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素红
摘要:二十一世紀大陆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但现今进入到了发展的瓶颈期。台湾地区高等医学教育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形成了体系完备、结构合理、教学创新、评鉴科学的新局面。通过对比大陆职业教育与台湾技职教育、分析台湾医学教育发展现状,发现大陆卫生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出大陆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出路。
关键词:大陆;台湾;卫生职业教育;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8-0229-03
二十一世纪,大陆的职业教育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调整和完善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才能适应经济发展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满足受教育者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台湾地区的技职教育体系相对完善,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面能够满足于产业发展的需要。当前,卫生职业教育正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在实施《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总目标“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中,“强基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基层卫生人才的培养,这主要靠卫生职业教育来完成。因此研究台湾地区医学教育,对大陆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陆现代职业教育与台湾技职教育的比较
(一)台湾技职教育的发展
台湾技职教育立足经济发展,不断创新办学模式,多层次交互办学,建立“专-本-硕-博”系统化的职业教育体系。台湾技职教育根据科技发展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紧密围绕区域发展优势设置多层次课程方案,课程严格遵循“实用”为原则,使学校教育与职业市场紧密结合。完善的教育评鉴机制促成了台湾技职教育有序发展。台湾技职教育逐渐形成了体系完备、结构合理、教学通畅、评鉴科学的新格局。
1.台湾技职教育体系。台湾地区形成完整的技职体系。“体系”分三个层次,四类学校满足不同层级求学者的需求。初等职业教育由高级职业学校、高级中学的技艺教育及附设职业类科组成;中等职业教育由二专和五专学校组成;高等职业教育由独立学院和科技大学组成,本科层次有二技和四技,研究所招生硕士和博士[1]。截至2011年,台湾高级职业学校156所,专科学校15所,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77所[2],大学暨独立学院148所,技职教育占高等教育一半以上。
2.台湾技职教育特色。台湾技职教育最明显的特征是办学模式灵活,升学路径多元。该教育体系充分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和终身学习理念[2]。在台湾,初中毕业生可选择读高级中学、高级职业学校和专科学校(包括独立学院和科技大学专科部);高级中学和高级职业学校毕业生可选择读技术学院、科技大学和普通大学、二年制专科;技职教育大学和普通大学本科毕业生可到技术学院研究所、科技大学或普通大学研究院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台湾技职教育与普通大学教育并行,构成具同等地位的两套完整教育体系。
台湾技职教育倡导“学力”教育,注重“实务”理念。台湾技职教育设置课程的特色是实施了“一贯课程改革”和“最后一哩学程”。“一贯课程”兼顾“群”的统一完整和学校的自主发展[3],适应了产业的转型,有利于技职院校特色的发挥。“最后一哩学程”着力培养学生专业技术的基本知识;易于接受和改变挑战的态度;学会两种以上的“操作技能”和具备办公软件操作、英文表达等的基本能力[4]。“最后一哩学程”不仅增进了校企联系,还增强了课程实务性。对企业而言,经过“最后一哩”的助推,合适的员工不仅容易招聘,并且在职前培训上节省了不少费用。
台湾技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策略独树一帜。技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实行多元化的培养策略,入学方案大体有三种:一是有兴趣的学生直接申请入学;二是登记分发入学;三是推荐甄选入学[5]。多元化的入学通道为各种类型的学生提供了多种就学渠道,值得大陆职业院校深思。2009年5月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技职教育改造计划,明确要求学生毕业前到岗位实习,并取得相关证照。这意味着毕业生的实习列入强制操作层面。台湾技职教育始终贯彻持证上岗的教育原则,毕业文凭与证照之间可建立等值互换关系,这是大陆资格证书与台湾证照的最大区别。
台湾技职教育的评鉴体系目标明确、特色鲜明。一体化和自主化相结合的评鉴体系形式多样、标准弹性,既重视校内自我评鉴,又积极参入第三方评价。台湾教育评鉴模式主要采取CIPP复合式教育评鉴模式,兼具目标评鉴、受教育者导向评鉴、专家评鉴等多种评鉴模式。台湾技职教育评鉴融入社会效应取向,评审委员会通过走访、面谈、资料查阅分析等方法手段获取相关证据,形成评鉴共识[6]。大陆从2003年开始开展高职高专院校办学水平评估,起步相对较晚,但制度建设发展还是很迅速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二)大陆现代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大陆职业教育仍还主要限定在中专、专科层次上,本科及以上层次的职业教育虽然有试点,但发展极其缓慢。本科及以上层次主要集中在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协同育人试点改革上,也有技术型应用专业硕士培养,但培养模式不确定、不系统,学生毕业后存在学术水平和技术能力发展不平衡,所以这种联合培养形式还在进一步探索中。
