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秋连
摘要:当前对大学生命教育研究的不足以及高校学生漠视生命的现象相继涌现,使得我们要加强关注精神生命的教育。而庄子哲学中体现的“求生之本”、“处世之态”、“溯真之源”以及“修养之方”四方面的内容给当下精神生命教育带来重大的启示。护养精神、豁达人生、追求真我以及涵养智慧应是精神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此来探讨当下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出路。
关键词:大学生命教育;庄子哲学;精神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7-0067-02
尽管当前教育界越来越关注生命教育,但对生命教育的研究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大多数的研究成果也都关注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不足的地方在于他们都从生命本身出发来了解生命的重要性,就生命之重要性而论教育,而没有真正究其根源来解决人内部的根本问题,即从人的精神层面来解决生命教育的问题。同时,尽管生命教育在许多高校不断兴起,但是在中国,每年还是有很多大学在校生或毕业生,因为人际关系不合或者是求职道路坎坷等原因轻生,让我们对生命产生了敬畏之感和忧虑之心,也给我们的当下教育敲醒了警钟,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大学的生命教育是否缺了点什么?本文尝试从庄子哲学中体现的“求生之本”、“处世之态”、“溯真之源”以及“修养之方”四方面的内容来讨论当下精神生命的教育,以此作为探讨当下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出路。
一、求生之本:护养精神
从古至今,对生命的追问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庄子在《养生主》的开篇中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庄子认为对个体而言,以有限的生命去实现无尽的理想愿望和精神追求,是不可能的事情,同时他向世人提出了什么是人的生命中最应该护养的问题,生命之本是什么?是外在的物质满足?还是内在的精神需求?庄子哲学在生命之本这个问题上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庄子主张养神(即养心),亦即通过静功,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养生主》的要旨是顺其自然,才能养生。庖丁解牛,‘因其固然,‘依乎天理,便可以‘得养生。外篇有《达生》,主旨是全精、养神。守气,全形保真,方能畅达性命,对于世人‘养形足以存在的观点持批评态度。《知北游》则认为,养心要去掉‘四六,不以外物所累,方能‘平气、‘顺心。”庄子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人只有在精神上得到了护养,才能真正畅达性命,才会活出生命的本真意义。《逍遥游》其实是一个思想者庄严的人生宣言。他向世人宣告了自己生命意义以及生存法则。正是因为深刻理解了人的真实处境,他的内心变得旷达而澄明。他要尽自己的全部心力游于逍遥之境,不断突破自我的种种局限,去探索那无穷之域的秘密——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觉醒”。庄子逍遥的人生态度,实质是一种回归生命的本源,是一种对自我精神的护养与超越,他倡导以一种超自然的精神面貌来应对生命中的种种苦难与诱惑。而这种超自然的、自由的精神正是当下大学生所缺乏的,也是当下生命教育所缺少的灵魂部分。
二、处世之态:豁达人生
从庄子的哲学中,可以概括出其处世之态有以下五种:平常之心、应变之力、舍弃之当、利害之衡、用处之智,而这五种的处世之态,对当下精神生命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第一,要习得一份平常之心。庄子著名的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这句话给当下的大学生带来的启发除了“有限胜无限”的含义之外,还有一层“不追求神奇,脚踏实地,活在当下”之意。因为无涯之境是虚幻之境,不切合实际之境,是不可预见之境,只有以一颗平常之心来处世,才会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人生境界,生命才会活得真实而又有意义。
第二,要获得一种应变之力。庄子提倡人们要做有“水智慧”的人,他认为“水的智慧”是一种很高超的智慧,水是善于变化的,它常常因势利导,最终能取得胜利。当代大学生在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过程中,不要被外物损伤自己,也不要为了达到最佳的效果而损人利己,只有善于巧变,才能通达。
第三,要学会恰当舍弃。当代的大学生,往往雄心壮志、志向远大。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常常会有无奈和无力之感,生命也变得异常“脆弱”。但是为了实现理想,为他人所不齿而“奋不顾身”。显然这是一种极端化的处世态度,庄子告诉我们只有学会放弃,懂得舍弃,生命才会得到升华。他的逍遥游有四大境界,第四层境界就是“弃风”。“弃风是最高境界,弃风后鹏才是鹏,飞才是飞……放弃,是智者面对生活的明智选择,是一种将生命升华为安然超脱的精神。”
第四,要权衡利害关系。庄子说:以人之言而遗我栗,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这里的意思是说虽然难以猜测福祸的变化,但是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正所谓“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只有正视事物的利害关系,不为表面的利益所迷惑,才能够真正取得成功。
