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电视编导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创新改进

2015-12-13 04:20:18祁蓉梅
科技传播 2015年14期
关键词:编导电视节目传统媒体

祁蓉梅

临夏州广播电视台,甘肃临夏 731100

全媒体时代电视编导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创新改进

祁蓉梅

临夏州广播电视台,甘肃临夏 731100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进入全媒体时代,平面媒体、电视媒体、广播以及网络新兴媒体等媒体形式不断创新,交相辉映,特别是呈现出“以人为中心的自媒体时代”特征,媒体发展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在全媒体时代,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彼此竞争,相互促进,在这两种不同的媒介内部也产生了激烈的竞争,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媒介受到了网络等新媒体的强烈冲击。作为电视媒介发展的中坚力量,电视编导工作只有与不同媒介优势互补、相互融合,运用技术手段,增强表现效果,加强报道的力度和深度,增加内容的价值营养,不断创新,才能获得受众和市场的认可。

全媒体;电视编导;融合;改革;价值

全媒体时代结束了平面媒体、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垄断的局面,注重受众情感体验、立体音效、3D影像技术等带给受众新鲜刺激的独特观感,画面、声音、色彩……媒体表现的形式日益丰富。一方面,新型媒介与传统媒介彼此融合,相互借鉴,激发了媒体人创新的活力,促进了媒介平台的发展进步;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在竞争中也面临着新兴媒体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挑战。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形式,电视媒介必须以受众为核心,加强电视编导工作,推动电视媒介改革创新,获得更大发展。

1 全媒体时代的竞争格局

全媒体时代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竞争发展的结果,也彻底改变了媒体竞争发展的格局。新媒体依托先进的科技手段,具有实时在线、及时传输、互动交融等优势,满足了受众个性化需求。特别是新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备了不可比拟的及时性、互动性、感染力,对传统媒体构成巨大威胁。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内部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为提高电视收视率,很多电视台在内部建立了竞争机制,鼓励各个栏目,各个频道展开竞争,并根据竞争的结果分配资源和利益。这使得电视编导不得不加强市场调研,让电视节目内容更贴近现实,风格更符合受众口味。这两种同时存在的竞争压力,对节目内容与形式,对电视编导工作提出了更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电视编导,不但要适应发展竞争新常态,而且要改革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得生存与发展。

2 全媒体时代电视编导工作的发展环境

全媒体时代的激烈竞争,给电视编导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电视节目的内容与形式决定了收视率,而电视编导水平直接决定了电视节目的品味、内容、形式、价值,对电视台的生存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公共传播媒介,电视媒体兼有社会性与经济性,既要满足市场需求,能为电视台带来经济利益,又要具有社会效应,引导社会舆论,为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而努力。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电视编导必须进一步强化电视信息资讯的时效性、互动性,缩小与新媒体的差距,特别是要在节目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上狠下功夫,突出自己比较优势,这就要求电视编导不仅在节目的定位与策划中,充分考虑受众的观感,扩大受众的参与度,坚决避免单向传播,充分利用信息传播的权威性、现场性、立体式等优势,提高受众的关注度,进而创造经济效益。

3 全媒体时代必须改革创新电视编导工作

在激烈的竞争中,只要电视编导掌握了媒体传播规律,突破传统思维方式,准确把握受众需求,创新节目内容与表现方式,就一定能够做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节目,获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电视编导要吸收和借鉴新媒体的优势,让电视媒体焕发新的光彩。全媒体时代是一个多种媒体介质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不同媒介各有特色,只有取长补短,才能获得更大发展。电视媒体作为传统媒体,具有广泛的受众基础,具有现场感强烈,真实性更强等特质。作为电视编导,可以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优点,吸收新媒体的特点,使电视媒体释放出新的活力。例如,湖南卫视、浙江卫视等很多电视台分别推出了“爸爸去哪儿”、“偶像来了”、“我是歌手”,“奔跑吧兄弟”、“我看你有戏”等真人秀节目,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一本正经”、言传说教的刻板印象,让受众熟悉明星人物出现在荧屏上,拉近了受众与节目的情感距离,富有特色的剧情安排,不但新鲜刺激,而且勾起了受众欲望,把受众带到了电视情境中,增加了粉丝粘度。此外,适当推理逻辑、充满悬念等也是这些节目的特点,体现了新媒体发展的趋势——互动性,变单向传播为双向传播,让受众也成为参与者、传播者,收效甚好。

