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环保公益活动回顾
11月26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环保部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CAEC)共同举办“一带一路与绿色金融系列研究”的报告发布研讨会,发布《区域开发机构环境与社会管理框架国际经验研究》报告,指出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投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应借鉴多边开发银行的国际经验,通过绿色金融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可持续发展。
近日,浙江中医药大学“行动派”公益环保团队举办的“iHuan听见你的声音”公益环保音乐节火热开唱。虽然下着蒙蒙细雨,但怀揣公益环保梦想的“行动派”团队联手校园摇滚乐队“动脉血”,用音乐阐释“绿色环保,废物利用”理念,向广大师生发出“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环境”呼唤,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他们的环保行动中来。
整场晚会处处诠释着环保理念,体现着环保创意。团队成员用书签代替宣传单、用秋叶绘制海报、用旧报纸制作邀请函、用旧瓶盖制作创意KT板,努力将环保理念渗透到每一个细节;晚会现场听众用废旧瓶盖合力贴成的循环利用图标在夜晚里熠熠生辉,嗨唱过程中观众自发用手机手电筒充当起荧光棒营造了浪漫而清新的氛围;一首《还我蔚蓝》让环保与音乐碰撞出激烈火花,将晚会推向了高潮。
11月30日,国内首届环保组织联合招聘会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顺利举行。本次联合招聘会由合一绿学院和南京大学环境学院、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共同举办,是支持环保组织发展的成蹊计划的一部分。
招聘会共有来自南京、上海、南昌、深圳、昆明等全国各地的12家环保组织参与,提供包括项目经理、项目专员、设计师、实习生等数十个岗位。包括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在内的南京等地高校学生,以及从全国各地选拔而来参加成蹊青年环保人才培训营的优秀环保青年,还有从海外留学归来的学生,共同参加了此次招聘会。
11月24日,SRI农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了关于“恢复力”的圆桌讨论会。
恢复力(Resilience),又译作韧性、弹性、海绵,指个体、家庭、群体或系统在不牺牲(和潜在提升)其长远利益的前提下,预测和承受危害、气候变化影响、其他冲击和压力以及从中恢复的能力。随着气候变化危机不断加剧,一些国际NGO选择通过构建系统的恢复力来适应气候变化,并把基于恢复力的管理看作是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重要途径。
12月3日,首届中国海洋公益论坛在海口举行。该论坛旨在提升中国社会及慈善公益界对海洋环保行动的认识与支持,为关注海洋的公益机构、基金会、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搭建一个展示、交流和相互学习的平台,倡导海洋环保组织资源共享、多方协作。
据了解,成长中的中国公益力量越来越关注海洋,但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相对缺乏,行动分散、缺少交流,尚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由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深圳首届环保公益跑活动“绿动鹏城”于11月28日在深圳中心公园开跑。与以往的跑步活动不同,这次公益跑把健康运动与奉献大爱融为一体,主打“你跑步,我出钱”,参与者所跑的里程数将全部转化为“捐赠基金”,由深圳航空认捐,定向捐助深圳公益环保项目。
与以往的跑步活动不同,此次每一位参与“绿动鹏城”的小伙伴,在报名时将签署一份绿色承诺书,承诺在接下来的一年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绿色出行,少开车、随手关灯、做好垃圾分类……让深圳的天空更蓝、河水更清,让深圳人心灵更美。
近日,全球首张红嘴鸥迁徙路线图出炉,对红嘴鸥从哪儿来、迁徙路线、迁徙范围等进行了全面阐述。红嘴鸥的迁徙路线为,春季:昆明滇池→绵阳三江→银川沙湖→俄罗斯西伯利亚;冬季:俄罗斯西伯利亚→银川沙湖→绵阳三江→昆明滇池。
从去年12月开始,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就给滇池的红嘴鸥备了一批高科技“新装”——具有实时传输卫星定位信号功能的GPS,以追踪它们的迁徙路线。近一年时间过去了,34只“身负重任”的红嘴鸥总共传回了32000多条信号,这些数据准确地记录了族群迁徙的轨迹和繁殖信息。
卫星数据显示,部分红嘴鸥有着惊人的活动能力,它们中的一些甚至飞到了阳宗海、江川的星云湖等滇中的一些高原湖泊,最远的飞到了楚雄的禄丰。这说明,有的越冬红嘴鸥,一天的活动范围能超过150公里。而速度最快的红嘴鸥,花费了19个小时,连续飞行了近900公里,飞行时速超过4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