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叶面肥对夏秋茶产量等影响的试验报告

2015-12-13 06:31:08梁遂权黄延政崔朝臣龚发明杨金凤
茶叶 2015年3期
关键词:叶面肥鲜叶后处理

梁遂权 黄延政 崔朝臣 龚发明 杨金凤 郑 政

(1.宜昌市夷陵区乐天溪镇农技中心,湖北宜昌443133;2.宜昌市夷陵区特产技术推广中心,湖北宜昌443100)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盛产柑橘茶叶,打造“橘都茶乡”,在产茶乡镇十多年前调整种植结构,农户几乎把所有的水田都发展成为标准茶园,茶叶生产现已成为当地农业最强支柱产业。目前,除了在秋冬季施用茶树配方肥作基肥和早春撒施部分尿素外,在生长季节也使用叶面肥,而市场叶面肥种类繁多,农户在选择时往往听卖家介绍增加发芽产量效果和肥料价格来选择叶面肥,本试验采用市场上常见的微量元素、有机质等5种叶面肥在夏秋茶生长期间进行喷雾对比,采用简单通俗方法观察不同处理对茶树生长中新梢叶片厚度影响和夏秋茶采芽数量、产量的差异,以期帮助茶农今后如何筛选适合本地茶园的叶面肥品种和合理施用方案。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选址位于东经 111°02'32.7″,北纬 30°51'10.4″,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邓村绿茶集团茶叶示范基地,海拔为155 m,梯田砂质土壤,土壤肥力中等偏下,pH值为5.4,有机质含量0.2%,碱解氮含量为 42.76 mg/kg,速效磷含量为 8.47 mg/kg,速效钾含量为26.67 mg/kg(2014年8月20日采3个土样平均值)。供试茶树品种为8年生福云6号,双条密植扦插苗茶园,大行100 cm,小行50 cm,株距25 cm茶行南北朝向,树高85 cm,树幅118 cm,覆盖度80%,各处理间茶树长势及茶园管理措施一致,试验田块茶园面积约2187.44 m2。土壤施肥以上年秋季有机肥和茶树专用肥混合后同标准施用,该茶园病虫防治以插黄板为主的综合防治,叶面试验用肥选用市场常见的云大120、多尔壮、魔绿、渝峰·99植保、小男孩单一喷雾,其主要成份含量及生产厂商资料见表1。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试验布局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将该茶园分为东西方向2个区组,每个区组内设6个处理,由打药工人抽签随机排列,每处理2幅茶园,每幅茶园长50 m,宽1.5 m,面积为75 m2,每幅茶园上随机选南北2点长势一致的茶面插上粘虫黄板纸作定点采茶位置,即每小区每处理设置4个重复采茶定点位置,共计48个固定采茶点,试验处理面积为1800 m2,东西方向再留保护行各6幅茶园。

1.2.2 试验处理 2014年7月5日、7月14日、7月28日、8月24日对该茶园进行了4次叶面肥喷施处理,按每种叶面肥厂家说明进行标准配肥加水,详见表1,即处理1为清水对照、处理2为魔绿(农肥(2008)临字3430号)800倍液、处理3为 渝峰·99植保(农肥2012准字2443号)300倍液、处理4为多尔壮(农肥准字0591号)600倍液、处理5为小男孩(农肥(2014)临字7859)300倍液和处理6为芸苔素内脂(PD20082806)3000倍液,每次每处理四幅茶园,统一使用浙江台州背负式电瓶喷雾器分别喷雾2桶计30kg药液,均匀喷湿茶丛至叶片开始有滴水为度。

1.2.3 调查方法 每次施用后观察茶树发芽生长情况,并采取简单易行的调查方法,于7月21日、8月5日、8月20日、9月4日、9月16日分别在各小区插黄板的48个固定位置上,用1平方尺的8号粗铁丝方框套住茶叶嫩梢,采摘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为主的普通鲜叶,分别记载采芽数量和重量,并进行方差分析初步比较。直到最后一次采茶后汇总5批次采茶芽数、重量进行方差分析,比较各处理间的鲜叶产量和芽数指标的差异性,同时测量所留养叶片厚度,观察各处理间茶树长势、发芽情况。

表1 不同叶面肥类型及含量表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夏秋茶发芽率的影响

将本期试验采茶5次各处理采茶数量汇总如表2,从表2茶芽数量看:处理3、处理2、处理4、处理5、处理6累计采茶芽数量,分别与对照增加芽数73.34%,60.93%,39.05%,25.13%,1.18%,经各小区原始数据方差分析,各处理间结果F处理=7.78 >F(5,41)3.51(0.01),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区组间 F 处理为2.15 <F(1,41)6.87(0.05),差异水平不显著。通过Q检验D值多重比较,处理3和处理2与对照、处理6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水平,增加发芽数量60%,处理3与处理5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增加发芽38.5%。

2.2 不同处理对夏秋茶鲜叶产量的影响

本期试验中共采茶5次,每批次各处理采茶重量汇总如表3,从表茶芽重量看,处理3、处理2、处理4、处理5、处理6累计产量,分别与对照增产48.24%,48.16%,41.39%,12.32%,2.74%,最后将4次处理5次采后进行综合方差分析,各处理间结果方差 F 处理 =4.59>F(5,41)3.51(0.01),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区组间F处理=3.52<F(1,41)6.87(0.05),差异水平不显著。通过Q检验D值多重比较,从表2中可以看出,只有处理3、处理2与对照、处理6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增产48%以上,在其它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中,处理3仍与处理5增产32%,这与增加发芽数量差异显著相关。

表2 不同处理对夏秋茶采摘鲜叶数量影响(个数)

表3 不同处理对夏秋茶鲜叶重量影响(g)

