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洁:“青弋行者”致敬青春

2015-12-11 06:36阿友
中华环境 2015年12期
关键词:鱼鹰母亲河生态

阿友

丁洁:“青弋行者”致敬青春

阿友

安徽环保民间组织芜湖生态中心秘书长27岁的女孩丁洁,大胆探索民间保护河流新模式,以独特创意将皖南地区的母亲河青弋江格式成河流图书馆搬上网络,让更多的人参到母亲河保护当中来。

“女汉子”矢志护清流

2007年,1988年出生的安徽滁州女孩丁洁还是安徽工程大学社会工作专业一年级学生,课余接触了很多挥洒青春汗水的社会公益组织,受到影响的丁洁决定利用所学特长,将来成为一名有为的公益行业从业者。2011年,丁洁毕业后如愿加入了“芜湖生态中心”。

清粼粼的青弋江是晥南最大的长江支流,流跨祁门、黟县、歙县、旌德等11县市,于芜湖市西南郊注入长江,滋润着流域百十万人的心田与千万亩良田。

为了让母亲河长年一江清流,丁洁的主要工作便是风雨无阻跋涉在青弋江两岸,悄悄进行污染源摸底调查。一旦发现有不法企业偷拍污水,立即取样,检测取证后向环保部门举报,配合执法机构对违法企业进行查处。要保护好青弋江,就要调查熟悉母亲河,只有了解污染的隐患与源头在哪,才能有针对性的展开保护。

安徽黄山市黟县洪星乡的方家岭是青弋江水系和新安江水系分水岭,也是青弋江的正源。2012年的夏天,青弋行者队伍来到黟县洪星乡。在源头,随着经济发展及盘山公路的修建,山区经济林开发所得日益成为当地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但黟县林业局相明文规定:阔叶林严禁砍伐,且杉树林有限制性砍伐(每户每年砍伐标准为0.5—0.8 立方米/人)。考察队从刚获“安徽生态乡镇”称号的洪星乡政府了解到,该乡林木采伐量逐年减少,大面积的商品林产生量远大于间伐消耗量,全乡森林覆盖率达到 92%以上,生态环境非常优良,为青弋江涵养出甘甜清流提供了强大生态屏障。

此外,茶叶是山上村民另一主要经济来源。由于茶树需在平缓山坡上种植,为保护生态,洪星乡政府近几年对坡度较大的茶地推行“退茶还竹”、“退茶还林”,政府为生态保护做出努力得到山民们的支持,可缩减林木采伐指标,保护天然林和公益林,顿使林农茶农收入减少,又因公益林补助标准偏低,山民生活质量受到影响,不利于长远的保护。

“山民们的利益也应该得到尊重,他们生活应该得到保障,政府应该保护与开发并举,广开村民致富渠道,才能使生态保护步入良性循环。”丁洁的建议引起了山民和当地政府官员的共鸣。

生态与人文同步落寞

青弋江水源丰富,流域群山绵延,绝佳的环境孕育了金头闭壳龟、麋鹿等珍稀物种,但当地居民现在却很少能发现它们了。

物种的消失,究竟谁之过?

丁洁试图寻找答案。青弋江流域建有大大小小的水坝 200 多座,小水电站10多座。小水电利用青弋江的阶梯差,开发水利资源,进行发电、灌溉、渔业养殖等经济活动。这些开发为繁荣当地经济、便利居民生活同时,对生态的副作用也不容低估。

宏潭乡的石栏杆水库建起后,水面抬升了 10 米,水库附近聚集着大量从上游漂来的生活垃圾。水电站建设、大坝拦腰截断河流,导致洄游鱼类无法正常洄游完成繁殖,同时截断了上下游鱼类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生动物的繁衍。同时水库面积较天然河流大很多,必会造成小区域的气候变化无常。

