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校中有一大部分都是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我们不仅要在平时的学业上对他们多加关注,还要注意他们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非经济困难的学生相比,这些学生不仅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而且他们的心理负担相对也比较重,社会资源非常少。关注经济困难的学生就要关注他们的就业问题。我们工作的中心就是提高这些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校只有从各方面关注经济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就业中遇到的问题,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和规划,这样才能让这些学生顺利就业。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090-01
现在,高等教育越来越大众化,高校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加。根据有效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已经超过400万,比2005年增长17%。由于人数的剧增,就业压力空前加大。所以,如何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高校面临的共同课题。在高校中,有一大部分学生都是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与非经济困难的学生相比,这些学生不仅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他们的心理负担相对也比较重,社会资源非常少,如何提高这些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更是工作中难题。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祝需要依靠学校的教育以及个人的主观努力。这篇文章主要分析了经济困难的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性以及提出了如何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一、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当成一项专门的工作来研究和部署经济困难学生培养和就业
解决高校经济困难的学生的就业问题并不是单纯的解决他们的资金问题就可以,还需要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他们顺利就业等。这就需要学校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对这些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统一部署。工作小组需要对经济困难的学生的现状进行全面的了解,了解他们生活和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以及他们面临的就业难题。然后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相关的教育措施,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做好指导性的工作,特别关注经济困难的学生的日常生活,帮助他们了解就业的现状,教授经济困难的学生一些就业技巧等。
二、切实做好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综合资助体系建设
高校对于资助经济困难的学生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学校要建立一个健康的资助体系,奖学金、助学金的发放要合理,不能出现偏袒现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分配,而且发放时间和发放条件都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制度。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岗位,缓解学生的生活压力。一种健康公平的资助体系能够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反之,学生会 失去信心,开始怨天尤人。
三、高校应成立学生自立、自强的自助组织,使经济困难学生做到自尊、自爱、自立、自强、自律
高校成立学生自助组织,可以增强学校和经济困难的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这个组织帮助学校对经济困难的学生进新房教育,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解决一些困难,为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勤工俭学的工作,给他们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的机会。对经济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照顾,,提高他们的素质,帮助他们不断地完善自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他们拥有更加完善的人格。这个组织对于帮助经济困难的有很大的作用,无论是对于他们的资金帮助,还是对于他们的思想建设方面都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
四、高校应该加强针对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体系建设
由于客观原因,,导致了高校经济困难的学生的学习机会和锻炼机会比非经济困难的学生要少很多。因此,非常有必要针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建立综合素质教育体系。通过建立这个体系,提高经济困难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而言意义非常大。比如,我们可以对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除此之外,高校还应该建立可以持续贯彻落实的教育方式,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指导队伍,要有专门的咨询师,解决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或者问题,关心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肯定,增强他们的自我认知和交际能力。
五、高校应该有针对性的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专业素质拓展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前的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竞争力越来越大,首先在专业素质方面的竞争力非常大,另外在综合素质方面的竞争力也非常大。高校可以设立科技小组,对于科技方面进行研究。把经济困难的学生单独做一个课题,鼓励经济困难的学生积极地参加科研小组,从而让他们展现自己的才能,树立自信心,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对于他们未来的就业有很大的的帮助。
六、高校应该加强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在就业心理以及就业信息方面,学校要把经济困难的学生和非经济困难的学生区别对待,高校应该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为毕业生提供一些当前的就业信息,帮助他们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这对于他们将来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当然了,在高校建立这样的一套制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当然,这个机智的建设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各方面的支持,只有各方面齐心协力,才能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