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姜红德
微信与微博竞争,结果短信出局了。故事告诉我们:除了市场竞争和技术升级等因素之外,IT产品的失败更多的原因是自身的创新不足。
凭借2015年春节期间微信红包的出击,腾讯再次完成了对竞争对手的一次完美“偷袭”:仅在除夕当晚就发出红包总数超过10亿次,总金额超过了40亿元,超过了其他所有的移动支付工具。同时就像某些人士所担心的那样,微信借助红包火爆之势,实现了财付通的市场逆袭,其所到之处几乎没有任何阻碍。而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把精力都用在了微信红包之上,甚至冷淡了春晚这样的传统娱乐节目,被外界认为是动了央视的“奶酪”。
一直以来在移动支付市场占有主导地位的微信和支付宝,可谓不是冤家不聚头。早在2014年春节微信红包首次推出之际,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就为此坐立不安,下定决心力推面向消费者市场的社交工具“来往”。但是经过一年多的较量,“来往”逐渐式微,而微信却凭借版本升级和服务改善,树起了市场霸主的形象。那么微信是如何实现自己的逆袭呢?
首先,微信最成功之处在于持续关注用户的需求,专注做好产品体验。过去一年来,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一样积累了超过以亿计数的用户,业内人士预计微信会在很短时间内向商业化转型,从而获取更大的利润。但是让外界始料不及的是,独立之后的微信在张小龙的掌舵之下仍然专注于走产品体验的道路,不断升级版本和提供尽善尽美的服务。在持续改善的用户体验背后,微信用户群体在短期内飞速发展的结果也让一些广告主心甘情愿地等待下去。
在产品创新方面,微信也做了大量工作,抢红包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例子。实际上,网络红包的玩法并不是微信首创,但是和之前的玩法相比,微信红包加入了“抢”的动作,具有游戏性、娱乐性,也更具人性化;微信用户具有更高的黏性,再依托其强大的社交平台,微信抢红包火爆是必然。
做好产品的服务支撑,是微信支付做好用户体验的独门绝技。今年除夕微信支付推出了摇红包的活动,仅在当晚10点半送出的红包就达1.2亿个,是2014年春节的4800倍。巨大的数据背后会产生千万级的信息请求,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出现系统崩溃,但是我们没有发现这一幕。过去一年,微信团队在应对这一问题的时候采取了有损服务(通过精心拆分产品流程,选择性牺牲一部分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从而保证核心功能绝大多数运行)、柔性可用、大系统小做等策略,既满足了大批量用户的需求,也实现了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网络上有一个段子,讲的就是微信与微博竞争,结果短信出局了。故事告诉我们:除了市场竞争和技术升级等因素之外,IT产品的失败更多的原因是自身的创新不足——没能及时了解手机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内在诉求,也就是缺少现在经常提及的互联网思维。没有了这些内在的优势,企业就很难了解用户的真正需求,产品的生命力也就会受到影响。这方面腾讯目前比较领先,但未来仍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