青弋行者源头调研。

丁洁走在青弋江畔安谧宁静的西河古镇,昔日繁华的商业重埠,但见毫无生机的青石板路和灰暗的旧房子。

西河边上住着祖孙四代靠鱼鹰(俗称鸬鹚)捕鱼为生的老把式渔民高志俊,今年41岁的高志俊15岁始习鱼鹰捕鱼技术。近30年的捕鱼经历,把他历练成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土著资深掌故。清早起床可通过天色判断晴雨,可据风向确定船只航向,更绝的是竟可以江水涨水高度估测鱼群方位:水流湍急将密集丰茂渔草从河床中央冲向两边,激流中鱼群而无法安身,则栖息堤坝两边冲浪觅食。

然而在大肆采沙、电鱼炸鱼等毁灭生态极端手段的荼毒下,而今鱼鹰几无用武之地,加之在多元经济浪潮冲击下,传统的鱼鹰捕鱼技能出现断档而后继无人。高志俊一脸的落寞茫然,“随着鱼鹰、渔夫的老去和年轻人外出务工,那样原汁原味的原生态场景已经无法传承,无法在青弋江复活了。”

躬身行动带来希望

2014年的青弋行者队伍,用12天梳理出了流域12个古镇的无奈与嗟叹:上世纪90年代后,精壮人口外出打工在城里就业安家,留守古镇的多是空巢老人看守留守儿童,多数本地人对古镇的文化严重缺乏认同感。许多有价值的古宅古树在岁月风雨侵蚀中日渐衰败,但苦于修复技术及资金的缺乏而放任加剧凋敝。一些沿袭几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竹编、扎纸龙、鱼鹰捕鱼等后继无人,当地政府也迫切希望古镇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开发,但一切仅仅停留在意向中,无规划更无有效措施。“

一个再发达城市如果没有鲜明历史和特色文化,就像人失去记忆没有灵魂一样,是缺乏生命力没有内涵的。所以,我们要用一种全新的保护方式唤醒人们记忆,全城动员保护母亲河!”丁洁等人暗下誓言。

社会组织力量有限,政府部门监管力量又难以在偏远地区全覆盖,因此,急需出现一种能让全民即时参与与政府良性互动载体,才能让各界发力使污染源无处可藏,才能让流域丰富的人文苏醒。

那么,何不把自己听说到和看到的青弋江信息完整的搬上电脑?通过展开今昔对比,为母亲河建一个最全面最生动最直观的电子图书馆,必能推动河流信息全面公开,增强公众的保护意识!

丁洁为自己的创意激动万分。经过3个月的设计整理,重点围绕青弋江自然历史、人文地理、水质状况及生物多样性关键物种,丁洁建立青弋江资料数据库,还将徒步考察调研收集到的沿岸相关企业信息、流域支流水系分布、流域典型环境问题、部分支流动植物现状等信息,清晰整理记录上传,设计出一个界面清新的青弋江河流网络光影图书馆。以此,向公众展示出一个全新的立体化青弋江,并提供所有信息资料互享互动,扩大了青弋江的知情权及信息公开。

丁洁告诉记者,一个可视化的河流信息图书馆其意义在于:从民间视角出发,建立青弋江流域最全面电子图书馆资料数据库,旨在寻找引导并汇集青弋江保护的本土力量,最终形成青弋江民间行动网络和民间智库。

青弋江网上图书馆运行至今一年多,已吸引众多芜湖高校学子加盟。目前,芜湖生态中心已经培训30多名青年人直接参与到河流保护中来。在丁洁的带动下,一大群“青弋行者”们还走进了宣城、合肥、安庆、芜湖等城市,开展了20多场次的“青弋行者”城市宣讲会及高校分享会,让关注青弋江环保宣传效果最大化。

猜你喜欢
鱼鹰母亲河生态
母亲河、忆江南
鱼鹰:超自我人生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母亲河”到底有多长
鹗VS鸬鹚,真正的“鱼鹰”之战
母亲河情缘
我爱你母亲河
勇敢的小鱼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