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对社工职业的认同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广东地区为例

2015-12-14 02:16:26吴彩容甘燕飞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认同度社工公众

吴彩容 甘燕飞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佛山,528000)

公众对社工职业的认同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广东地区为例

吴彩容 甘燕飞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佛山,528000)

采取抽样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利用相关统计分析方法,可以得出公众对社工职业的认同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广东地区公众对社工职业的认同度偏低;公众个人因素差异对社工职业的认同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未来需提高社工职业的社会认知,加强社工自身队伍建设,提升社工薪酬水平,以提高公众对社工职业的认同度。

公众;社工职业;认同度;影响因素

一、引言

社工职业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很短,其正式作为一项国家职业制度建设最早是从2006年开始的,籍借当年人事部和民政部联合出台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以及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社工职业建设才随之在我国神州大地正式拉开序幕。2012年7月,国内第一批社会工作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成毕业。作为一种新兴的职业,当前社工职业的发展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借鉴西方国家社工职业的发展经验,可知公众对社工职业的认同深刻影响着社工职业的发展进程,也极大地影响着社工从业队伍的稳定,为此,促进社工职业的发展必须要提高公众对社工职业的认同度。由此,笔者开展 “公众对社工职业的认同度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旨在掌握当前公众对社工职业的认同程度,探索到底什么因素影响着公众认同度,从而提出提高公众对社工职业认同度的政策建议。

目前,国内在社工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较多,但主要集中在对社工自身的生存状态、社工人才流失原因的描述、社工人才流失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及如何促进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比如张亚飞[1]、陆飞杰[2]、王瀚[3]、姜伦[4]、苗艳梅[5]等的研究。对社工职业认同的研究也不少,但更多是研究社工自身的职业认同,比如李朋杰[6]、黎燕丽[7]、安秋玲[8]等的研究。从社会公众的角度来对社工职业的认同度进行研究的成果还不多见。其中,赵猛[9]认为公众对社工职业的认知度和对社工职业待遇高低的感知,以及公众的个人因素会影响其对社工职业的认同度;廖正涛[10]提到社会环境因素,如社工知晓情况、对社会工作的初始认知等都对认同度产生影响;刘畅[11]提出社会认同度的维度包括职业的社会地位、薪资收入水平、就业岗位设置以及职业替代性和本人专业认同感等五方面。

在分析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以广东地区的公众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获得公众对社工职业的认同度情况,并分析社工职业认同度的影响因素。

二、调查方法及调查内容

(一)调查方法

笔者自行设计公众对社工职业认同度问卷和访谈提纲,选取广东户籍的100名大三学生,每人6份问卷,总共发放600份问卷,借本科学生寒假回家的机会,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由学生当面发放当面回收问卷,做相应的编号,并对拟定的提纲做相应的访谈。为了保证问卷调查和访谈的质量,笔者对选取的100名广东户籍学生进行培训,让调查的学生充分了解课题的目的和意义、问卷调查和提纲访谈的注意事项。本次调查问卷的发放遍布广东各个地级市,各城市的问卷发放又随机涉及到城市、城镇和农村,相应的访谈一并开展。因此,本次调查能较为客观可靠地反映广东地区公众对社工职业的认同度及其影响因素。

(二)调查内容

此次问卷内容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公众的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居住地等;第二部分是公众对社工职业的总体认同度调查;第三部分是公众个人对社工职业的了解程度、对亲友从事社工职业的自豪感知、对社工职业待遇的感知、对社工职业替代性的感知和对社工职业地位的感知等,各题选项按理奎德[12]5分计分法进行。另设计一份访谈提纲,主要是访问公众对社工职业的看法等相关内容。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

回收的问卷经是否有填写遗漏、是否有多填、所填答案是否前后矛盾等检查后,剔除有问题的问卷,录入数据库,利用SPSS17.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具体采用的方法包括统计分析、描述分析、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

三、调查结果

(一)基本情况

本调查最终回收有效问卷543份,问卷有效率为90.5%,无效的问卷主要是因为答题出现前后矛盾而被剔除。样本基本情况详见表1。

表1 受访者样本概况

从表1可知,受调查的男性占45.3%,女性占54.7%;受访者的年龄以15-30岁为最多,其次是31-50岁,两者相加,也就是15-50岁的占比高达89.8%;受访者的学历构成方面,以本科为主,占比66.9%,其次是大专;受访者的职业构成方面,前三位分别是大学生、知识分子和农民,占比分别是37.0%、27.3%和11.0%;而受访者的居住地分布比较均匀,大中城市、城镇和农村分别占35.4%、30.0%和34.6%。

