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玲
摘要:针对院前急救突发、突变、情况复杂等特点,就国家对院前急救护理的相关规范及从业多年对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理解,笔者从提高医护人员自身素质、建立完善的院前护理应对体制、从管理角度加强院前急救护理工作这三个方面做了详尽的分析与阐释,有力地说明了这三点对于提高院前急救的护理品质的重要性。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医护人员;技术操作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2-0077-02
所谓院前急救,顾名思义就是指未进入医院之前对病人进行的用以起到抢救生命、缓解症状、稳定病情、安全运转为目的的处理。我国急症多发生在医院以外,故需要进行院前急救的患者大大多于要进行急诊的患者,此外我国平均每分钟就有四个因未得到及时正确的院前急救而丧失生命的患者。因此,提升院前急救的护理品质迫在眉睫。
一、提高医护人员自身素质
随着医疗急救事业的不断发展,院前急救已经成为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抢救的成功率及病人的伤残率和死亡率。在提高院前急救护理质量的进程中,医护人员的自身素质是重中之重。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急救护理队伍是必要的[1]。
1.素质教育内容。素质教育应包括政治素质、职业素质、业务素质、技能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这些项。做好政治素质教育,就要把握好两个观点,牢记两句话,做到七个自。其中,这两个观点是指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把护理质量放在第一位。以保护人民健康为目标,树立急救意识,为卫生健康保健事业奋斗终生。两句话即“院前护理高尚,解除病人疾苦高于个人得失”和“院前护理光荣,为人民健康事业无私奉献”;七个自即“自爱、自尊、自强、自信、自力、自重、自制”;搞好职业素质教育,要树立护理职业是为病人解决疾苦给人带来光明和希望的理念。所以,要引导院前护理人员对院前急救工作的正确理解和认识,提升对院前急救专业的热爱,培养好自身的言谈举止,自身举止得当的同时要会使用得体的带有保护性的语言安慰、同情患者及其家属,护理过程要轻柔熟练反应及时,情绪饱满,富有活力,给人以正能量;业务素质:院前护理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护理基础理论和相关的医学知识,同时要不断通过进修、培训,学习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不断满足和适应院前急救护理工作发展的需要;技能素质:护理操作是每一名护士的基本功,是成功抢救病人的一把金钥匙,要明确知识与技能并重,苦练基本功,掌握过硬的本领,胆大心细、面面俱到、疏而不漏,能够灵活机智有条不紊地开展护理工作;科学文化素质:随着院前急救事业的迅速发展,相关知识的不断更新,为适应发展的需要,除了不断学习外,还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创新。同时,注重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加强社会学、哲学、法学、政治经济学和自然科学的学习。用知识武装大脑,为推进院前急救相关知识的完善做贡献;心理素质:院前急救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和突变性,因此,院前急救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有良好的情绪和开朗宁静的心境,要有良好的自控能力和十足的忍受能力,要善于观察,该出手时就出手;身体素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良好的身体做支撑,就无法正常地开展院前急救,因此,作为院前急救的医护工作人员,要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和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提高自身身体素质[2]。
2.提高院前护理人员素质的措施。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关乎急救工作的质量,针对从业这些年的经历,笔者认为应从思想理念、交流培训、群众监督、争优评选等方面着手。首先,在思想理念方面,我们必须把岗前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要求从新人一进院就从思想上明确“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忠于岗位,开拓进取,精益求精,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意识”,致力于成为一名高素质的院前急救护士;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的互动交流学习,不断提高护士的业务技能,着眼于世界,请大师名师并派出学习能力强的护士出去学习进修;要加强责任目标考核接受群众监督,及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将患者救治过程中的难点重点及时个告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开展“争创青年文明号”和“争优创先”服务活动。针对目前青年护士较多的特点,促进其全面发展,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岗位练兵、公布服务承若,提高服务质量。