当前政策导致高等职业教育等同专科层次教育,直接造成职业教育体系只到专科层次,进入职业教育行列的学生升到专科层次后,绝大多数学生很难再进行高层次求学深造,其上升空间十分有限,不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终身学习理念。如此状况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培养的“人才”也越来越不被社会认可。与此同时,我们国家尚未严格执行职业准入制度,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不容乐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严重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长期办学经验、办学水平较低的状况下,为倡导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思想——“职业引领、就业导向”,中专和大专层次的职业院校都十分强调学生技能培养,但有忽视文化知识、安全教育和终身发展等方面培养的现象。如此造成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相当大部分毕业后不能直接上岗,需要接受针对性较强的专业培训,但学生的再学习能力又相当薄弱,这样就不符合1999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上提出的“21世纪对人的素质要求在变化,不仅是知识、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应变、生存、发展”的指导思想。
同比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中国大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明显缺乏强有力的科研支撑。原因有四:一则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还不够全面、完善;二则职业教育研究机构数量不足、地位不高;三则职业教育科研人员严重缺乏、结构不合理;四则职业教育研究不集中,在人才需求、从业资格标准、职业教学标准等方面都缺乏基础性标准研究,人才培养质量不能得到保证。
二、台湾地区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特色
(一)注重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随着时代发展,执法、维权的意识深入人心,与此同时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频出不穷。审视台湾医学教育,我们逐渐意识到医学教育中人文素质的教育至关重要。每位从业医生一定要学会在了解病情时与病人友好相处,在治病过程中如何治愈“病人”,通过全方位的抚慰改善紧张的医患关系,让病人在病痛状况下减少不良情绪和压力,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符合“先做人,再做事”的从业准则。
(二)创新医学教育的教学方法
台湾医学院校在课程改革中充分发挥适合医学教学的多种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有机结合,以达最佳的教学效果。医学院教师除了要注重课时分配,语言表达、提问方式等技巧,课件与模型、标本的选用,案例分析及节内、章内总结等外,还必须做到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为主,教态亲切、仪表得当,重难点突出,以期学生愉快地获取知识和综合能力。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台湾医学院对医学生的考核除采用闭卷考试,还特别强调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解决突发问题能力的考量[7]。这种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十分值得大陆医学院校借鉴。
(三)实施二阶段临床课程
台湾有关部门进一步改革基层医疗人才的培养模式,实施毕业前、后训练的“二阶段临床课程”,该课程第一阶段在毕业前的第5~6学年实施,通过“基本临床技术考试”后方可授予医学学士学位;第二阶段是毕业后的训练(PGYI),学生利用假期修完学分,第6年毕业,毕业后首年以住院医师的身份在医院从业,获得医院所有科室诊疗经验[8]。
(四)创新多元的招考制度
台湾入学招生考试制度多元化,主要招生方式有两种:考试入学和甄选入学。甄选入学主要采取学校推荐和个人自由申请相结合。目前,台湾地区挑选医学生,除了理论成绩合格外还要通过面试,面试主要考察学生心智、能力、态度以及对社会责任感等人格特质。据不完全统计各个医学院情况,面试入学的学生比考试录取的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或者担任班干部的积极性要高,但其他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
三、大陆卫生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卫生职业教育是一个特殊类型的职业教育,它不仅具备职业教育的属性,同时具有卫生行业的特性。在当前国家社会经济形势和健康转型的趋势下,大陆卫生职业教育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
(一)外环境产生的问题
1.体制机制问题。历经几十年的传统体制,即使在当今育人体制机制上有较大力度的改革,但在管理制度、专业和课程设置、招生制度、见习实习以及人事制度等方面计划经济下的体制痕迹仍然较明显,毕业生就业存在较严重的问题。终身职业教育体系不完整,政府调控体系不完善,相关行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缺乏一整套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认可的能力培养标准。另外,卫生职业教育比一般职业教育的周期长,也制约了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
2.投入问题。医学教育的一个基本特点是需要成本高、投入多,卫生职业教育兼具职业教育的共性,在人才培养、学生前后状况上具有培养成本高、学生家庭收入低、就业回报率低的特点。虽然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但地方政府重视度还不够,特别是经济水平较低的地方政府对学校财政投入严重不足,使得相当多的学校师资、办学基础条件、经费、教学基地等都达不到国家标准,影响了教学质量。另外,融资渠道不通畅,学校自筹经费能力不高,学校为改善教学条件而背负沉重的债务包袱,从而限制了学校进一步的发展。