通过调查可知,公众对社工职业的了解偏少,选择“没听说”和“只是听过”的占比高达61.3%;另外还有20.1%的受访者表示仅仅“了解一点”;而“非常了解”的只占1.8%,比例非常低。研究结果表明社工职业的公众了解度偏低,大部分的公众还缺乏对社工职业的认知,这与我国的社会发展程度有关,也与社工成为一种职业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不长有关。在“有点了解”社工职业的受访者中,认为社工职业主要的服务领域是“老年人服务” 和“残障服务”的占比超过80%,说明受访者对社工职业的认识和了解还是比较片面的。

(二)公众对社工职业认同度的总体情况

公众对社工职业认同度的调查,笔者设置了五个选项,具体为:非常认同、比较认同、一般、比较不认同和非常不认同,分别记为1分、2分、3分、4分和5分。公众对社工职业认同度的均值为3.26,标准差为0.974。公众选择“比较不认同”的占比高达56.0%,选择“非常认同”和“非常不认同”的占比都不高,分别为6.1和0.6%,呈现两头小的态势。从调查结果可以得出,广东地区公众对社工职业的认同度整体上属于比较低的水平。该调查结果印证了《中国青年报》(2011年03月29日07版)中提到的七成人感觉社工职业社会认同不够一说。广东地区公众对社工职业的认同度偏低,还表现在“对亲友报考社工专业的支持度”上,调查得出“支持”和“非常支持”亲友报考社工专业的占比合计仅占14.9%;另外,“对亲友从事社工职业的自豪感”调查上,感到“自豪”和“非常自豪”的也仅占17.1,也表明广东公众对社工职业的认同度偏低。

四、公众对社工职业认同度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也叫一维方差分析,主要原理是对两组以上的均值加以比较,通过由唯一因素影响的一个或几个因变量,检验因变量各水平均值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意义,如果有统计意义,则P值小于0.05,否则就认为没有统计意义。纵观本调查样本数据,基本满足单因素分析要求。另外,相关性分析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具备相关性的变量元素进行分析,主要目的是为了检验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由此,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来探寻广东地区公众在对社工职业认同度上的结构性差异;采用相关性分析法来检验公众相关感知差异对社工职业认同度的影响。

(一)公众性别差异对社工职业认同度的影响

从软件的运行结果看,公众的性别差异对社工职业认同度的影响不大,男性对社工职业的认同度当中,选择“非常认同”和“比较认同”的占比为27.6%,略比女性的22.9%稍高,但本研究的P值为0.065,大于0.05,由此我们认为公众性别差异对社工职业认同度的影响不显著。

(二)公众年龄差异对社工职业认同度的影响

不同年龄段的公众对社工职业认同度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15-30岁年龄段的公众对社工职业认同度选择中,选择“非常认同”和“比较认同”的占比为28.6%,认同度是最高的;31-50岁年龄段的公众对社工职业认同度选择中,选择“非常认同”和“比较认同”的占比为20.3%;而51岁以上年龄段的公众对社工职业认同度选择中,选择“非常认同”和“比较认同”的占比为11.0%,认同度是最低的。不同年龄段公众之间对社工职业的认同度差异显著,P值为0.048,小于0.05,由此我们认为公众年龄差异对社工职业认同度的影响显著(见表2)。

表2 公众年龄对社工职业认同度影响差异

(三)公众学历差异对社工职业认同度的影响

不同学历公众对社工职业认同度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初中学历公众对社工职业认同度的选择中,选择“非常认同”和“比较认同”的占比为16.7%;高中学历的公众对社工职业认同度选择中,选择“非常认同”和“比较认同”的占比为15.4%,这是认同度最低的学历群体;而大专学历公众对社工职业认同度的选择中,选择“非常认同”和“比较认同”的占比为28.2%;本科学历公众对社工职业认同度的选择中,选择“非常认同”和“比较认同”的占比为25.4%;研究生以上学历公众对社工职业认同度的选择中,选择“非常认同”和“比较认同”的占比为28.9%,这是认同度最高的学历群体。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学历公众之间对社工职业的认同度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显著,P值为0.167,远远大于0.05,由此我们认为公众学历差异对社工职业认同度的影响不显著。

