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娜
摘要: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能自然养成的,需要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师生共同努力,长期有目的地进行指导训练。还要注重自学方法的指导,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
关键词:自学能力 习惯 预习 方法 兴趣 大语文 积极性 自觉性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226
自学能力是指学习者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有效地撷取新知识的能力。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文中曾经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由此可见,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已经不是“学到什么”,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这是时代的需要。为此,作为语文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我们要先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入手,深入探究语文的教学规律,努力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学习氛围,逐步使语文教学走出旧模式,创出一条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的师生互相欣赏的教学思路。
一、培养自学习惯,让学生自主探求知识
要想改变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教师就要克服“包办”的思想,改变“包办”的做法。只要教师做到放手让学生去做,那么学生就不会再依赖教师,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得到提升,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语文成绩就会随之提高。我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如下几个习惯:
1.认真读书的习惯。为了让学生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我给学生布置每周一篇读书笔记,在读书笔记中写出读书的心得、体会。学习新课文时,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把课文逐字逐句仔仔细细地读几遍。如在教学新课时,读课文前先给学生提几个问题:作者介绍,文章背景,文章体裁,文章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2.为了使学生在课文中能积累到丰富的知识,以便写作文时得心应手,学生对课文中的好词好句、精彩的段落都要背下来。
3.读完一篇课文以后进行词语摘抄、归类总结、分析探究的习惯。此外还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浏览报纸、从网上搜集各种精妙的好词、好句、好文章,并做好读书笔记。
通过上述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也不是能自然养成的,需要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师生共同努力,长期有目的的进行指导训练。
二、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及学习基础,设计配套的习题指导学生预习,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在语文知识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语文知识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有初步了解,在听讲时心中有数,便于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习质量。学生知识基础不同,为使全班学生都有兴趣学习,领略成功的喜悦心情,要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教师要设计出适合各类学生的配套习题。让学生结合配套习题预习课文,这为理解全文奠定了基础。使学生能够准确轻松地完成预习任务。这样使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都有所学,有所提高。
在学生预习过程中,要及时了解预习的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询问他们的掌握程度,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有的放矢地给予恰当的指导。一旦发现问题具有普遍性,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给予解决。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预习时大胆地提出疑问,无论问题是大是小,是对是错,教师都应该给予表扬,表扬学生这种敢于设问的精神。正确的问题予以肯定,同时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面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答案。问题的提出有些偏颇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们探究原因,鼓励学生多思、善思。
鼓励学生质疑,从实际出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既不急于求成,又不能机械重复。启发学生提出高质量的疑难,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进而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指导方法,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要确立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应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自学方法,掌握学习语文的规律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整体观念,从整篇课文出发,着眼于一词一句,抓关键词、中心句、重点段,对经典的讲读文,进行示范教学,指导学生探索学法,进而领悟学法,并把已掌握的学法积累下来,并通过熟读背诵的训练,提高领会文章内涵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如何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教师就要从实际出发,运用各种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引导下,我们教师再教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知识。例如,在分段教学时,让学生记住两种关键性的方法,一种是记住一个“变”字,文章的内容变了,时间变了,地点变了,事物的类别、性质变了,就要另分一段;另一种是掌握过渡的分段方法,过渡段是承上启下的,根据它侧重承上还是启下,来决定段落的归宿。再如,教学归纳段落大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看看段落里有没有总起句、小结句。如果有,那么这类句子往往就是段落大意。如果没有,就看看段落中主要描述对象是什么,怎么样,把“是什么,怎么样”联系起来,往往就是段落大意。在概括文章中心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总结一些方法教给学生。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同时也要让学生在自学中运用这些知识,这些规律去解决问题。当学生在自学中运用这些知识、规律解决了困惑自己很久的问题时,成就感油然而生,他们自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也更高涨、更持久,他们的自学能力也就有了质的变化。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其次注重自学方法的指导,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
(责编 金 东)