二、建立完善的院前护理应对体制
由于院前急救具有紧急性、复杂性、困难性、随机性等特点,这就加剧了急救的难度。然而由于院前急救人员的年龄偏小,具有较好的体格和灵活的思维,但是往往缺乏生活的阅历和处理突发情况的经验。因此,本节笔者就院前护理常见的隐患及相应的对策作出全面的总结,用以为完善院前护理的应对机制做铺垫。
1.院前急救的常见隐患。院前急救常见的隐患包括人为因素导致的隐患、硬件设备不全或存在故障、管理不够规范等。而人为因素导致的隐患又包括呼救电话接听记录不详细、医护人员心理素质较差缺乏经验、出诊速度慢、医护人员技术不熟练、现场急救处理不当等。如,在接听患者急救电话时,未能详细地询问患者或患者家属详细地址、联系方式、现场大致情况、受伤人数以及受伤大体严重程度。在接到呼救电话时对方往往情绪紧张,语气急促,语言组织能力较差,时间、地点、现场描述、受伤人数及伤及程度描述不够清楚。己方由于比较慌张也常常不能正确引导和舒缓对方思绪,时常会发生双方对对方描述不能正确理解,情绪比较激动,没能够表达清楚就结束了通话。因此,会导致出车速度慢,空跑或延时到达,耽搁了时间,延误了患者的救治;少数院前急救人员、救护司机及马路上的行人等对急诊救人的意识不够强,出诊速度慢,未能在指定的时间出诊、出车及路上行人车辆的种种不配合,难以达到急救出车的时间要求。不能在国家要求的5~10min内做好准备迅速出诊,达不到国家规范要求;院前急救人员的急救技术掌握不够熟练,出诊的护士业务技术不够熟练,不熟悉具体的操作章程,动作迟缓,不能够当机立断。例如,现实生活中常能见到一些急救人员不熟悉徒手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包扎、固定、止血等急救章程,以及出诊护士在现场条件比较恶劣时不能有效利用周边环境等一些有利条件,思维不够灵敏,应变不够及时,或院前急救护士在野外环境静脉穿刺成功率低等,都将不利于院前抢救的质量;因院前急救本身固有的一些特定情况如突然发生、现场情况比较复杂而救援任务非常急迫,导致的准备不够充分,现场救治条件不够理想,没有充足的光线,无关人员较多导致拥挤,救治空间不足等导致的对患者检查不够仔细或遗漏了某些至关重要的细节而导致的患者在运送途中病情加重或出现二次伤害等;院前急救物品处于完好状态是保证患者得到有效救治的重要因素,抢救设备、必备药品是否齐全,放置是否规范都将直接影响救治效果。如针对大出血患者急需的扩充血容量的药品未带或少带,遇到喉头阻塞患者而未带气管切开包,遇到脊椎骨患者而未带固定用的钢板,将导致救治工作不理想;少数医院内部没有一套规范化的院前急救管理模式。如,医院对急救人员管理松散、对急救人员的培训流于形式、没有专业的院前急救人员如遇突发情况临时借调等。endprint
2.应对措施。统一规范管理、提高急救意识、定期组织培训考核,规范急救的各个流程并完善相应的制度;在体制上应病房与急诊科、ICU与急诊科、手术室与急诊科、产房与急诊科交接流程,并在交接登记本中记录详尽;进一步规范120电话接听登记要求及出诊登记本的记录规范。做到字迹清晰,内容详尽,有据可查;规范在抢救过程中的管理制度,对采取的措施、病情的发展变化、用药情况等记录在案;要加强对院前急救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可以经常模拟各种突发情况进行演习,边学习边总结;加强对院前急救人员的心理素质的培训,院方可以适时适量地给院前急救人员一定的压力,以磨砺他们的心理承受力,但要把握好度,做到松弛有度;加强后勤监管力度,保障物资的质和量,同时保障医疗设备能正常运行;要严格落实责任到人制,落实好签字制度,加强与病人家属的沟通与急诊的衔接工作。
三、从管理角度加强院前急救护理
就笔者从事院前急救的经历和感受,认为院前急救的管理应加强对急救人员的从业资格监管和日从工作中的点点细节与提高透明度加强医患交流几方面努力提升。
1.加强对院前急救护理人员的从业资格监管。从事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护士除具备执业护士资格,2年以上相关工作从业经验,最好还应具备能在当地三甲医院进修急诊学习半年以上,上岗前还应对急救电话接听规程、医患沟通疏导、医疗文书书写等方面进行考核。
2.加强日常工作细节管理。所谓细节,就是指容易被忽视而又十分重要的环节。具体应加强对3分钟出车,对接听急救电话业务及记录的完备详尽;加强交接班的监管,在交接班的同时应对仪器设备、药品器具的数量及质量进行核对,落实好签字流程;针对国家对院前救治护理工作的相关要求过于笼统,应对自身严格要求,在不违背国家对院前救治护理的相关指示外要以各地出台的院前急救护理章程中最严格对患者最有利的规章来约束自己。
3.提高救治过程的透明度,及时与患方沟通。在院前急救护理过程中,对病人的救治方案及可能存在的风险要客观地告知患方,在救治过程中最好留有当时的影像资料以备不时之需。与患方勤交流,提高患方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
院前急救护理工作在急救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关乎急救的成败。就本文而言,笔者从加强医护人员自身素质、建立完善的院前护理应对体制和管理者加强监管的角度做了详尽的分析和诠释,就这三方面而言,其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若要提升院前急救的护理品质,就要重点着手于这三方面,面面都要管,面面都要硬。
参考文献:
[1]李任芬,杨芬,谭春萍.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急救护理质量[J].西藏医药,2011,(10):66-68.
[2]张岚.急诊护理工作发展趋势[J].医学护理学分册,2010,22(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