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会珍
摘要:以中国知网最近十几年的委婉语相关期刊论文及硕博论文为材料基础展开分析,总结出新时期委婉语研究的特点,指出委婉语研究的发展趋势,以期对国内的委婉语研究有所启示。
关键词:委婉语;特点;趋势
中图分类号:H0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2-0069-03
一、引言
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尽管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各异,但各国语言中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大量委婉语。委婉语是人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委婉语的产生始于“塔布”,是用一种间接或含蓄的说法代替粗鲁的、具有令人不悦的含义或不够尊敬的表示方法。委婉语是调剂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只要人在社会中生存,就会有意无意地使用委婉语。由于在交际中使用委婉语,人们的语言更丰富、更文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美好、更和谐。
二、委婉语研究的多维视角
委婉语作为一种常见而重要的语言现象,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作用巨大,学者们对委婉语的研究也从未停止,委婉语研究一直是语言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上世纪国内学者对委婉语的研究主要从语义学(刘纯豹等)、修辞学(陈望道等)、语用学(束定芳等)等角度展开,他们的研究成果对国内委婉语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的委婉语研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学者们不断开辟新的研究视角并深入研究。在中国知网上以委婉语为关键词进行检索,2001年至2014年公开发表的期刊论文就有近三千篇,硕博论文近四百篇。研究者依据不同的理论,从不同视角探讨委婉语的分类、生成手段、产生原因、语用功能等。综合国内学界最近十多年的研究成果,委婉语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下几个方向:
1.认知语言学视角。认知语言学是当今语言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已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领域一个影响与日俱增的分支学科。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当前不少学者开始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探讨委婉语产生的深层原因,重点分析委婉语生成的内在机制和发展变化特点,探索委婉语的认知理据。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委婉语研究侧重于用原型范畴理论阐释委婉语的生成和发展机制(如廖彦婷、徐小鹏等)。学者们把禁忌语和委婉语划归在同一个认知范畴,认为禁忌语和委婉语构成指称禁忌的同一范畴,分别是语义范畴中的原型义项和边缘义项。禁忌语(原型义项)的突显性强,容易被感知,而委婉语(边缘性义项)突显性较弱,模糊性较大,不易感知,所以使得语言形式与所指引起禁忌的事物间的距离拉大,从而达到委婉的目的。处于范畴边缘的某委婉语,由于使用频率增加,认知地位也随之逐步提高,向处于范畴中心的典型成员靠拢并逐渐取得典型成员的资格,成为新的禁忌语。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和转喻理论的委婉语研究重点探讨委婉语的认知理据,探索不同民族的文化认知模式(如孙毅、蒋小军等)。学者们认为委婉语本质上是一种隐喻,隐喻认知模式通过张扬或贬抑,削弱了禁忌语与避讳事物之间的生硬联系,达到缓和、折中的认知效果。在委婉发生程序中,转喻作为人类思维和认知方式的关键路向同样反映在人类生成和使用委婉语的语言沟通活动中。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委婉语的意义建构进行认知解读,这对委婉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如李松等)。概念整合是一种人类进行思维的活动,尤其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基本心理认知机制。概念整合网络的构建必须历经建立心理空间、跨空间匹配、向整合空间的选择性映射、确立共享结构、重新映射回各输入空间等步骤。解读委婉语的过程中,委婉语心理空间和具体的话语空间总是在相互作用,在认知语境的作用下,促成各空间概念产生关联,这些关联成为人类解读话语时认知推理的基础,在整合空间里,形成突生结构,即委婉语话语的隐含意义。
2.语用学视角。随着语用学的发展,一些研究者运用语用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如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自我保护原则等对委婉语展开分析。格赖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和利奇提出的礼貌原则是两个重要的语用原则,也是指引人们交际的两个主要原则。近年来从语用学角度研究委婉语主要就是从语用学角度解释交际中委婉语存在的理论基础,探讨委婉语和礼貌原则以及合作原则之间的关系。学者们的观点基本一致,认为委婉语是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指导下的一种重要的交际方法,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或效果,人们在交际中使用委婉语,这不仅很好地体现了礼貌原则,但与此同时也通常会违反合作原则的某项准则或同时违反几项准则,最终实现成功交际。此外,还有不少学者重点研究委婉语的语用特征和语用功能,认为委婉语具有含蓄性、时代性、地域性、语域性、民族性、习语性的语用特征(卢庆生)。委婉语具有避讳避俗、礼貌、掩饰、褒扬美化、幽默讽刺等语用功能(刘晓燕、李若娟等)。另外,还有学者从顺应论的角度研究委婉语对交际语境的顺应,阐释委婉语形成的语用动因(如王艳华、王小龙等)。基于关联理论和顺应论之上的关联―顺应模式从特定的角度将关联理论中的明示-推理过程和顺应论中的语言选择顺应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分析交际过程中的委婉语(如陈敏等)。该模式有效剖析了交际中选择和理解委婉语的认知机制,同时也充分凸显出动态语境对交际双方选择和理解委婉语的制约作用。
