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艺璇
一个良好的监管体系能够促进创新,它可以创造一种生产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同时促进产量增长
创新至关重要
中国经济报告:全球农业生产现在面临众多挑战,你觉得突破口在哪里?
潘克礼:就加拿大农业和农业食品部而言,我们的宗旨就是要促进农业的创新竞争力和可持续性。所以在我看来,创新是应对这些挑战最重要、最关键的工具。与此同时,也要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短期来看,我们很难控制人口的增长,也很难改变气候变化的现状,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创新性的技术和工艺流程来促进世界农业的发展。在经济上,可持续的农业发展也是我们追求的一个核心目标。在这方面会面临一个比较复杂的挑战:农业是一个由跨部门和多个层级的部门来共同监管的部门,所以我们需要在各个不同部门之间、不同层级的政府之间进行政策上的协调,才能够实现预期目标。
十年前,创新是一个重要的要素,五年之前它的重要性有所提升,而现在它已经成为在农业发展、农业政策制定中的一个核心要素。
中国经济报告:你对中加两国当前的农业形势有何认识?
潘克礼:相信农业对于加拿大及世界各国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中加两国之间有很多的互补性,尤其在农业领域有很强的互补性。而且,我们的国土都非常广,在农业方面有许多相同之处。加拿大有5600万公顷的土地和上百万的农民。也就是说,我们人均的耕地面积是中国的16倍左右。农业对于加拿大经济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对社会发展非常重要。
考虑到世界必须生产出更多的粮食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中国和加拿大都必须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来满足未来的需求。过去50年间,农业领域有许多突飞猛进的新变化,这些变化都是由创新带来的,包括一些新型油类作物的种植等。除了创新之外,我们必须要更多地加强相互合作,比如说贸易。加拿大经济发展依赖于贸易。因此,我们农业生产的一半是用于出口,我们也一直非常积极地推进双边以及多边贸易谈判。我们也相信,在以后与中国合作的道路上,将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加拿大农业发展的经验
中国经济报告:加拿大是农业大国,有哪些经验可供中国借鉴?
潘克礼:我们非常注重创新,我也一直都在强调创新在农业部门中的作用;我们看到农业贸易的快速发展,我想创新也促进了农业生产和贸易的发展。
我们有一个监管体系,这个监管体系就是为了保证生物技术能够带来真正的好处,保持社会的健康和安全,同时保护环境。我们所关注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通过发展各种不同的技术、通过创新来保障国民健康和实现其他社会目标。
生物技术发展成果应用在我们的农业领域已经有50年历史。新技术不仅促进了产量提高,也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拿大在全世界的转基因作物种植方面排在前五,前五的国家还包括像美国、巴西这样的国家。在过去50年中,转基因技术给我们带来了400亿美元的好处。包括油菜籽、玉米、大豆、甜菜,还有整个产业链上的一些其他环节。从生物技术的经济原理上来看,使用生物技术,我们可以不需要清理更多的农田就可以增加产量;而它在环境上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可以减少杀虫剂和除草剂的使用,同时提高产量。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大潜力,比如,可以用这个技术来应对日益上升的环境方面的挑战,治疗一些动植物的疾病,等等。而且我们可以增加一些对人体健康有益的作物改良。
中国经济报告:结合加拿大农业的成功,你对中国农业发展有何建议?
潘克礼:农业创新和新技术应用对于实现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政策确实能够促进创新。一个良好的基于科学的监管体系能够促进创新,创造一种生产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同时促进产量增长。政府的目标就是要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安全。对环境、社会、经济、道德等非健康因素,也要考虑到监管体系里面。这些应该是加拿大农业的最佳实践。
监管贵在透明
中国经济报告:你前面提到了加拿大转基因技术的成功应用,但是在中国,转基因是非常有争议的一个话题。应该如何打消消费者的顾虑呢?
潘克礼:目前,中国有相当多的人还不太理解生物技术。这个问题的形成,我认为原因是复杂的。从知识角度来讲,是因为现在生物技术发展得非常快,不仅仅是转基因,生物技术一直在不断地更新,普通群众理解起来确实有很多困难。而在技术急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的教育、媒体、科学传播工作都没跟上,所以就形成现在很多人对转基因不太理解。在一些背景复杂的情况下,可能就引起了更多误解。特别是在网络和手机通讯非常发达的时代,传播非常快、非常广,就形成了很多误解。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还是应该让人从主观上了解转基因,最为重要的是建立一个长效机制。这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因为提高人的文化素质非常艰巨。
中国经济报告:你如何看“一带一路”对粮食安全和国际间农业合作的影响?
潘克礼: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中国和欧洲、非洲、亚洲其他地区和城市互联互通的加强,以科学和技术为基础的贸易也会增多,未来可以实现双赢的农业发展。农业贸易在未来会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在和贸易伙伴开展合作并改善农产品贸易时,要确保有预见性的规则,要以科学为基础标准,还需要有强有力的监管框架,增强消费者的信心,尤其是其对于农产品供应的信心。可以通过监管手段,确保农产品可以获得它们所需要的技术,来保证产量,同时可以保护消费者。而要使监管程序有效,必须开放透明。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安全、营养、价格惠民的粮食发展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