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童国庆
远离日本的海上秘境
撰文/童国庆
日本的小笠原群岛,位于太平洋的西北部距离日本列岛约1000千米的南部海域,是世界海洋遗产之一。小笠原群岛按岛屿的聚集程度,可分为5个群组,南北范围约400千米,包括30多个岛屿,其中有3个岛屿群组为主要群组:即向岛群组、父岛群组和母岛群组,另外还有3个独立的岛屿,即喀山群组的北岛、南岛和孤立的西之岛。这些岛屿沿着小笠原群岛呈弧状带沟分布。海洋遗产总面积为7939公顷,包括6358公顷陆地面积和1581公顷的海洋面积。如今,这些岛屿中只有两个岛屿有人居住,即父岛和母岛。这些岛屿是海洋岛屿生态系统持续演化的杰出范例,在这里生存的物种具有典型的当地特征,动植物物种对高强度太阳光辐射有着高度的适应性。这些都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素材。小笠原群岛上生存着个性多样的动物,例如小笠原飞狐、濒临灭绝的当地特有蝙蝠,以及195种濒危鸟类。群岛上有记录的当地原生植物物种有440余种,群岛附近的水域为各种海洋鱼类的生长提供栖息环境,包括许多鲸类和珊瑚类物种。小笠原群岛植物带自东南向西北的有规律过渡,反映出当地生态系统在一定范围内的演化过程。
群岛上主导的植物类型是亚热带森林植物,此外,还有一些生长在陡峭悬崖上的硬叶灌木,有440多种原生维管束植物,木本植物达70%以上。群岛的岛屿上栖息着100多种土生土长的蜗牛,其中90%以上是当地特有物种。
该处海洋遗产的生态系统演化过程具有特殊性,表现在当地物种的比例较高,无论是起源于东南亚原生物种,还是东北亚原生物种,通过研究物种的组合情况,就能够了解当地生态的进化过程。这些具有当地特征的物种,正是这些生物进化过程的产物。在植物界,这种特有性的进化更为突出。
当地现在的一些物种,为小笠原岛屿的生物进化提供了证据,例如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蜗牛,对于生物适应高强度太阳辐射的进化研究有重要意义,其他一些具有当地特征植物的进化过程,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群岛之间,或者群岛内部,生物对太阳辐射适应的不同程度,对研究和理解生物形态和生态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具有当地特征生物物种的高度集中分布,以及生物对太阳辐射的广泛适应性,是小笠原群岛生物进化区别于其他海洋岛屿的主要地方。虽然小笠原群岛的面积不大,但是当地蜗牛和维管束植物却显示出高水平的地方性特点。
小笠原群岛中的一些具有关键价值的区域得到了很好的设计和保护,区域内的小笠原国家公园对整个海洋遗产的保护起着缓冲的作用,也对部分海洋区域进行了保护,这对进行更好地陆地海洋一体化保护有重要意义。目前,小笠原群岛海洋遗产保护所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外来物种的入侵方面。外来物种的入侵,已经影响和改变了群岛中许多岛屿的自然栖息环境。未来入侵性物种的广泛繁殖,可能会破坏小笠原群岛原生物种的生态平衡,降低小笠原群岛生物进化研究意义。另外,通往小笠原群岛的未来空中通道的建成,可能会增加小笠原群岛被人类活动影响的几率,最终会对岛屿上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因此,控制外来入侵性物种和减少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小笠原群岛海洋遗产保护的关键。
(责编:金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