3.美学语言学视角。美学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审美属性,研究日常言语活动和言语行为既作为交际活动又作为审美活动时的特点和规律的学科。审美意识包括语言美和言语美两个方面。近几年,有学者从美学语言学视角研究委婉语,重点分析委婉语的美学特征,探讨委婉语独特的美学价值。学者们把委婉语的美学特征归结为情感美、含蓄美、联想美、幽默美(余义兵);委婉语具有褒扬美、含蓄美、形象美、民族特性美(年晓萍)。还有学者从美学语言学角度探究委婉语产生、发展的原因,认为委婉语的产生由人们的审美心理和审美价值观决定,遵循悦人原则、迂回原则、积极原则和求雅原则(余义兵);委婉语的美学构造原则包括距离原则、模糊原则、礼貌原则和功利原则。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影响委婉语的产生与运用,英汉委婉语的共性与个性是由不同民族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的共通之处与差异造成的,委婉语的使用随人类审美意识的变化而变化(汤菲菲)。还有学者从美学角度探讨了女性委婉语。endprint
4.语义学视角。学者们从语义学角度对委婉语的语义特征进行研究,如用“语义三角论”解释委婉语的生成,认为委婉语的功能是把语义关系有效地加以曲折化,以实现委婉的目的。伍铁平运用模糊理论揭示了委婉语的的四种生成手段:用模糊词语婉指精确词语,用精确词语婉指另一个精确词语,用同属一个集合的模糊程度大的词语婉指模糊程度小的词语,用属于不同集合的一个模糊词语婉指另一个模糊词语。另外还有学者从模糊语言学角度分析了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包括避讳、文雅、礼貌、自我保护等。张宏丽论述了俄语委婉语的模糊性特征。
5.社会文化视角。委婉语是人类社会心理的一面镜子,委婉语的使用反映出形形色色的社会文化心理。学者们从社会心理的角度对委婉语产生的原因、动机等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委婉语产生的心理基础。梁菊、唐德根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阐释委婉语产生的动机,认为人们选择使用委婉语是为了满足自己特定的需要。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特定的文化风貌、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作为文化载体的委婉语是人类语言的精华,是人们长期受本民族文化长期影响的结果,特别受到其民族心理、价值观、社会习俗的影响,不同语言中的委婉语不尽相同。从文化视角研究委婉语,主要是进行委婉语的语际对比,探讨不同语言的委婉语中所蕴含的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及文化差异,研究委婉语的文化内涵,进而帮助外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第二语言,减少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障碍。于佳慧探讨了汉语死亡委婉语的文化来源,李丽分析了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差异,黄礼晶总结了委婉语所反映的中俄文化差异。
6.翻译视角。中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价值观念、语言特色差异明显,委婉语的理解、使用和表达方式也受各自社会文化的制约,差异较大,因此掌握委婉语的翻译技巧对于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作用重大。学者们从翻译角度研究委婉语,主要侧重的是委婉语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研究,包括直译法、意译法、加注法、省略法、移植法等(薛小红)。黄娟娟从关联理论视角探讨了委婉语的口译策略。邹建玲提出对于规约性委婉语可以采用直译法、意译法、加注法、移植法,对于非规约性委婉语可采用对等翻译和改译的方法。朱月娥尝试用语域对等的方法指导委婉语的翻译实践。杨芳从文化翻译的角度研究委婉语,探寻委婉语翻译研究的新视角。高少萍则从话语伦理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委婉语的翻译。
7.教学视角。从教学角度对委婉语进行的研究,主要围绕委婉语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课堂教学中教师委婉语的使用策略展开。所有研究者都肯定委婉语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认为教学过程中使用委婉语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特点的学生恰当使用委婉语,特别是评价用语、批评用语、指令用语、课堂教导用语等(朱勤芹)。还有学者对大学生的委婉意识程度和教师的委婉意识培养展开研究,并对委婉语教学提出建议(如伍丹琼、宋欣)。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委婉语的使用研究也得到一定的重视(如王咨文)。
三、委婉语研究的特点
多年来,委婉语一直是国内语言学家们研究的热点。不同时代的学者研究委婉语的角度并不相同。总结近二十年来学们者对委婉语的研究,我们发现国内委婉语研究具有如下特点:
1.委婉语的研究涉及语言学及其多个分支学科,委婉语研究多层次、多角度,尤其是随着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委婉语的认知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同时,新的研究视角不断涌现,近两年有研究人员尝试采用外延内涵传承说和心智哲学的意向性理论为理论依据,探讨委婉语的生成机制(如刘鹏)。