(四)公众职业差异对社工职业认同度的影响

从事不同职业的公众对社工职业认同度的影响存在差异,选择“非常认同”和“比较认同”的占比都在21.3%到30.8%之间,其中职业为“知识分子”的公众对社工职业认同度的占比是最低的,而职业为“个体从业人员”的公众对社工职业认同度的占比是最高的。上述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不同职业公众之间对社工职业的认同度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显著,P值为0.863,远远大于0.05,由此我们认为公众职业差异对社工职业认同度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五)公众城乡差异对社工职业认同度的影响

不同居住地的公众对社工职业认同度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居住地在大中城市的公众对社工职业认同度选择中,选择“非常认同”和“比较认同”的占比为49.5%,认同度是最高的;居住地在城镇的公众对社工职业认同度选择中,选择“非常认同”和“比较认同”的占比为16.0%;而居住地在农村的公众对社工职业认同度选择中,选择“非常认同”和“比较认同”的占比仅为8.0%,认同度是最低的。不同居住地的公众之间对社工职业的认同度影响差异显著,P值为0.000,远远小于0.05,由此我们认为公众不同居住地对社工职业认同度的影响差异显著。

表3 公众居住地对社工职业认同度影响差异

(六)公众相关感知差异对社工职业认同度的影响

从已有文献研究成果看,个体相关感知差异会影响个体对事物的认同程度。由此,我们分别将“公众对社工职业的了解感知”、“公众对亲友从事社工职业的自豪感知”、“公众对社工职业的待遇感知”、“公众对社工职业的替代性感知”、“公众对社工职业的地位感知”与“公众对社工职业认同度”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这五项公众感知与“公众对社工职业认同度”相关性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公众对社工职业的替代性感知”与“公众对社工职业认同度”表现为负相关,其他各项显示为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详见下表4。

从表4可以看出,公众对社工职业的了解越多、对亲友从事社工职业的自豪感越大、对社工职业的待遇感知越高、对社工职业的地位感知越高,那么公众对社工职业的认同度越高;而公众对社工职业的替代性感知越容易替代,那么对社工职业的认同度就越低。另外,从表4结果,我们还可以发现,“公众对社工职业的了解感知”与“对社工职业的认同度”的相关系数是最大的,其次是“公众对社工职业的地位感知”,而“对亲友从事社工职业的自豪感知”是最小的。

表4 公众相关感知差异对社工职业认同度的相关性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上述结果表明广东地区公众对社工职业的认同度较低;在探寻广东地区公众对社工职业认同度的结构性差异中,公众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学历差异、职业差异和城乡差异分别对社工职业认同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其中公众年龄差异和城乡差异对社工职业认同度的影响最显著,意味着这两个因素对社工职业认同度的影响是明确的;另外,公众的五个感知差异与社工职业认同度高度相关,其中“公众对社工职业的了解感知”与“对社工职业的认同度”的相关系数最大,其次是“公众对社工职业的地位感知”,第三是“公众对社工职业的替代性感知”,第四是“公众对社工职业的待遇感知”,最末位是“对亲友从事社工职业的自豪感知”。

(二)政策建议

调查结果表明广东地区公众对社工职业的认同度偏低,而这往往容易导致公众不愿意或不同意身边的人从事社工职业。因此,需要政府和社工行业积极作为,提高公众对社工职业的认同度,充实社工人才队伍建设,使之与社工职业的巨大社会需求相适应。具体政策建议如下:

1.加强宣传,增强公众对社工职业的了解,营造尊重社工职业的氛围。由于社工职业进入中国的历史很短,公众对社工的工作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访谈中被调查者普遍认为社工职业的存在可有可无,公众还没充分认识到社工职业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轻视社工职业的观念依然比较严重;另外,从上文的调研结果可知,公众对社工职业服务领域的认识也有所偏差,大部分认为社工主要是服务老年人和残疾人的,这些认识上的偏差会直接影响公众对社工职业认同度。根据本研究结果,公众对社工职业的了解与对社工职业的认同度正相关,说明公众对社工职业的了解越多,那么公众对社工职业的认同度就越高。因此,政府要加强媒体宣传,逐步扩大社工的影响力度,提升公众对社工职业的认知,营造尊重社工的社会氛围,从而提高公众对社工职业的认同度。

