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科佳陈梦铃王飞高施玲玲徐全华
(1浙江省嵊州市景观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浙江嵊州;2浙江省嵊州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 312400)
嵊州早樱苗木培育管理技术研究
宋科佳1陈梦铃1王飞高2施玲玲2徐全华1
(1浙江省嵊州市景观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浙江嵊州;2浙江省嵊州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 312400)
根据嵊州早樱植物学特性与一般樱花的区别,通过对其种植密度、施肥及修剪等方面的试验,提出了嵊州早樱苗木培育管理的合理种植密度、施肥及修剪方法等高效栽培技术体系。
嵊州早樱;高效栽培;管理技术;研究
樱花因其花色艳丽、壮观,为我国园林绿化工程中传统配花树种,深受人民喜爱,日本还作为国花,相互赠送作为友好往来象征。我国樱花品种丰富,据统计有300多种,但多数品种未开发应用,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只有3个品种,即大岛樱、染井吉野樱(均属于早樱)及普贤象(晚樱一个品种),这些品种樱花不耐水湿,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尤其是晚樱普贤象。而嵊州早樱,其根系发达,喜光,耐高温干旱、也耐一定水涝,抗寒性好,耐盐碱,抗风折、抗根瘤抗虫害能力强,干性好,是一个值得推广的优良品种。因嵊州早樱植物学特性特征与一般樱花有所不同,为尽快将该品种推向市场,课题组对嵊州早樱繁殖技术及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研究,嵊州早樱采用扦插无性繁殖,其技术已非常成熟,课题组已将该成果发表在上期的森林经理中,论文主要对嵊州早樱大苗培育技术进行了阐述,主要对不同种植密度、不同施肥方式方法及不同修剪方式进行了探讨,还与我市常见的三个普通樱花的生长量进行了对比试验,摸索出嵊州早樱花灌木大苗及高干行道树乔木形态大苗培育的一套高效栽培技术体系模式,为该良种快速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嵊州市靠近东南沿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6.4℃,年均降水量1447mm,无霜期235d,7月最热,1月最冷,降水量集中于春季、梅季、秋季。试验地设立在甘霖镇士门村、甘一村、三界镇白沙村、崇仁镇猪娘岭,地势平缓,排水良好,土壤为轻粘质壤土,微酸性,土层深厚、肥沃。
2.1 不同种植密度对嵊州早樱粗生长影响
嵊州早樱生长速度快,通过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对比试验,统一挑选一批苗木高度为100cm,地径粗为1.0 cm的特等级半年生扦插苗,开展4种种植密度与苗木生长量关系探索,每组30株,3个重复,共360株,于2013年2月份在三界镇白沙村种植,种植密度与生长量关系如下表。
表1 嵊州早樱种植密度对生长量影响一览表
种植密度与粗生长成反比,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苗木增粗生长量减小,高生长量增加,但樱花是以干径粗度论价格,考虑到经济效益,种植密度以每亩种植300株的经济效益为最高,每亩600株次之。建议合理种植密度以株行距1.5m×1.5m,每亩300株为最佳。
2.2 不同施肥方式方法对嵊州早樱粗生长影响
根据观察,嵊州早樱喜大水大肥,改进以前传统的“2月、4月、8月”撒施施肥方法,将2-6月定为重点施肥期,休眠期2月份在主干基部外围地径6倍处进行切断根系开深沟(深25—30cm)环形施肥,并与常规施肥方法撒施、常规月份施肥方式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地设在三界镇白沙村,试验苗木为1.5年生苗木,结果如下表。
表2 不同施肥方式方法对粗生长影响一览表 单位:cm
在苗木休眠期2月,在主干基部外围地径6倍处进行了切断根系开深沟(深20 cm)环形施肥,生长期仍进行撒施(4—6月每月2次,即施肥方式B),发现苗木粗生长最显著,明显优于全年撒施的施肥方式A与B,在12月份挖掘苗木根系调查统计,发现2月份开过深沟施肥的苗木须根数量明显多于未开沟的施肥方式A与B,数量为3到4倍不等,且未开沟施肥的须根处于相对较浅部位,开沟施肥的须根向深层发展。另外,从上表可看出,嵊州早樱粗生长速生期在5—7月份,8月以后生长速度很慢。所以嵊州早樱施肥要抓住上半年,根据其大水大肥特点,在4—6月可每月施用2次,且在2月份休眠期开沟环形施肥,可有效增加须根数量,从某种程度上说,根系数量越多,生长势好,增强了抗风倒能力。