2.以委婉语为研究对象,最近十几年的研究对不再仅局限于委婉语的定义、分类、构成手段,而是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委婉语的使用特点、构造原则、生成机制、语用功能及其应用,对委婉语有了更细致深刻的认识。
3.对委婉语的研究,主要的研究语料是英语委婉语,对汉语委婉语和其他语种委婉语的研究相对较少,委婉语的对比研究主要集中于英汉委婉语的对比研究,汉语与其他语种的对比分析研究不够。
4.委婉语包括委婉词语和委婉表达方式,近年来的研究多是针对委婉词语进行的研究,特别是在依据相关理论探讨委婉语的生成机制时,仅限于委婉词语,往往把禁忌语和委婉语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广义上的委婉语或者说非规约性委婉语的研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理论的应用缺乏普适性。
5.研究者在研究委婉语时侧重对委婉语表达者一方的研究,忽略了对委婉语接受者一方的研究,对委婉语进行静态剖析者居多,而放在具体交际环境中进行动态剖析者较少。
6.委婉语研究中以主观概括分析各类委婉语现象者居多,缺乏具体材料的归纳支撑,实证研究比较缺乏,忽略了委婉语不断更新的特点以及其与语言系统发展变化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当今的信息化网络化时代,人们利用网上平台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网络委婉语相当普遍,但目前网络委婉语的研究还没有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
四、委婉语研究的发展趋势
委婉语研究历史悠久,纵观十多年来国内的委婉语研究,研究视角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研究的内容也更丰富多样。有关委婉语的硕博论文以及各种期刊杂志上的文章比比皆是,但研究难免存在某些重复和雷同,委婉语研究目前面临一个较长时间的缓慢发展期,尚需要进一步深入全面系统研究。在对以往委婉语研究成果进行分类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委婉语研究要以现代语言学理论为指导,进行跨学科交叉研究。以往的委婉语研究多以语用学的相关理论为研究理论基础,近期的研究开始以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为理论基础,理论指导下的委婉语研究大多数只涉及部分规约性委婉语,研究不够全面,不够系统,不够深入。委婉语这一语言现象与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都有密切联系,在当今语言学界形式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并存的情况下,以其中任何一派为理论基础,采取跨学科交叉研究,将会有所成就。endprint
2.委婉语研究要不断完善研究方法,拓宽研究思路。以往的委婉语研究,主要采取的是以描述和分析语言现象为主的定性研究,采用的语言材料有限,缺乏充足的语料支撑和更加客观的定量研究。委婉语的研究,可以采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通过建立委婉语语料库进行更加客观的实证性研究。
3.委婉语研究要更加重视多语种对比研究。委婉语对比研究一直是委婉语研究的重要方向,但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英汉委婉语的对比,汉语与其他语种的对比研究比较鲜见。委婉语研究可以考虑进行不同语种委婉语历时或者共时的对比,探索不同语言委婉语的共性和个性,探究人类语言本质。
4.委婉语研究要与时俱进,密切关注委婉语的最新发展状况。委婉语是不断发展的、动态的,不仅昔日的委婉语会变成常态语,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还会不断出现新的委婉表达形式。委婉语研究要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关注委婉语的最新发展形势,特别是近些年不断普及的网络委婉语应该引起研究者的重视。
5.要关注与委婉语相对立的逆委婉语现象的研究。当今社会,在普遍追求委婉的社会大背景下,随着网络的普及,也出现了某些不和谐音符,即非委婉语或者称为逆委婉语现象,在网络和大众媒体的推动下,这些逆委婉语广为流传,对语言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对语言造成了污染,不能不引起语言研究者和相关部门的重视。
五、结语
本文在认真研读并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最近十多年来委婉语研究的最新成果,总结了委婉语研究的最新发展方向,指出了委婉语研究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和研究的发展趋势。今后的委婉语研究应该在现代语言学先进理论的指导下,采用更为合理的研究方法,注重跨学科交叉研究和对比研究,与时俱进,关注委婉语的最新发展状况,突破委婉语研究的发展瓶颈,以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廖彦婷.从原型范畴理论看委婉语和禁忌语[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2]曹兰兰,许曦明.委婉语的生成机制之一——隐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
[3]孙毅,陈雯.认知语言学界标中委婉语的双轮驱动:隐喻与转喻[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4]李松.概念整合理论对英语委婉语的认知阐释[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02).
[5]余义兵.委婉语的美学认知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10,(05).
[6]陈敏.关联-顺应视角下的委婉语[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
注:本文参阅中国知网以委婉语为关键词搜索到的数百篇期刊论文及硕博论文,在此不一一列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