2)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增强电视节目的冲击力与感染力。全媒体时代是数字技术与影像画面完美交融的时代。五彩缤纷、炫酷十足的色彩表现,让人震撼、大开眼界的视觉冲击,匪夷所思、别出心裁的创意,满足了受众多样化的需求,也提高了电视编导工作的难度。电视编导工作者要学习并掌握新的技术,借助立体音效、3D数字技术等手段,增强电视节目的吸引力。例如北京电视台的纪实栏目《档案》栏目。节目内容都是国内首次披露的重大历史事件、悬疑案件等,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为增强节目的立体感和现场感,主持人作为一个特定的讲解者,以事件的发展时间为基本轴线,将事件发展的逻辑和情节巧妙地通过现场模拟、情景再现等形式展示出来,不但全面立体、更加真实地还原了事件原貌,而且使得节目内容鲜活,让原本平淡无奇的事件内容变得立体、丰富,抓住了受众的关注点,提高了节目内容的转化率,提升了电视媒体的影响力与感染力。

3)杜绝“浅解说”,注重“深挖掘”,让电视节目更有内容与内涵。网络等新媒体的优势在于传播报道的及时性、互动性,但是其深度性较差,对事件持续发展的关注度和影响力远远不如电视媒体。电视编导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让电视节目增值,具有更高营养。一是在选题上,要策划贴近生活、人们普遍关心、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话题,通过系列报道,从不同角度,通过不同人物来表达对这一主题的解读,让碎片化、浅阅读时代的受众能有机会获得有价值、有营养的电视节目。二是电视编导要深入生活,通过亲身实践、体验生活,采集真实的、有生命力的“食材”,在电视节目中加入互动问答、嘉宾点评等环节,为受众多元化、个性化的营养吸收创造可能,提高电视节目的转化率和收视率。

4)电视编导要提高审美水平,拒绝庸俗,打造精品电视节目。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很多电视编导把“收视率与经济效益”放在首位,不惜一切代价赚取眼球经济。短期内,通过前期炒作,确实赢得了部分受众追捧,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收益,但从长远看,这种庸俗的电视节目不但不能增加受众粘度,反而影响了电视台的形象,给其他频道和节目造成不良影响。例如,重庆卫视的《第一次心动》内容格调低下被广电总局叫停;广东卫视《美丽新约》因为直播手术整容过程被叫停;贵州卫视《人生》刻意渲染苦难,缺乏对未成年人的尊重,刻意放大苦难,传播负面情绪被叫停;石家庄电视台《情感密码》因为雇佣临时演员炮制虚假节目社会影响恶劣而被叫停……不一而足,这些电视节目的共同特点就是庸俗媚俗,为了收视率和经济利益,罔顾事实,格调低下,伤害了电视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4 结论

电视作为公共媒体,肩负着引导社会舆论,传播正能量,促进社会进步发展等责任,是党和国家的喉舌,因此,必须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做负责任的电视媒体。作为电视编导工作者,要加强道德修养,提升人生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人民群众创造优质、深度的精品电视节目。

G2

A

1674-6708(2015)143-0155-02

猜你喜欢
编导电视节目传统媒体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2:38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媒评论(2017年3期)2017-06-13 09:18:10
论行进旗舞编导与舞蹈编导的区别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39:58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新闻传播(2016年13期)2016-07-19 10:12:05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新闻传播(2016年2期)2016-07-12 10:52:13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新闻传播(2016年1期)2016-07-12 09:24:44
电视编导的机制创新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45期)2016-05-17 05:15:33
电视节目的移植与创新
新闻传播(2015年22期)2015-07-18 11: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