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生药学》教学改革

2015-12-10 09:10殷紫张二飞
山东工业技术 2015年24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殷紫+张二飞

摘 要:《生药学》是药学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程,作者分析当前该课程教学中的普遍问题,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教学、创新教学等几个方面,对生药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生药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生药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5.24.268

生药(crude drug)是指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过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类药材,具有“生货原药”之意。《生药学》是以天然药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植物学、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中药学、临床医学等学科来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有效成分、生产、采制及资源可持续性开发利用等的一门学科[1]。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生药学》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而对于高职的学生专业基础薄弱,对该课程的学习存在畏难情绪。同时,该课程需要记忆的量相对很大,所以从考试成绩来看,不是很理想。追溯生药学发展的近200 年,其研究目的和任务已由最初的对生药进行真伪鉴别,到今天对药材进行真伪鉴别、质量评价、安全性评价及其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2]。但是,如今高职《生药学》教学仍然沿袭着多少年不遍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笔者从事《生药学》教学工作,期望通过对教学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梳理,并通过教学革新,以期提高《生药学》的教学效果。

1 高职《生药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1.1 课程定位不明确

《生药学》在教学过程中与《中药鉴定学》的教学内容在内容上有着很多的重复性,虽然在生药与中药概念之间以是否将中医传统理论作为指导进行区别,但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论从课程内容还是教学手段上都基本一直,这样给学生的印象就是这两个课程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将生药和中药等同概念。

1.2 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

以往《生药学》教学着重讲解生药品种的来源、性状、鉴别三大块,格式体例一致,极易产生学习疲倦感。《生药学》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和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等学科知识,来研究生药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和医疗用途的科学。目前该学科教学主要对生药进行真伪鉴别、质量评价、安全性评价及其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但是这一研究内容并未在职业院校《生药学》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在职业院校《生药学》的课堂上仍然是在教传统的药材鉴别,重点是性状和显微鉴定占据90%以上的课时量,导致不少学生对生药学课程产生错误的认识,认为学习生药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识别生药。现有相似药材的横向对比研究,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学了后一种生药内容忘记前一种内容,教学和学习的效果很低下。

教学形式即使在多媒体技术的加入后,也无非是手上那个生药标本,然后按部就班的对照鉴别要点一一核对,进行记忆。由于体例一直,很多药材描述的术语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对学习记忆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1.3 实验项目过于简单

目前生药实践教学普遍出现的现况是实践动手能力很差,学习的过程仅仅停留在模仿上,缺乏创新思维,缺乏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验项目往往按照药用部位进行划分,设置10个左右的项目,每个项目若干个生药品种,然对对照课本对各味要进行讲解,提出每个药的鉴别要点,按照书本的鉴别方法和步骤,将课本的鉴别要点逐一的按照老师规定的格式抄录到实验报告上,这样项目实训就结束了。久而久之,学生对生药实验也就麻木了,所谓知其然不知情所以然也,到学期末也仅仅是将短时间的记忆内容的重现,对个人技能的掌握没有带来有效的帮助。

2 《生药学》教学思考与实践

2.1 明确《生药学》培养目标和任务

《生药学》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培养学生对生药进行鉴别、质量评价、质量标准制定和新药研制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是药学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同时该课程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对于高职《生药学》教学过程中,受到教学课时数和学生基础知识的闲置,教学目标应该定位在生药鉴定和质量评价方面,同时适度拓展到现代生药质量标准和控制综合技能的学习,重在方法的掌握,增加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子遗传标记法等新的鉴别手段引入教学中,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2.2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提前预习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讲诉中药小故事。比如夏枯草的小故事,秀才的母亲得了瘰疬,巧遇与郎中,郎中让他上山采摘长圆形叶子、开紫花,枯萎时如麦穗的野草,还告诉他这种中药一过夏天就没有了。如此的小故事,不光描述了夏枯草的植物形态、功能主治,也包括该药材命名的又来。如此通过一则小故事将该药材的大部分的知识点都能够记住了。实现预习、药材形状、采收、功能主治的学习和掌握。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积极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3 优化教学内容

我院《生药学》教学团队根据药学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及重点。对于高职高专层次学生的培养,生药学的教学目标应该是突出生药学的实用性,面对市场中生药(中药)品种混杂,来源多样,企业急需能够对生药的真伪有较强的鉴别能力,特别擅长与常规性状鉴别的技能。着力培养传统鉴别技能。同时,针对市场中伪品,如提取过挥发油的薄荷,能够通过一定的理化鉴别与真品进行鉴别。高职教师在教学中可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生药侧重讲解,借以提高学生就业后岗位适应能力。

2.4 教学方法多元话

教学中学生始终是教学主体,努力充分的调动学生对生药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要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灵活运用信息化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研究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十分重要。信息化教学结合板书可以保证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向学生传授最大信息量;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的方法,并要求在授课过程中要逐步增加案例教学的比例,通过典型案例的介绍,能够是学生掌握自我学习生药的方法和内容;为了能更好地体现互动式教学法,将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应用,学院生药学教学团队作了多次研讨,比如在进行皮类生药厚朴的教学时,将药材分发给各个讨论小组,让小组同学根据其性状鉴别的方法,仔细观察厚朴的形状、外表面的颜色、表面附属物,是否存在结晶物,感受厚朴的质地,内表面的颜色,是否能刻画出油痕,观察折断面的特征,通过鼻闻、口尝去感受药材的气味,进行小组讨论并由小组代表现场描述厚朴的鉴别要点,由主讲教师进对学生描述内容进行点评和知识补充,对没有观察到的鉴别要点由老师引导再次进行认真观察[3]。

2.5 建设口袋标本馆

《生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加强实践操作的训练,精选具有典型性状特点和显微特点的生药品种作为大纲内容。教学形式以理实一体话教学,将实验与理论知识有机融合,教师在授课时将生

(下转第294页)

(上接第292页)

药标本分发给每个同学,由学生自己选择具有显著特征的标本进行封装、收藏,这样极大的增加学生接触生药标本的机会。学生能够用看、摸、嗅、尝等方式进行生药学习,从而能更好地辨别和拓展各生药的性状、来源、成分、功效及应用等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6 充分利用我院百草园与中药标本馆

植物园的40余种本地道地中药材的种植规模,让学生直观、形象的观察到原植物的形态和形状特征,同时也对植物种植、产地采收以及其生长环境和资源现状有着进一步的了解。本院标本馆已有生药标本800余种,其中包括水浸标本、腊叶标本和常见生药药材标本,涵盖所有生药药物的用药部位类型。该场地是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第一场所,为课堂理论和实践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 小结

在高职《生药学》的日常教学中,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并结合传统生药教学基本功,注重互动、启发式教学,理实一体话的教学。充分利用学院百草园和生药标本馆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口袋标本馆工程,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才能更好的培养出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药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吕艳娜,赵芮,李文静等.发挥中药标本馆对《生药学》教学实践的促进作用[J].科学教育,2015(08):243.

[2]牟玲丽,翁榕安,冯星等.浅谈生药学课程的教学改革[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04):751-752.

[3]王丽薇.浅谈生药学的教学改革[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28(04):297-298.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信息化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