2.3 不同时期不同处理效果存在一定差异

试验中每次采茶后分别对采茶重量和数量均进行方差分析。第1次处理后处理2与对照、处理6间采茶重量差异达显著水平,第2次处理后处理3与对照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3与处理6间达显著差异水平,第3次处理后处理3、处理2分别与对照、处理5、处理6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第4次处理后无差异,第5次采收处理3与处理2间差异显著,区组间差异显著。第1次处理后处理2与对照、处理6间采茶芽数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3与对照处理6间差异达显著水平;第2次处理后处理3与对照间差异达显著水平;第3次处理后处理3、处理2与对照、处理6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3与处理5间差异达显著水平;第4次处理后处理2与对照、处理6间差异达显著水平;第5次采摘处理2与对照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每次采茶数量与重量差异基本吻合。以上分析均与文中2.1、2.2试验分析相一致。

2.4 不同处理对夏秋茶单芽重的影响

在该试验中,每打一次叶面肥料后按照茶农习惯采摘鲜叶,采摘标准为1芽一叶到一芽二、三叶,从表4看出处理6百芽重与处理3差异达11.4 g,但通过方差分析,6个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这与采茶标准一致其结果相符,处理3百芽重最低,处理6和对照的百芽重高是因其发芽数量少,而处理3在茶树产量位居第一,主要是因其发芽数量多而获得,而处理2虽然比处理3的产量发芽数量略少,但其单芽重比处理3略高,而使其产量才位居第2。试验初步表明,不同叶面肥处理对促进茶树生长发芽数量越多,单芽重相对越低。

表4 不同处理对夏秋茶采摘鲜叶单芽平均重量影响(g)

2.5 鲜叶质量分析

从表4中可以看出处理3和处理2的留养叶片最厚,比对照增厚26%,这对采摘下来鲜叶应也有增厚作用,有待进一步试验验证叶片增厚对增产的作用,几种处理中以采摘处理2、处理3的鲜叶手感柔软,嫩叶有光泽,这将便于夏秋茶杀青揉捻加工制作。

3 小结与讨论

3.1 几种叶面肥促进发芽效应分析

众所周知,茶树产量是由茶树单位面积的生产枝梢密度发芽数量、单芽重量构成,这都与土壤肥力、茶树品种、分枝级数、叶面肥施用等相关[1],而茶树叶面肥施用的理论依据众所周知,茶树叶子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同化CO2形成碳水化合物,此外,叶子还能吸收附着在叶子表面的有机和无机物质[2]。通过本试验可以看出,施用叶面营养肥对茶树增产都有作用,各处理间效果差异较大,只有本地用于柑桔保花保果效果好的芸苔素内脂(云大120),在本次对茶树增加发芽数量和增产效果不明显,从表1中可以看出,处理2魔绿为海澡类、处理3渝峰·99植保是集植物肥、药双效于一体的创新产品,属于高浓度、多功能、多成分、易吸收的微量元素营养调节剂,对促进茶树发芽和产量效果最好,与对照增产40%以上,因此生产中通过施用弥补了茶园长期没有专门施用微量元素的不足,故而对增产效果显著;而处理4多尔壮、处理5小男孩均含有一定单质矿质微量元素,但没有有机质类营养,这在夏秋茶高温生产期间可能会影响茶树吸收利用效果,与处理2、处理3相比效果较差,因此在生产上可建议茶农选择含有微量元素的有机质类叶面肥为好。

3.2 适时进行土壤施肥与合理选择叶面肥

从该试验茶园土壤肥力检测来看,属于肥力低等水平,碱解氮含量为42.76 mg/L,速效磷含量为8.47 mg/L,速效钾含量为 26.67mg/L(2014 年8 月20日采3个土样平均值)尤其是有机质含量极低,只有0.2%,竞管试验中施用不同叶面肥有一定效果,但随着喷施叶面肥的次数增加,后期增产效果不明显,这说明如果忽视土壤施肥,依靠单一施用叶面肥其效果将会越来越差,因此在生产中,首先要应该积极引导茶农在10~11月,进行土壤施用茶树专用测土配方肥和有机生物肥,来活化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便于茶树吸收;二是在土壤施肥的基础上,生产季节之中适量使用含有有机质类的微量元素叶面肥,让茶树生长健壮,才能长远提高产量和品质;三是茶农在接受新的叶面肥时,可采取本试验中的方法,同时在一块长势相同的茶园分别喷雾几种叶面肥,采用固定1平方尺铁丝采茶称重比较,与清水对照增产40%以上,或者与原用叶面肥增产20%以上,即可大胆试用;最后建议本地绿茶产区茶农每年在茶树生长期中,可轮换选择使用5~6次渝峰·99植保或者魔绿蛋白质类的有机叶面肥即可。

1 施满容.两种叶面制剂对茶树光合指标及产量的影响.茶叶,2001,27(4):38-39.

2 孙威江,袁弟顺.明前茶增产素的应用效果研究.茶叶,1994,20(4):19-21.

猜你喜欢
叶面肥鲜叶后处理
果树防冻措施及冻后处理
今日农业(2020年20期)2020-12-15 15:53:19
乏燃料后处理的大厂梦
能源(2018年10期)2018-12-08 08:02:48
不同嫩度茶鲜叶原料稀土元素含量的变化
几种常见棉花叶面肥保蕾铃效用试验
现代农业(2016年6期)2016-02-28 18:42:51
乏燃料后处理困局
能源(2016年10期)2016-02-28 11:33:30
几种常见叶面肥在大蒜田效用试验
现代农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40:44
气温对日照茶鲜叶适制性的研究
摊放对茶鲜叶生化成分的影响研究
两种叶面肥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农好1号”叶面肥在茶树上的应用研究
茶叶通讯(2014年2期)2014-02-27 07:5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