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社会兴趣理论及其对儿童教育的启示

2015-12-10 19:36杨宇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3期
关键词:阿德勒儿童教育

杨宇

摘要:阿德勒社会兴趣理论主要包括社会兴趣的内涵、三大问题、四种类型的人和社会兴趣的形成,阿德勒认为培养儿童社会兴趣对儿童终身的发展至关重要。但目前,对儿童社会兴趣的培养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目标功利化、内容认知化等,从阿德勒社会兴趣理论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可以得出一些关于儿童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阿德勒;社会兴趣理论;儿童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3-0042-02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是奥地利著名的医生、心理学家,是精神分析运动中最早具有社会倾向的人物。1911年,他创立了个体心理学。阿德勒人格理论包含追求优越理论、生活风格理论、社会兴趣理论。社会兴趣是阿德勒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理论的一个独特的概念,他强调对儿童社会兴趣的培养是儿童社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阿德勒社会兴趣理论的主要观点

1.社会兴趣的内涵。“阿德勒认为,社会兴趣是所有人具有的一种先天需要,一种与他人友好相处、共建美好社会的需要,它包括团结协作的精神、助人为乐的品质、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谐相处的愿望等。”他将社会兴趣等同为认同感与同理心,“以别人的眼去看,以别人的耳去听,以别人的心去感觉。”首先,阿德勒认为社会兴趣不是天生的能力,而是一种先天需要、一种潜能,但这种潜能必须经过后天的培养才能获得发展,而这种发展是一种有意识的发展。社会兴趣是遗传而来的,必须是在社会生活中对社会兴趣进行认识才能得到发展。其次,他认为社会兴趣是终生都在发展的。发展内在潜能的第一步就是靠母子之间的合作,而且儿童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社会人就是母亲,所以母亲是一个人的社会兴趣能否得到充分发展的关键因素。母亲不仅要学会和儿童合作,还要让儿童乐意与自己合作。为此,母亲要了解儿童的真实需要,和儿童建立良好的、健康的亲子关系。儿童社会兴趣的发展经历从母亲到父亲及其他家庭成员,再到团体,社会甚至全人类。“缺乏社会兴趣的个人组成了问题儿童、罪犯、精神错乱者以及酒鬼的圈子”。最后,他强调人的社会性,认为人是社会化的存在物,人在社会中出生、成长,应关心社会、关注他人,这也表现为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具有的社会责任感。“在人类的文明史上,找不到一种不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生活方式。没有人曾经离开人类社会生活单调生存过。”单个人的能力有限,所以人类必须相互合作,团结起来,同时对一个个体的理解不能脱离这个个体所处的社会关系。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

2.社会兴趣需要解决的三大问题。阿德勒认为,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必须解决三个重大问题,即社会问题、职业问题、爱情和婚姻问题。这些问题的顺利解决依赖于发展良好的社会兴趣。(1)社会问题,是三大问题中出现最早的。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人们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不断地学习各种社会行为、社会标准和规范,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2)伴随着个体的成长,职业问题也开始出现。个体通过创造性的劳动促进社会的发展。(3)恋爱和婚姻问题,主要解决人类生活延续的问题。在恋爱和婚姻中,特别需要同情心和同理心,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即具有较高水平的社会兴趣才能维持好恋爱和婚姻。这三个问题是相互联系的,人们只有顺应社会,培养较高水平的社会兴趣才能解决好这些问题。

3.依据生活兴趣划分的四种类型的人。阿德勒依据人们所具有的社会兴趣的程度,把人分为四种类型:(1)统治支配型:倾向于统治支配他人,具有很少的社会兴趣。(2)索取依赖型:总是竭力从别人那里获得他想要的一切。(3)躲避型:以碌碌无为、回避问题的方式在人生中避免失败,具有较低水平的社会兴趣。(4)社会有益型:正视问题,试图以一种有益于社会的方式加以解决。前三种人的生活风格是错误的,因为他们缺乏社会兴趣,是错误的生活风格;只有社会有益型者具有正确的社会兴趣,才会有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4.社会兴趣的形成。阿德勒认为,社会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一种内在的潜能,必须经过挖掘,才能得到充分发展。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唤醒、挖掘社会兴趣的潜能。儿童只有在社会生活中才能使内在的社会兴趣发展起来。

二、幼儿社会兴趣培养的现状审视

1.目标功利化。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希望孩子能获得掌握社会世俗生活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的教育想法,要求教育的结果要立竿见影。但是,培养儿童的社会兴趣是潜移默化的、持久的。由于受到家长、社会的双重压力和社会兴趣培养的特殊性,教师将活动的目标设置成显性目标,希望一个活动的教育效果是使儿童获得社会交往技能、社会规则等显性的结果,而不是从培养儿童对社会环境、社会中的人的兴趣等内部心理因素入手。