2.加强社工自身队伍建设,降低社工职业的替代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公众对社工职业的认同度随着社工职业的替代性容易程度而降低,因此,要提升公众对社工职业的认同度,就要加强社工队伍的自身建设,使社工职业难以替代。那么,如何才能提升社工的技术含量,降低社工职业的替代性呢?笔者认为,一是提高社工的文化水平和学历结构,从而提升社工的服务水平;二是提高社工的综合素质,帮助社工树立科学、专业的职业价值理念,提升社工自身的职业认同,加强自身队伍建设。

3.科学衡量社工职业的社会价值,提升社工职业的薪酬水平。本研究结果表明,公众对社工职业的认同度随社工职业薪酬高低的感知而变化,因此,要提升公众对社工职业的认同度,就要重新科学衡量社工职业的社会价值,提升社工职业的薪酬水平。当今中国社会,薪酬是每个劳动者生活的基本保障,薪酬水平的高低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了该工作的劳动价值,薪酬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众对该工作的认同程度。按照管理学中激励的公平理论,人们注重的薪酬水平不是绝对数,而是与社会其他人、其他行业相比较后的相对数。而在我们的访谈调研中,了解到社工们普遍认为他们的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认为同样的努力程度在其他行业能获得更高的薪酬。科学衡量社工职业的社会价值,提升社工职业的薪酬水平,有赖于各级政府对各级社工机构的支持力度,以及对新生社工职业薪酬待遇标准的制定与落实,同时还应发挥市场无形的手的作用,根据市场供不应求的现状及时调整社工的薪酬水平。相信随着社工薪酬水平的逐步提高,公众对社工职业的认同度亦会随之提升。

[1] 张亚飞,牛喜霞. 社会工作者的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淄博市的调查[J]. 社会科学家, 2015,(04):40-44.

[2] 陆飞杰.上海社会工作者的离职原因探析[J]. 社会工作, 2015,(05):82-84.

[3] 王瀚.西安市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以碑林区保吉巷社区为例[D].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4] 姜伦.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失现象分阶段分析及对策探讨[D]. 西安:西北大学,2014.

[5] 苗艳梅,林霞.高层次青年社工人才培养状况调查[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07):72-76.

[6]李朋杰.中国首届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生专业认同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2.

[7] 黎燕丽.社工职业认同度与社工专业能力发展探究[J].社会工作,2015,(05):23-29.

[8] 安秋玲.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39-47.

[9] 赵猛.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10] 廖正涛. 社会工作专业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187-190.

[11] 刘畅. 社会认同度对社会工作硕士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影响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12] 陶国泰主编.儿童少年精神医学[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25.

(责任编辑: 微风)

Research on the Public Recognition Level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Social Work Occupation——Taking Guangdong Area as an Example

WU Cai-rong GAN Yan-fei
(Foshan University, Foshan, Guangdong, China, 528000)

This paper, taking the Guangdong public as a sample,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s, interview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approaches, studies the public recognition level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social work occupation.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public recognition of the profession is low in Guangdong area. The differences of individual factors of the public indicate different degrees of influence on the level of recognition of social work.Based on the survey results, recommendations of improving public social worker’s professional recognition are put forward.

public; social work occupation; recognition level; influence factors

C916.2

A

2095-932x(2015)06-0039-05

佛山市社科规划项目“佛山社会组织发展与城市形象塑造研究”(2015-BZ42)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5-09-11

吴彩容(1981-),女,广东新会人,博士,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甘燕飞(1983-),女,广东茂名人,博士,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认同度社工公众
青春社工
草原歌声(2021年4期)2021-11-19 15:15:56
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挑战和提升路径
——评《提升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研究》
社会科学家(2021年4期)2021-09-13 02:23:28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普通群众中的认知与认同度研究
社工
幼儿100(2016年10期)2016-11-24 13:19:00
大学生对学校学生管理制度认同度调查研究报告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