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华/内蒙古巴林左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3年早春,内蒙古巴林左旗富河镇北部夏季牧场(与锡盟西乌旗接壤)发生羔羊不明原因死亡,为查清病因,旗疫控中心派技术人员到疫病发生地进行调查、取样,初步诊断该病为羔羊肝坏死病,现将调查与诊断情况报告如下:
本病只限于巴林左旗旗富河镇北部夏季牧场,呈地方性流行,呈散发,其它苏木乡镇未发现。据文献记载巴林左旗从未发现该病。2013年11月份全部注射羊三联苗,在该地区出场的养羊户17户,发病6户,6户中均有乌珠穆沁绵羊和山羊2 260只,母畜占一半以上,绵羊占2/3。从3月末开始接羔,4月5日出现第一病例,然后陆续发病,截止5月4日调查结束,6户共接羔1 322只,发病410只,死亡385只,发病率31%,死亡率93.9%。5~20日龄多发,30日龄以上不发病,5月初开始采取有效防控措施以后,停止发病。
本病发生前无明显症状,当发现羔羊精神沉郁,不吃奶,卧地不起时病情就已恶化。体温初期升高39.5℃,后期正常或下降,羔羊出现下痢后不久死亡,一般病程在1~7 d左右,母畜未见异常。
主要病变在肝脏,肝脏肿大,实质较硬,呈土黄色,肝边缘呈黑紫色,散布大量黄色或白色坏死灶,界限明显,胆囊萎缩。羔羊脐环坏死,轻度水肿,小肠充气,有溃疡,肺脏充血实变。
1.染色检查。取病死羔羊的肝、肺、肾、心脏分别触片,染色和镜检。用革兰氏染色可见大量丝状的革兰氏阴性菌;复红-美兰染色镜检,可见着色不均匀的长丝状菌体。
2.动物试验。取肝坏死灶用生理盐水制成悬液,经静脉注射,每只家兔1 ml,共2只;同时,另取2只不注射任何混悬液,为对照,结果:实验兔子在注射后9 d死亡。剖检发现,实验兔子的肝脏肿大,肝实质较硬,肝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肺淤血。组织触片,染色,镜检,可见丝状的革兰氏阴性菌。
经流行病学调查,剖检变化。染色镜检和动物试验,初步诊断该病为羔羊肝坏死病。
1.预防。(1)由于坏死杆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应经常保持畜舍得清洁和干燥;(2)做好环境消毒,用2%的亚氯酸钠喷雾消毒;(3)新生羔羊脐带断端应以碘酊消毒,防治脐带污染。
2.治疗。一般发现羔羊发病后治疗效果不佳,应注重消毒工作。
1.环境因素。因2012冬,本地区雪大,4月份开始融化,圈舍及周围环境十分潮湿,给坏死杆菌的滋生创造了条件,导致环境污染而引起该病。
2.脐带感染。夏季牧场条件简陋,远离城乡,再加上牧区羊饲养量大,新生羔羊护理不到位,脐带不经消毒处理,坏死杆菌从脐带感染,造成羔羊发病,死亡,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3.接羊保育不科学。牧民防疫意识淡薄,圈舍从不消毒,接羊保育时羔羊脐带及环境消毒不严,胎衣,胎盘不按要求深埋处理,排泄物持续污染环境,持续发病,疫病发生后又未及时报告疫情,导致羔羊短时间内大批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