2.内容认知化。社会教育包括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目前,幼儿园社会教育较多的是社会认知部分,而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的内容较少。社会认知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础,社会情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动力,社会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外在行为表现和标志。虽然社会认知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起到奠基作用,但是其发展离不开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只有三个方面协调一致,儿童社会兴趣才能获得本质上的发展。幼儿园社会兴趣的培养过分强调知识性、外显性,把社会兴趣培养活动当作知识的传授的过程,而对社会兴趣的情感因素重视不够。

3.方法上,教师主导。幼儿园社会兴趣培养的活动从方法上看,是教师主导的,社会兴趣教育活动往往是单向的知识灌输,儿童缺少主动的体验、感受社会兴趣重要性的机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两个,一是目标的功利化,教师希望儿童在有限的活动中获得“有用的知识”,就过多地指导儿童,没有时间等待儿童去感受、发现社会兴趣。二是内容的认知化,认知性知识的传授必然是教师主导。方法的不适宜部分程度上是由内容的不适宜造成的。儿童社会兴趣培养的活动,重说教和知识的传授,是目前社会教育方法的现状。endprint

三、阿德勒社会兴趣理论对儿童教育的启示

1.重视对儿童社会兴趣的培养,适当地对其进行引导。教师和家长要重视对儿童社会兴趣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发展观,理解良好的社会兴趣在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儿童社会兴趣的活动目标不应仅指向儿童获得的外显知识的获得,还应指向儿童在其现有社会兴趣发展水平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这就需要因材施教,教师要了解每个儿童的具体情况。每个儿童的生活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出生顺序等不同,其社会兴趣发展的水平也不同。教师要观察每个儿童社会兴趣发展的程度,特别是小班儿童刚入园时,能否适应在幼儿园的生活,能否在新的环境中和新的伙伴友好相处,然后,根据儿童已有社会兴趣的水平,有目的地引导儿童发展他们的社会兴趣。

2.培养儿童社会兴趣的活动内容应取材于儿童生活,并正确把握教育时机。儿童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教师应把社会教育活动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从中挖掘教育价值,让儿童亲身体验身边有关社会兴趣的真实事件。这样,与单纯在活动中被动地接受知识相比,儿童在体验中获得的感受对幼儿来说更有意义。同时,培养幼儿社会兴趣的活动,不应仅限于社会教育活动中,要渗透到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

3.利用游戏契机,扩大儿童交际范围。一方面,家长要了解、倾听儿童内心真实的需要,首先要培养儿童的乐群性,想办法让儿童先学会和自己合作,再扩展到和其他人合作。从小要培养儿童合作、移情等能力的发展,游戏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既包括亲子游戏,又包括同伴间的游戏。另一方面,教师要巧妙地利用游戏,发展儿童的社会兴趣。寓教育于游戏中是幼儿教育的一大特征,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从社会行为的角度看,儿童的游戏是从独自游戏到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再到合作游戏。教师要根据儿童所处的游戏水平,有目的地进行指导,还可以提供不同的游戏材料引发不同的社会层次的游戏行为,如果想鼓励多个儿童在一起玩游戏,可提供一些娃娃家游戏的玩具材料,可以促进儿童社会兴趣水平的提高。

4.家园合作,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和一贯性。家长要配合教师对儿童的教育和要求,家长和教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和一贯性。儿童的认识能力差,不能分辨是非,家长和教师提出的要求必须是一致的,否则,容易造成儿童行为的“两面性”。社会兴趣是不断发展的,而儿童的意志力薄弱,社会兴趣的发展可能会出现反复性。家长和教师还要保持教育的一贯性,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对儿童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十分重视榜样的作用,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地产生学习。儿童通过观察家长和教师的社会行为、社会兴趣的后果,获取直接经验,从而促进或阻碍社会兴趣的发展。我们在借鉴阿德勒社会兴趣理论优点的同时,也要认识到该理论的不足。阿德勒社会兴趣理论把人的社会性发展看成是先天固有的,忽视了环境对个性形成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要对阿德勒社会兴趣理论辩证地进行学习、运用。

参考文献:

[1]刘真真.阿德勒社会兴趣理论关照下培养青少年社会兴趣之探讨[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28.

[2]张更立.论柏格森“生命哲学”视域中的教育时间观及其对儿童教育的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1,(7):45.

[3]嵇琣.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1,(7-8):16.endprint

猜你喜欢
阿德勒儿童教育
走出孤独:阿德勒孤独十五讲
把童年还给童年
浅论文庙博物馆儿童教育的形式
把书包留在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