3.人才利用問题。据不完全统计,城镇医疗单位所用人才大都至少需要具有本科学历,即本科生占近60%;大专生和中专生极少,所占不超过5%。在大陆,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大都是专科和中专层次,因此医疗单位在招工、用人方面轻视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一定程度阻碍了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内环境产生的问题
学校是内在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表现:一是学校办学模式不够灵活,在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配套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不能适应经济市场的变化步伐;二是优秀师资匮乏,大多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临床经验及对医院服务业务不熟练,自然对技术工艺、经营管理、市场运营、劳动组织更是了解不够;三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准备不足;四是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医学兼具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现代医学教育虽然在人文关怀上有所体现,但人文社会科学素质的培养力度还不够,医学生与病人的沟通交流能力还有待提高。
四、大陆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
(一)构建大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借鉴台湾地区医学教育和技职教育经验,大陆卫生职业教育应划分类别,据实际分类建立职业教育层次,并要打通各层次之间的通道,建立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融会贯通的体系,实现与普通教育体系并行的职教体系。
大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将职业教育提到本科层次,卫生类专业更是需要。目前,高职卫生类专业层次低、难实现职业需求;职业院校办学定位低,学生的初次就业率和就业对口率很低。若卫生职业教育层析提至本科,除学生的技能、知识水平有所提升外,人文素质教育也可落到实处。
提升职业教育办学层次可通过四个途径:第一,普通本科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高技能技术型人才,将其办学类型转为应用本科,纳入职业教育体系;第二,允许一些办学水平高的国家骨干、示范高职院校升格为职业本科院校;第三,扩大高等职业院校和应用本科院校对中职毕业生招生规模,做好中高职衔接工作;第四,政府出台招收应用本科毕业生报考和录取研究生的政策,使职业教育本科生与普教本科生一样有机会接收研究生教育,打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卫生职教改革的重点:拓展国际视野,规范专业建设,制定教学标准
卫生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受国界限制,因此在教育改革中应该拓展国际视野和眼光,重视专业调研,特别是国外部分的调研和行业需求的调研。根据市场需求拓展思路,扩展领域,明确培养目标,完善专业建设规范。合理设置专业,专业设置应包括职业资格准入和岗位标准的问题。职业标准国际化,依据职业标准制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
(三)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分析我国当前医患关系的现状,反思医学教育过程。按照人文发展的原理,培养医学院校学生要始终贯穿素质教育。针对医院医务人员素质养成还不够重视的现状,那么在源头培养上,首先要加强培养人的主导者——医学院校教师的人文素质的养成,这就需要教师将培养复合型人才作为目标,将科学知识与素质培养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期培养出人民大众心目中的白衣天使。对受教育者——医学生而言,学生要将学懂医学知识和具备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人文精神看得同等重要。对医学院校教育管理工作者,也要将人文素质教育作为工作中心,贯彻到管理工作中去。在迎接国家医改大背景下,从根本上将培养医学院校学生的工作重心放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上,使学生不仅受到专业化教育,同时也接受了人文熏陶和价值引导,以科学发展观推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常斐.台湾技职教育的理论维度与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9):68-73.
[2]王昊.我国台湾地区技职教育发展与大陆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2013,(2):33-35.
[3]李紅卫.台湾跨世纪技职教育一贯课程改革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6,(4):34-37.
[4]查正和.台湾技职教育“最后一哩学程”解读[J].职业技术教育,2005,(19):60-63.
[5]梁燕.台湾技专校院多元入学制度改革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6,(31):34-36.
[6]马早明,陈淼.高等技职院校评鉴制度:中国大陆与台湾的比较[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6):97-102.
[7]王丹花,黄子杰.台湾高等医学教育的现状、评价与借鉴[J].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07,(6).
[8]张华,李新.台湾地区医学教育现状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