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贤
荣誉公证:
★2015年8月16日,《这边风景》斩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作者简介:
王蒙,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京,祖籍河北沧州,中国当代重要的作家、学者。1953年开始文学创作,1956年9月发表旨在鞭笞官僚主义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后改名为《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凭借这部小说,王蒙在文坛崭露头角,但同样也因为这部小说,他受到不公正的非难,被打为“右派”下放到新疆农村劳动。可以说,王蒙的整个青壮年时期都在新疆伊犁地区度过,一直到“文革”结束之后他才被调回北京。王蒙的文学成就主要在小说,其代表作有《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在伊犁》《这边风景》等。曾获意大利蒙德罗文学奖、日本创价学会和平与文化奖、茅盾文学奖等多项文学大奖。作品已翻译为二十多种语言在各国出版发行。
“这边风景”
王蒙在新疆伊犁生活工作了16年。他于《在伊犁》的“后记”中回忆道:“1965年至1971年,我在伊犁地区农村劳动生活六年,1965年至1973年,我同时在伊宁市安家落户(是准确意义上的落户,即我全家的户口曾转到了伊犁)八年。也许这在我的迄今为止的经历中占的比例并不算大,但这一段经历确实是非常难忘、奇特与珍贵的。回想和谈论我们在伊犁的生活,唤起并互相补充那些记忆,寄托我们对伊犁的乡亲、友人的思念之情,快要成为我和家人谈话的一个永恒主题了。不论什么时候谈起来都那样兴高采烈、感慨万千,不但历久不衰,而且似乎时间过得愈久,空间距离愈远,那时的生活反而愈加凸现和生动迷人。”新疆地处边陲,王蒙在这里与维吾尔农民“同吃同住同劳作”。多年后,王蒙依然感念那段岁月:“即使是在困难的时期,即使是在这个国家的政治生活很特殊的那个时期,仍然有这样一种生活的热情在里边。而这个热情呢,是新疆的各族人民给我最好的礼物、最好的教育”“没有新疆的这16年,也不会有后来的作家王蒙”。新疆的生活对王蒙的写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革”结束后,王蒙重返文坛,写出了一批以新疆为背景的小说,迎来了文学创作的第二个高峰。这其中的代表作除了《在伊犁》之外,当然也包括这里要具体分析的《这边风景》。
值得肯定的是,虽身处边疆、条件艰苦,但王蒙并没有放弃文学创作,《这边风景》便是王蒙笔耕不辍的有力证明。这部小说创作于1974—1978年间,小说完稿后因种种原因而未能出版,几年的心血只好被束之高阁。之后又因各种变动,小说手稿竟也销声匿迹了:“此稿连同那诡异的时代,再见了,永别了,呜呼哀哉尚飨!”但在尘封了几十年之后,此稿却又重见天日,并最终于2013年出版。囿于创作时的政治社会环境,这部小说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某些因素的影响,但因为作品中有对新疆独特风土人情的动情描绘,有了对日常生活细致扎实的呈现,从而使得这部创作于上世纪70年代的小说依然充满了难能可贵的艺术质感和旺盛的生命力,这也是这部小说在被遗忘近40年之后,却能重新大放异彩的重要原因之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