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
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课程,是十八大以来党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不仅关系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关系着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和长远发展。
关键词:立德树人;教育事业;根本任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2-0036-02 中国有句俗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揭示了教育的根本价值,就是给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德才兼备的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创造科学知识和物质财富,推动民族兴旺,推动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对教育的根本性和任务的新概括,后来习总书记在北大的讲话在次提及立德树人的内涵,习总书记讲:“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故学校的工作即培养真心认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有”新人。
何为立德树人?古人曾讲到立德的问题。中华民族是重视德育和志趣高尚的民族,“立德”为我国古代的“三不朽”之一,如《左传》中讲“太上有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将立德放在第一位。古代学者认为,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实现道德理想,其次是事业追求、建功立业,再次是有知识,著书立说。把德放在首位是因为万事从做人开始。所谓立德即为建立或树立德业,而树人即为培养人才。《管子》中讲“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的立德树人,即给后代做榜样,培养人才。立德树人基本上成为我国历代教育共同遵循的理念。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当年孔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即宣讲人伦道德,自己以身正则。现在立德树人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就是要求从事教育事业的人,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即第一课程,是有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的。教育能提升和完善人的素质和能力,但也有可能在一定条件下被用来限制人的精神和能力,正因为教育对社会发展极其重要,所以十八大以来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任务,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核心。
立德树人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背后,都体现其核心价值观。习总书记讲“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他尤其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还特别提到“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着中国优秀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强大的精神信念作为引领和支撑。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来自对崇高价值观的共同认可,来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习总书记要求广大青年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勤学是前提,求得真实学问,修德是基础,注重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既修好公德,也修好私德,明辨是保障,善于明辨是非,把握奋斗目标和航向,笃实是关键,扎实干事,踏实做人。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四个方面紧密相连。尤其牢记“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的道理。立德树人也就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青少年日常行为准则和自觉奉行的信念和理想。同时也要深刻地认识到“育德”与“曾智”彼此交融,不可分割,也就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育(立德树人)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不可低估。有人说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伟大事业,教育在这里指的是学校教育,它是根据一定的社会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传授,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获得,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在教育中德育尤为重要,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具有社会性,并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德育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具有历史性的动态发展。德育在阶级和民族存在的社会中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培养为自己服务而又忠于自己的人才,德是首位的。在中国古代无论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其教育都十分注重修德。在西方古代和近现代教育也涉及不少德育方面的内容和原则。我们党几代领导人一直把德育放在首位,特别是今天把立德树人之德育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位新形势下的德育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立德树人之首要和关键是立师德,铸师魂。“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师德也即教师职业道德,它是从事教育教学的工作者所应有的道德规范,也是知识分子的职业道德之一。用孔子的话来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王夫之也讲“欲明人者必须先自明”。在今天,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德批判地继承了历代师德的优秀遗产,是社会主义国家道德建设的重要部分,从根本上区别于以往的教师职业道德,是最先进、最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在人们心目中,教师被赋予神圣的使命和崇高的责任,广大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人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工作责任心强,兢兢业业,用自己的言和行诠释着教师的内在含义,大家以“园丁”、“红烛”为之赞叹。但是目前也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存在于教师队伍中,如轻德重智的教育教学、教师体罚学生、补习培训成第三学期、校园暴力等等,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往往只注意学生的成绩名次考分,其他的则视而不见。其实爱因斯坦早就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所以我们要清楚地知晓,教师之师德是立德树人成败的关键,立德首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立德树人,师德为笵,知识或可言传,德行须得身教”。在立德树人的工作中,有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尤为重要,立德树人就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而育人要通过人来完成,在目前教师的某些方面受到社会质疑,作为教师,要先立德,也要以德执教,自觉认识教师的责任,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无私奉献。当然作为教师也应勇于探索,积极进取,提高专业素质、教学水平,尤其掌握新科技,这同样也是给予学生良好的道德示范。有段话颇有哲理:无才无德,学生讨厌你:有才无德,学生敬畏你:有德无才,学生同情你:德才兼备,学生才会真心拥戴你。在学生心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言行能够对青年学生进行示范熏陶,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的师资队伍,是实施立德树人工作的前提和保证。endprint
立德树人德为先、入心为要。立德即要树立德业,“德为才之帅”,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青年学生处在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德育为先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学校的德育教育中,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从课程德育、社会实践和学校文化三方面进行,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还主要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在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上下功夫。此外,还有入心,即真正进大脑。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多元的价值观、日异月新的发展、海量的信息包围,让德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故过去的照本宣科、讲大道理或以分数定高低的做法,难将德育真正为学生所认识,甚至会引起其反感。因而要从目前实际出发,具有亲和力、感染力,有针对性地创新,用正能量的东西来引导,为学生们的成长建造良好的环境。同时在立德树人过程中还要做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的崇高要求,教育的目的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学校要全面地进行素质教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道德品质修养相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有知识有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之有一种乐观向上积极健康不断进取的心态,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具有胜不骄败不馁的风貌。立德树人还应使每个人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立德树人在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一种因材施教,在党的代表大会上包括习近平同志的讲话中都强调关怀每个、培养每个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受教育的机会,使每一个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性格志向的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展,人人都能成才。
总之,立德树人的提出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性。教育关乎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千秋大计,“要让红旗飘万代,重在教育下一代”这句话从没有过时。立德树人是我国历代教育者共同遵循的理念,也是人们学习的第一课程。十八大报告和习总书记的讲话一再强调“立德树人”,坚强而有力地回答了这一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具有里程碑意义,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充分体现了党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也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建功立业的科学行动指南。这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指明了今后的发展方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