2.3 不同修剪方法对嵊州早樱干径粗生长及树冠形态影响
2 种修剪方法的对比试验:
一是乔木树种修剪方法:培育明显的主稍,不平截主干,只在离地面高50 cm以下剪去侧枝,50 cm以上暂不修剪小于主干的侧枝,到春季抽稍发芽后第一轮侧枝延长枝长到60
cm时对其摘心处理,促使多分蘖形成下一级侧枝。栽培1年后,于冬季或早春在离干高1.2m以下从基部剪光侧枝,1.2 m以上侧枝保留60 cm左右(一级侧枝),到翌年春季抽芽发稍后培育二级侧枝。以后每年冬季剪去侧枝,将树冠依次培育三级、四级侧枝,并逐年提高枝下高到符合行道树乔木形态的干高(一般2—3m)为止。冬季修剪时对各侧枝进行短截,壮芽留作剪口芽,作培养下一级侧枝延长枝,同时在上一级侧枝上分别选留侧枝,同级侧枝同方向,防止侧枝相互交叉,影响透光通风以及树形,经过这样3—5次重度修剪,就能形成以主干为中心乔木树种形态的圆整树冠。在园林中,乔木树种形态的嵊州早樱,可以孤植于草坪、水体、假山和庭院中,但由于其高分支,可创新作为行道乔木树种种植于道路两侧,开花时成为春季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是花灌木修剪方法:也即形成自然杯状形的修剪方法,于干高100 cm进行平截定干,剪去顶梢,剪口下留壮芽。等春季抽稍发芽后,在平截面下10—20 cm内,选留适当数量的芽,培育成骨架枝(也称一级侧枝),一般一级侧枝为3个(所谓三权九顶十二枝),少数也有4 或5个。一级侧枝选留的位置在主干上呈放射状斜生,着生点有间隔,但不很远,一级侧枝生长后近轮生,但中心开阔,透光好,树干不高,养护管理方便。强壮树一级侧枝延长枝生长达120cm以上,并有副梢形成,冬季修剪需剪去1/3~2/5;弱树(一般种植过迟或土壤不适的地块)一级侧枝延长枝一般只有50cm左右,很少形成副梢,冬季可剪去l/2~2/3。修剪时注意剪口下的第一个芽要面向树冠外侧,利于形成斜向上自然杯状形树冠。嵊州早樱只要经过3次冬季的强度修剪后,就能形成圆满优美的树冠,用于园林绿化之中,这样自然杯状形的树冠形态,常应用配置于小草坪、小水体、假山和庭院中。
于12月份调查测量,发现对其生长量、树形影响很大。试验地点为三界镇白沙村,试验苗木为0.5年扦插苗,苗木规格统一为高1cm、地径粗为0.8 cm,每组30株3重复,总180株,于2013年12月份进行调查测量统计,结果如下表。
表3 不同修剪方法对粗生长及树冠形态影响单位:cm
不同修剪方法对嵊州早樱第一年粗生长与树形影响很大。结果如下:
干径粗生长量的影响:乔木树种修剪方法,粗生长量明显不及花灌木形态修剪方法,究其原因,乔木树种修剪方法因不去顶,分蘖的侧枝数量少,干径粗生长量不及花灌木形态修剪方法。
树冠形态的影响:行道树乔木树种修剪方法,树冠长宽比为3∶1;花灌木修剪方法,树冠长宽比为3∶2。
2.4 嵊州早樱与普通樱花的生长量对比
嵊州早樱苗木高为100 cm、粗为0.8 cm,普通樱花选择嵊州市常见的3个品种,即大岛樱、普贤象、染井吉野樱,普通樱花都采用嫁接,规格统一:高为150 cm、地径粗为1.0 cm,采用多地点重复试验,结果如下表。
表4 栽培1年嵊州早樱与其他樱花生长量一览表单位:cm
从上表可看出,嵊州早樱干径年粗生长量为大岛樱的3.9倍、普贤象的6.1倍、染井吉野樱的1.5倍。
(1)不同种植密度对嵊州早樱粗生长影响较大,0.5年扦插苗以株行距1.5 m×1.5 m,每亩300株为最佳,栽培1年高度可达2.5cm,粗度可达4.5 cm,粗生长量为普通樱花的2.8倍。
(2)不同施肥方式对嵊州早樱粗生长影响较大,嵊州早樱喜大水大肥,苗木休眠期2月,在其主干基部外围地径6倍处进行切断根系开深沟(深20 cm左右)环形施肥,生长期4—6月每月2次进行撒施,采用该施肥方式方法,发现苗木粗生长最为显著,明显优于“2月、4月、8月”各1次的传统撒施方法及“2月1次、4—6月各2次的”撒施的施肥方法,且开沟施肥能成倍增加苗木须根数量,使根系向深层延伸,有效提高苗木抗风倒能力。
(3)不同修剪方法对嵊州早樱粗生长、形态影响较大。干径粗生长量:乔木树种修剪方法,粗生长量明显不及花灌木形态修剪方法;树冠形态的影响:乔木树种修剪方法,栽培3年后才形成较为丰满树形,树冠长宽比为3∶1;花灌木修剪方法,栽培2年后就形成较丰满树形,成自然杯状形,树冠长宽比为3∶2。
[1]陈梦铃,宋科佳,施玲玲,等.嵊州早樱无性扦插快繁技术研究[J].华东森林经理,2014,28(4):5-8.
[2]杨曦坤,刘正先,胡佐胜,等.野生樱花栽培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19):207-209.
S723.1
B
1004-7743(2015)01-0009-04
2015-02-10
浙江省重大林业科技项目“抗风优良绿化树种选育与示范推广”(2012B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