驗型業態占比將達到60%。可以預見,關閉前途有限的百貨店,將為萬達的整體轉型帶來更大的騰挪空間和新的商業機會。
創新無止境,「加減」造商機。看來,包括萬達在內的傳統業態企業,若想實現持續健康發展,就一定要順應時代,做好「轉型加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