第五,具备用处之智。庄子以《大葫芦》的小故事揭示了一个大道理:世上无无用之物,关键在于有无一双慧眼。在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轻视任何人,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的身上都有闪光点;同时,我们也不能自我轻视。很多大学生在求学或者求职的过程中,因为屡次受挫,就轻易自我否定,所以在精神生命教育过程中应该有意去引导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他人和自己的智慧之眼。
三、溯真之源:追求真我
当小悦悦事件、“最美司机”①等社会冷漠的现象相继涌现,究其根源,不是社会的冷漠和他人的无情,而是由人自身所造成的。如类似老人“假摔”诸事件的频频出现,使得人心开始相互猜测、相互漠视。同时,大部分的商人失去真我,违背良心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相当多的知识分子失去真我,无视道德来追求名利双收等的现象比比皆是。而这种现象也蔓延到了圣洁的校园之中,大学生与大学生之间纯真感情的淡化、物质化、世俗化,使得很多大学生面临着交往的障碍、精神的困惑;随之也带来了很多生命的隐患。在这样的环境之下,生命承受了不可承受的负重,所以追求世界的“本真”面目就要追求“真我”。endprint
庄子在《齐物论》里提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其实就是强调了真我的存在。因为只有真我的存在,才能真正实现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庄子思想的精神,乃是在于他首先把握住这个真我,然后再破执,使破执成显正的一个前奏。譬如《逍遥游》一文的开端,便揭出大鹏的境界,这是真我的化身说法,由这只大鹏的出北冥,这是把海天打成一片,把时空浑然一体。然后,再反观小蜩小鸠的行为,就能破其浅陋了。再看《齐物论》中从头到尾都在批评世俗的一切观念意识,但并非只是批评而已。因为《齐物论》从头至尾都在衬托着一个真我。可以看出庄子精神的本源在于追求真我,体现真我。很多学者都认为庄子的逍遥是一种忘我之境,究其思想的内涵,其实忘我并非是要世人忘记自己,而是一种超越自我、超凡脱俗的精神状态。
四、修养之方:涵养智慧
生命是一个过程,是个有始有终的过程;因为人作为有感情、有思维能力的动物,所以它更是一个需要修养的过程。庄子的在其哲学中提到了“心斋”与“坐忘”和参透的做法,笔者认为对当下精神生命教育有着重大的启示,是精神生命教育的修养之方。
第一,心斋与坐忘。庄子认为“心斋”与“坐忘”都是人要达到“无己”的自由的精神境界。其实“心斋”是达到境界的方法,而“坐忘”就是其工夫。关于“心斋”,庄子提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心斋”其实是一种去除忧虑和欲望的精神修养之方,促使心不被外界的物所困扰,从而保持一种空明清静的状态。关于“坐忘”,庄子明确指出: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坐忘”即一种端坐而物我同一,从而达到精神自由的境界。在当下有很多社会人士为了争名逐利,而患得患失,没有了安然自得的精神家园,这种风气也逐渐蔓延到学校里面,尤其是当代的大学生,面对工作的忧虑,面对金钱、名利的诱惑,使得精神极度地迷惘。而庄子的“心斋”与“坐忘”正是我们大学生在应对复杂的社会过程中急需的一种修养之方。
第二,参透。庄子说:语道而其序者,非其道;语道而非其道者,安取道哉。东方夫子认为,庄子的道是存在于事物当中,说出来的道非事物中的道,参透即是一种在实践中领悟道的过程。在精神生命教育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透,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悟出生活之道、生命之道。而纵观当下的大学生,有很多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他们很少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而一旦走出学校的时候,便措手不及,无从适应。因为他们虽然在校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但还是不懂得如何巧妙地处理人际关系,如何智慧地运用文化知识。所以这些也应该是生命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个人只有参与实践活动,积累实践经验,才能使真正了解世界,悟出生活的真理和生命的真谛,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内心不断强大。
生命教育在关注如何使大学生的珍爱生命的同时,应该更加关注大学生精神生命的教育,因为只有抓住问题的根源,才能真正治本。不言而喻,大学生的精神生命教育对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而庄子的哲学对当代大学生精神生命的教育有着深刻的启示,同时它也是当代的大学生走出时代困惑,精神迷惘的智慧之源。
注释:
①2010年12月,在济南长途汽车总站南区,司机为保护乘客行李身中五刀,乘客冷漠旁观。
参考文献:
[1]熊铁基.二十世纪中国庄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426-427.
[2]东方夫子.国学与人生[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6:141.
[3]庄子·人间世[A].郭庆藩.庄子集释[C].北京:中华书局,1982:147.
[4]庄子·大宗师[A].郭庆藩.庄子集释[C].北京:中华书局,1982:28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